熬中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有那些?

如题所述

不同的中药在熬制的过程中有所不同<br
如果是需要长期服用中药,最好使用陶器、砂器,在第一次使用陶器和砂器熬制中药前,最好在陶器和砂器里熬一次粥,让陶器和砂器的小孔隙被粥填满,这样在熬药的过程中可以保证更好的熬制,防止药液流失。
如果条件不允许或者不想购买砂锅,使用不锈钢制品也是可以的,但是相比陶器和砂器的熬制效果会稍差一些。 在煎药前最好将药品浸泡30~60分钟,稍微再长点时间也可以,但不可太久,若浸泡时间太久,煮的是时间可相对缩短一点。赶时间的话可以略去这一步。
浸泡的水最好是凉开水,也可以是自来水,凉开水好的原因是:自来水中含有漂白粉,即有大量的氯元素,这样浸泡后熬制会对中药的药效造成影响。如果这两种水都没有,那么放置一段时间的自来水或者纯净水也可以替代。当然,如果有天然或者水质较好的井水或者泉水是最好的。 浸泡的加水量和第一煎的加水量浸泡后,直接开始头煎就可以,若略去了浸泡这一步,直接进行头煎,头煎的加水量应与浸泡的加水量相同,且应在加好水后,将锅底擦干,再放在火上熬制。
一般的煎药常识上会说加水量为超过药面3-5厘米,但是大家可想而知,如果煎药器具的大小不同,那么3-5厘米的水量是大不相同的,一般量的药,可以参考一个加水量:600毫升-750毫升,大约相当于一般大小饮料瓶的一瓶再多些。 一煎/头煎和二煎的煎煮时间一般在拿到药后医生都会大概讲解煎药的时间,病人也应该已经清楚自己的药属于哪一类,下面有针对的描述不同类药的煎煮时间

!!!!!!注意煎煮的时间都是从药液煮沸后开始计算
解表类药:
头煎需10-15分钟,二煎需10分钟左右;
一般类药:
头煎需20-25分钟,二煎需15-20分钟;
滋补类药:
头煎需40-50分钟,二煎需25-30分钟。 益母草可不可以直接用水煮来服用,好像中药那样?要煮多久? 我为父亲煎中药,药要分两次放,第一份药煮30分钟后再放第二份,这第二份要煮多久呢? 中药煎多长时间合适 中药熬多久算熬好了 中药要烧多长时间?第二次烧多长时间? 头煎和二煎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头煎和二煎都是先用大/猛火将药液烧开,之后将火调至小/文火熬制,熬制的时间是文火熬制的时间,不包含猛火的熬制时间。
头煎煎好后,应立即滤出药汁,再加入比头煎加水量略少的水到头煎后的药渣中(加水量500毫升-700毫升左右),选择加入温开水最好,凉开水次之,自来水再次之,最差的是开水。然后不再浸泡,直接开始二煎即可。 请教中药头煎和二煎的问题 关于中药的正确煎法,谢谢 中药煎法 中草药的煎法? 关于中药 其他煎药时需注意的事项!!!
1.在头煎和二煎的过程中,最好每隔8分钟左右将药液搅拌一下,将上部没有充分熬制的药材翻动到下面,这样可以防止药品部分糊锅和药液渗出不均匀。
!!!
2.切记熬糊的中药是不能喝的 最后的熬成药液量和服用一剂/次煎药量
儿童每剂100-200毫升。成人每剂300-400毫升
服药规律,服用时药苦,可在喝下药液20分钟后喝水,以免影响药效
1.每天煎一剂/次,每剂煎二汁(即头煎和二煎的药液混合),早、晚各服一次,一次各服用一半,其他医生有要求煎三剂的遵医嘱。
2.在拿到药后要向医生咨询清楚服药时间。一般中药在饭后服为宜,对胃肠有刺激的饭后服,解表药趁热服,安神药睡前服,驱虫、攻下药空腹服,一般药饭前服,或遵医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07
煮药需用白开水

  现在人们熬药经常是打开自来水直接用,其实熬药最好是把烧开的水放凉后再使用。因为一些地方的自来水多用氯消毒,或多或少都有残留;同时自来水中的钙、镁离子较多,也容易和药材中的化合物发生反应,影响药效。

