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近视眼越来越多?

如题所述


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近视的来源至今依然不是十分明确,公认的看法是近视是源于多种因素导致的。近年来许多证据表明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参与了近视的发生。但是环境因素引起近视的几率是比较大的。
  1、以室内游戏为主
  以前我们玩的什么?打陀螺,扔沙包,捉迷藏,滚铁环……总之,大多数都是户外的集体活动。户外活动时,眼睛会自动调节去看不同距离的东西,远近交替地用眼,使眼睛的睫状肌得到调节,不会感到疲劳。而现在家长出于安全、方便等原因,多数情况下是让孩子在家里玩。即使约了小朋友一起玩,不是去他家就是在你家,还是以室内游戏为主。这样,孩子都在近距离用眼,眼睛的负担很重。
  2、灯光强弱不当
  “灯光够不够亮?我担心灯光太暗了会影响孩子的视力。”我们一般都这么想。实际上,眼科专家认为,现在孩子看书、写字的灯光不是太暗,而是太亮了!过强的光线会使孩子的眼睛很容易感到疲劳。孩子需要的是柔和的光,而且要保证光线来自于孩子的左前方。所以,晚上孩子看书、写字时,可选择能调节明暗度的灯,将亮度调到柔和为准。


  3、户外活动时间太少
  现在的生活空间太狭小,孩子大多数时候都在室内活动,近距离用眼的时候很多,而孩子的眼睛适应性是很强的,它会自己调节去适应这个近距离。而且,在屋里的时候多了,看电视、玩电脑的机会也就增多了,如果再不注意距离、姿势,很容易让眼睛过度疲劳。在户外,物体再怎么近,也要比屋里远。有研究证明,常在户外运动的孩子比不常出门的孩子更少患近视。
  4、环境因素
  调查还显示近视来源于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主要是近距离作业和不良的作业环境,这是最古老的学说,虽然至今仍存在一些争议,但是从大量国内外有关调查研究报告看,已公认遗传与环境是近视眼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指出环境条件是决定近视眼形成的客观因素。但是,在近距离阅读或近距离工作的影响下。
  5、遗传因素
  根据大量的调查资料,高度近视来源于遗传,中度以下近视则存在较大的分歧。高度近视的遗传类型,多数调查资料的结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父代与子代可以不同时出现近视。遗传又往往受客观环境,即生活条件的影响使之变异,增加了遗传的复杂性。
  6、看近处的时候太多
  在城市里,人们的视线大部分时间都在5 米以内,你根本无法跟孩子解释什么是地平线,因为根本就看不见!正是因为城市里视野不开阔,缺少可以提供给孩子极目远眺的环境很容易近视,他的远视功能就会越来越弱。
  7、图书纸张、印刷太“讲究”
  越来越精美的印刷、越来越讲究的纸张,使童书越来越具观赏性了。不过,这些精美的图书也有可能伤害到孩子的眼睛。铜版纸反光太强,晚上感觉尤其明显,直晃眼睛。这种晃眼的光医学上叫眩光,它使得你要看的东西更不清楚,眼睛更容易疲劳。


  孩子出生后,视力发育还没有成熟,要一直发育到5 岁才接近成人水平。所以幼小的孩子不能看太细小、不清晰的东西,字大一些,画面简单一些,对比明显一些,对孩子来说才是适合的,这样孩子的眼睛不容易疲劳。如果经常看细小的东西,或者颜色对比不清晰,睫状肌、晶状体工作量就会加大,晶状体是受睫状肌支配的,睫状肌有张有弛,它的功能才能保持正常。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松弛不下来,它就会痉挛,形成假性近视。
  8、配眼镜太随意
  给睫状肌散瞳验光是让孩子眼睛的睫状肌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这样才能查出孩子视力不好的原因,到底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是远视还是散光。常规的散瞳验光需要一周时间才能恢复自由阅读。性急的家长往往会选择快速散瞳剂。但快速散瞳时,孩子的睫状肌只是处于不充分麻痹状态,并不是完全放松,这时候得出的检查结果并不准确,有可能会给孩子配了比实际度数要高的近视眼镜。这样,孩子的近视就会向更深的度数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09
科学表明是由眼保健操导致的,但是你明白的,因为这里是不允许和XX作对的,而眼保健操是XX提倡和引导的,所以所有的结论都被扼杀了。
第2个回答  2020-04-03
近视眼和调节有关系,就是当调节静止状态,眼睛在不用任何外力,不用劲的情况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以后,他不是聚焦在视网膜上,他是在聚焦在视网膜前。
远视眼他是显的眼球短,物像是落在视网膜前,近视眼他是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所以任何原因造成的视网膜,他的聚焦宜长,也就是聚焦在视网膜前,都表现为近视眼。近视眼表现主要是看近清楚,看远模糊,近视眼形成的原因不外有遗传因素和环境两大因素。
一般遗传因素就是说高度近视的好像遗传的方面比较多一些,后天的受环境影响的,婴幼儿时期他都表现为正常,后来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后,他形成了近视这叫后天近视,有时我们也叫它功能性近视,所以近视眼的形成从目前来看,基本是这么两大因素。
一个是先天,一般先天的近视眼他在两三岁甚至四五岁的时候,如果我们通过验光就发现他的近视度数可能700、800或者是上千,这一般都是先天遗传的比较多。
环境因素主要是长时间的近距离的工作,比如看书也好写字也好,雕刻也好,特别现在看手机,看电视等一些精细工作引起过度辅助调节,使内外直肌,我们知道眼球外面有肌肉,它内外肌肉压迫眼球,使眼球它就变长了,引起近视。
另一方面就是长时间的近距离工作,可使调节紧张、眼球充血、眼内压升高,这种因素都可以使眼轴变长。特别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光线不足,看东西的时候一般是看不清楚,为了看清楚我们就要近距离地看,就长时间在近距离工作以后,为了看清目标,使两个眼睛距离目标很近,也就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
所以近视一般就是说后天的近视是环境造成的,一开始他都为正视眼,通过不好的用眼卫生以后,他就形成一种假性近视。时间长了,假性近视,不经过调节,不经过治疗,他就会变成真性近视。
而且如果长时间的用眼不当,不注意卫生,近视度数也会增加,就会发展,在临床中经常见到有些孩子在十来岁的时候可能100度左右近视。等到初中高中了可能就发展到400、500度的近视,所以功能性近视主要是环境因素有关系,环境和遗传因素也是互相制约的,也不是绝对分开的。
第3个回答  2019-07-11

