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见过的财务大神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朋友是一家跨国公司的很成功的CFO,今年才36岁,一个才华横溢的家伙。我经常不无羡慕地说:你这家伙真是年轻有为呀!他说:我这个已经走了很多弯路了,跟我一起出道的,在BIG 4里做Partner 的人都有了。我说:BIG 4里做到Partner 未必是最杰出的,只能说明他最有耐心。他说:能力里,耐心本身是很重要的组成因素。我就是缺乏耐心,所以走了很多弯路了。他是一个学计算机出身的人,但是大学毕业时考虑到在日新月异的IT世界里,40岁还得熬夜编写程序——这个不是他理想中的生活。所以,他选择了财务这个行业,很快地爱上了数字,并且干得津津有味。他不止一次地跟我抱怨:现在找个好点的财务人员,实在是太难了!我说:不对呀,上海应该是这类人才最集中的地方——既有Manufactory 又有Trading Company ——不像北京工厂相对少,所以很容易锻炼人的嘛!他说:从业人员很多,但是都是适合做初级财务的,没有几个人具有Business Sense 的。他对市场的定位、行业的标杆、国家的产业政策等方面的了解是无以伦比的,所以他判断很多事情是否可行时候,总是那么地果断和自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19
谁不是从“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一步步过来的从普通二本财经院校毕业,到现在月入5万,我用了整整12年时间。大学毕业后,我放弃了考研,进了一家还算不错的企业做财务。当时公司大概有上千人左右,业务也比较多,但是财务部只有不到10个人,再加上我是新人,想多承担一些,每天的状态就是做梦都在编报表。最忙的时候,中午吃饭的时间都没有,生怕一分心就把数据算错,到时候不只没有工资,还会丢了工作。就这样过了两年时间,我突然发现自己除了速度变快以外,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于是决定留学,去国外读硕士。后来回国进了一家外企,用8年的时间从月薪8K做到月薪5万。从会计一步步上升到主管、经理的过程中,每次都觉得压力大到承受不了,但又安慰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就得付出什么样的努力。现在,工作算是得偿所愿,但是还没考虑过结婚,总觉得经历过那种为工作付出所有的日子以后,自己再也拿不出精力为另一个人分心。每次看到猝死在加班路上的新闻,心里总是在想,会不会有一天自己也是这样的命运,到头来赚的钱都变成了遗憾。其实,但凡想成功的财务人,每个人的过往都不容易。现在很多人说孟晚舟能成为华为的CFO,是因为她是任正非的女儿,但我恰恰觉得,网络上铺天盖地宣传任正非怒斥女儿的财务团队的时候,其实对孟晚舟来讲才是最难捱的时刻。
第2个回答  2018-04-19
我妈在一家军工企业做财务经理,身兼人事经理。虽说只是财务经理,但干的活却比财务总监还多,审计查账都是我妈一个人负责,月报年报能做到审计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2012年生了一场大病,在家休息了半年,公司本来打算找个新财务来,结果换了几拨人还是不行,于是来家让我妈抓紧恢复回去上班。要知道军工企业都是国企,财大气粗,但却完全找不到一个能和我妈业务能力相匹配的财务!我妈去年退休,退休前由于国企死板教条的人事处理方式,我妈很不满意,然后我妈就去公司问他们总经理和财务总监,年报审计你们打算怎么做,财务总监说可以找上级借会计来应付,结果我妈告诉总监,上级单位的财报有一半也是她做的。于是我妈不但要到了自己满意的结果,还硬被返聘回去培养新财务,工资待遇完全不变,而且上班时间随意。现在她老人家不觉得自己年龄大,去一家园林规划公司做人事总监,不过根据最近的态势,这家公司的老板也打算让我妈接替原来的财务总监了。
第3个回答  2018-04-19
我见过的,不能说是特别的大佬,但是我已经很佩服了。在我市某国企总部实习遇到的财务处boss,重新竞聘上岗后变成财务一把手,财务处被裁掉的是人数最多的,大概有两百人左右。第一天去报到的时候遇见她,说话语速无敌快,条理非常清晰,当然也许和性格有关,但我认为我对她第一印象非常好,和她相处没有不舒服的感觉,我是非常钦佩她的。为人很谦虚,也明确地说出来国企账大而杂,包括自己到现在有些细微的也可能不精。总体给我的感觉就是干练,希望成为和她一样的财务人。
第4个回答  2018-04-19
想当年,我在两年时间里拿下了三本高难度证书。8年时间,从月薪6K到现在月薪5万,印象最深的是刚毕业那几年,逼自己在两年时间里拿下了三本高难度的证书。22岁时在事务所做审计,那时候年轻,也觉得男生的目标一定要更大一些,毕竟以后要成家立业,赡养4个以上的老人,肩上的担子很重。所以在原来计划考的CPA的基础上,又加了司考和CFA,想工作几年后跳到投行。想法很美好,但现实很残忍,一次备考6科CPA,外加CFA一级和二级的内容,难度远比我想象的多,每天在中英文之间挣扎的感觉一点都不好受,但是有些时候,实力必须撑的起自己的野心,而不对自己狠心的话,实力又不知从何而来。考虑到CFA是英文考试,对我而言难度比较大,于是报了辅导班学习,每天早上8点多到事务所,5点半就起床开始看书,晚上经常熬到半夜1点。事务所淡季的时候,我尽量减少出差的机会,尽管补贴没有了,但是能抽出很多的时间安心学习。第二年司考和CFA三级考试也是如此。算下来,那段时间我每天的平均睡眠不到6小时,喝的咖啡加起来能绕事务所几圈,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四年后顺利跳到投行,再到如今的月薪5万。其实投行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有时候薪水不代表一切,和高薪对应的往往是高压,还有高压之下紧绷的神经。过了而立之年,做事情的时候已然没有了当初的魄力,中年的感觉越来越强烈,精力也总觉得不如现在很多刚进来的应届毕业生。如果吃老本能过完下半辈子的话,好像觉得也没什么不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