  先煎后煎分药性

  贝壳类、矿物类、骨甲类等应先煎。贝壳类有牡蛎粉、蛤粉等,矿物类有石膏粉、龙骨等,骨甲类有鳖甲、龟板等。此类药应先煎10分钟后再放入其他药物。

  有些药方要求一味药或几味药后煎,也就是在其他药煎10分钟后再放入药罐。因为有些药材久煎无效,如钩藤等;有些药材带有芳香味,久煎降低药效,如金银花、连翘、薄荷等。

  此外,有些药久煎却可以减轻药的毒性,如马钱子等。煎药前最好先把药材用温水泡40分钟,让中药泡透,以便将药中有效成分更多地煎出。

  开盖关盖要注意

  一些挥发性药材如果敞开熬,有效成分会随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药效将大打折扣。这些挥发性药材多是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湿类的药物,如薄荷、苏叶、藿香等,煎煮时间不宜过久。又如一些补益类药物,如人参、鹿茸、西洋参等,需要在容器内用小火慢煎久熬,才能使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来。应该盖上盖子,以防止药物成分在慢煎久熬中随水蒸气丢失。

  一些重量轻、体积大的药材,如金钱草、番泻叶等,如果熬药容器不够大,盖上盖子易使药液溢出。另外,有些不易溶解的药材,煎熬时需经常搅拌,这样的药物最好不要盖着盖子煮。当然搅拌最好顺着一个方向,这样使药材均匀受热,使有效成分完全溶解,一般间隔10分钟翻动1次。

  用火用锅有讲究

  有的药要久煎微火,有的药要猛火、时间短。滋补药应微火久煎,便药、伤风感冒药用猛火、时间短。

  煎药最好用砂锅,因砂锅受热均匀,药煮开时它的滚动就像浪头,有撞击力,再用筷子不断地搅拌,像洗衣机将衣服的脏物洗掉一样,这样才能把药里的有效成分全部煎煮出来。用高压锅煎药就没有撞击力和搅拌作用,药的成分会受影响。

  药汁最好煎180毫升

  煎取的药汁多少非常关键。煎三次,一次煎180毫升左右为好。如果药汁多了,药渣里的有效成分就少了;反之如果药汁少了,药渣会把药的有效成分吸附回去,也就浪费了。
  假沸的药多熬一会儿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药咕嘟咕嘟沸腾了就是熬好了,但沙参、田七、牛膝、甘草、桔梗等药物在温度没有达到100℃时就会开始沸腾,如果此时把药从火上拿下来,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没有充分溶解,药效就会受影响。
第2个回答  2013-09-08
煎前浸泡:首次煎煮(一煎)一般药物浸泡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的主的药物可浸泡一小时;再次煎煮(二煎)时,不用再浸泡。一煎加水量超过药物2-5厘米,二煎加水液面淹没药物即可。煎煮次数:一般煎煮两次。一次久煎不能代替两次分煎。煎煮火候:一般未沸前用大火(武火),沸后用小火(文火)保持微沸状态。对于解表、芳香类药物等,宜用大火急煎,以免药性挥发,药效降低;对于滋补药,多宜小火久煎,使药物有效成分尽出。煎煮时间:一般药物,一煎应沸后再小火煎20-25分钟,二煎沸后再小火煎15-20分钟;解表、芳香类药一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药一煎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煎药并非越久越好。特殊煎服:药包中注有“先煎”的小包药,先煎30分钟,再加入群药;注有“后下”的小包药,在群药煎好前5---10分钟投入再煎;注有“包煎”的小包药,用纱布包扎好投入药群中一起煎;注有“烊化”的小包药,用煎好的药液与“烊化”药物煎煮溶解后服用;注有“冲服”的小包药,用煎好的药汤冲服。
第3个回答  2013-09-08
中药煎药方法 煎煮前———

  ●清洗

  中药材是否需清洗,这是很多人的疑问。虽然很多中药饮片看起来表面会有些灰黑,其实在出售前都经过了加工炮制,所以煎煮之前一般无需清洗。如果实在觉得草药有些泥沙,可以用水迅速漂洗一下,但切忌浸洗,以免一些水溶性成分丢失,以及一些细小种子类的药材(如车前子等)被冲走流失。