现如今,亚洲人的眼睛健康状况着实令人担忧。这听起来非常离谱,但事实上几乎90%的中国青少年都是近视眼。

遗传

长期以来,科学界的共识一直认为近视是由遗传导致的。上世纪60年代的研究表明,基因和眼睛状况之间有明确的联系,表现出很强的DNA易受性。但很快就有证据表明基因并不能负全部责任。1969年的一项因纽特人研究明确地表明了这点。在一个孤立的社群中,131个人中只有2个是近视眼。但是他们中半数以上的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都有近视眼。很显然,基因变化不可能这么快,所以这一定是其他的原因,生活方式是最符合逻辑的一个原因。

在全世界,近视是最常见的眼睛问题,大约有15亿人患近视,但是在不同地区近视的比例非常不同。在尼泊尔农村地区,大约有1.2%的儿童患近视,这个数据在南非、美国和中国的大城市分别是4%,12%和37%。

亚洲的近视情况

近视的定义是,超过2厘米的距离视力模糊。这通常是由于年轻时眼球拉长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光聚焦在视网膜前面,而不是在视网膜上,所以,看近处的物体没有问题,而远处的物体就会模糊。

近视不仅仅是不方便。即使可以通过眼镜和手术矫正,也无法解决真正的问题,尤其是在东亚,医院忙着处理青少年的近视问题。60年前,中国人口近视率为10–20%,现在是90%的青少年和成年人近视。在首尔,96.5%的19岁成年男性近视。世界其他地方也有这种趋势,但还没有这么严重。在过去的几代人中到底发生了什么,相比于欧洲和美洲,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到底有什么不同。

常见的可疑原因

近视的激增导致众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这到底是什么原因。第一个原因是阅读,这看起来似乎正确。阅读使眼睛疲劳。即使400年前,德国天文学家Johannes Kepler就认为是研究工作导致他的近视。在19世纪,医生们就建议阅读时保持安全距离。在现代,学习与近视之间的联系也经常被报道。

进入21世纪,一些研究更加详细地关注了阅读行为。他们想弄清楚阅读时间对近视的影响,但他们发现并不是这样的。仅仅是阅读似乎并不会使眼睛状况变糟,之后他们又研究了屏幕的影响。

众所周知,计算机和手机屏幕会导致暂时的眼睛问题,但它们是否会导致近视仍然不确定。但是在室外的时间可以很好地解释这种模式。

室外活动时间越少的孩子越容易患近视。2007年,俄亥俄州立大学眼科学院的Donald Mutti报告了室外活动时间和近视之间的关系。几年后,另一项澳大利亚的研究也得到类似的结果。生物学家们发现新加坡的学生近视率是29%,而澳大利亚是3%,这更加确定了室外活动时间与近视之间的关联。

光线和视线

当然,关联并不代表因果联系,科学需要的是一种机制。有一些假设试图解释这个原因。其中最好的一个是“光线-多巴胺”假设,其内容是光线刺激视网膜中多巴胺的释放,使多巴胺维持正确的形状。视网膜多巴胺的生成基于昼夜循环,因此能够告诉眼睛从夜间视觉转换至日间视觉。因此,户外时间减少,室内时间延长(即便是人造光源下),也会导致该机制的周期紊乱,进而是影响眼睛的正常功能。

那么,我们该在室外待多久?澳大的近视研究人员Ian Morgan粗略估计小孩们每天需要至少在室外待三小时。而他近期的研究目标就是精确这一时间。

在亚洲,一些因素会加重近视率,包括对眼镜的恐惧。中国中山大学眼科中心的眼科医师Nathan Congdon博士说:“父母、老师,甚至一些农村地区的医生都认为眼镜对孩子有害。在农村地区,需要戴眼镜的孩子中只有六分之一配戴了眼镜。”

无需多言,事实并非如此。眼镜能够改善学习能力,并且对眼睛没有任何坏处。Congdon希望能够劝说亚洲以及其他地方的人们,相信眼镜的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