  ●浸泡

  清洗步骤不能浸泡中草药,但煎煮之前,却需要有个浸泡药材的过程。

  煎煮前用凉水浸泡药材约半小时,可以使水溶性成分析出在汤水中,同时也能增加汤药的浓度。冬天可以用20-30度的温水浸泡,以缩短煎煮时间,但切不可用开水浸泡,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受热凝固,或是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于有效成分析出。

  浸泡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特别是在夏天,浸泡时间过长会很容易引起酸败。

  煎煮中———

  ●用水

  传统的“3碗水煮成1碗”,其实不是个科学的标准。因为不同处方的药味多少、药量大小各有不同,不同药材吸水量也有不同。如果真的有人一边煲药,一边不断把药汁倒来倒去,作为煲中药的标准,这样瞎折腾其实也不可能煲出最佳效果的中药。

  应以水浸过药材面2-3cm为佳,或者用手轻轻摁住药材,水面刚好漫过手背。而不是机械地用3碗水煮药。通常一些花草类的药物吸水量较大,在浸泡半小时后水位下降,可以另加凉水至标准水位,再开始煎煮。

  ●火候

  一般的中药应先用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控制火候的意义在于,若火候过强,水分蒸发过快,影响有效成分的析出,亦易焦糊。

  但一些治疗外感的中药,可以在煮沸之后不改文火,继续用武火煎煮15分钟左右即可。●时间

  中药煎煮时间,应根据不同药物和疾病性质、有效成分溶出的难易和用药情况而定。楼步青说,沸腾后再用文火煲药的时间,一般中药,头煎应在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解表类中药,头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类中药,头煎应在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

  如果有“大头虾”不慎煎煮时间过长,令药汤太浓,这时可以加些白开水再煮沸,就可以避免有效成分反渗透的问题。

  ●复煎

  许多老人家习惯于一副中药“返煎”三四次,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后,所含有效成分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但滋补类的中药,可以煎煮三次。而一些药量较大的处方,也可以煎煮三遍。

  但需注意的是,如果将头煎与二煎的药液分别服用,这样未能将药效发挥至最佳。应该将头煎与二煎的药液混合,分早晚两次服用。同样,煎煮三遍的药液也相应地改为一天3次服用。

  煎煮后———

  ●立即滤取

  药汤煎煮好,应趁热过滤倒出,不宜久置锅中。否则含胶体过多的药液,随温度下降产生胶凝,难以过滤,影响药效,同时也易造成酸败。

  煎煮器———

  ●瓦罐沙锅最好

  最佳煎煮器当然还是传统的瓦罐、沙锅,搪瓷、不锈钢亦可,但忌用铝锅、铁锅和铜锅,以防止这些活跃性强的金属器皿与药物发生反应,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

  传统的沙锅、瓦罐以及陶瓷,不会与各种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且传热均匀缓慢,煎出的汤剂质量好。不锈钢属于钝性元素,也不会容易产生化学反应,现在许多大医院的煎药器皆为不锈钢锅。但铁质煎器,虽然传热快,但不仅易氧化,化学性质也不稳定,它能与鞣质生成鞣酸铁,使汤液色泽加深,还会与黄酮类成分生成难溶性络合物。

  对于微波炉加热是否会影响中药药性,目前未有定论,所以楼步青亦不推荐以微波炉加热中药。

  此外,楼步青提醒,若以药煲煎煮过有毒性的外用药,应洗净后再用清水煮一次,以免毒性物质残留。

  药师提醒:注意先煎、后下

  中药的煎煮指示上,常会出现“先煎”、“后下”的字眼,这是什么意思?“先煎”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增加某些药物的溶解度或降低药物的毒性;而“后下”,则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避免有效成分被破坏。所以应严格遵照中药师的煎药指示。

 通常矿石类,如贝壳类、角甲类药物,因质地坚硬,必须先煎以助煎出其有效成分。如生石膏、石决明、龟板、鳖甲等可先打碎煎30分钟,再加入其它药材中一同煎煮;而一些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商陆等,必须先煎1-2小时,才能达到减毒或去毒之效。此外,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火麻仁、石斛等,也须先煎10-30分钟才能发挥效用。

  后下的药物包括气味芬芳、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藿香、豆蔻、砂仁、檀香以及一些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钩藤、杏仁、大黄等,通常应在汤剂煎好前5-10分钟入锅。
第4个回答  2013-09-08
不要吸烟时熬药,掉里烟灰会有毒的。也不要熬的时间太长,水剩的很少也不行,我也是听老年人说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