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和黄帝是什么关系?

如题所述

尧是黄帝的玄孙。

尧是古唐国人(今山西临汾尧都区)。育于母家伊侯之国,后徙祁(今山西祁县),故姓伊祁。号放勋,中国上古时期方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尧为帝喾之子,母为尧母庆都。十三岁封于陶(山西襄汾县陶寺乡),辅佐挚。

十五岁,改封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号为陶唐氏。二十岁,尧代挚为天子,定都平阳。 [1]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葬于谷林(山东省鄄城县) 。尧从兄长帝挚那里继承帝位,并禅让于舜。

扩展资料:

史载黄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个姓,依次为: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

而少昊、颛顼、帝喾、唐尧、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这些后裔在黄帝到尧、舜、禹时期大都已经脱离黄帝母族,建立了大批的氏族方国或部落,有了独立的姓和氏。

后来,周武王(姬发)从陕西东出中原建立了周朝,分封诸侯或方国,其中姬姓国53个,这些姬姓国以国为氏,于是形成了中国的大多数姓氏,中国人遂自称“黄帝子孙”或“炎黄子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周易·系辞下传》说:“包牺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之后众多史籍几乎是一致采用这一观点:炎帝和黄帝是前后相承的关系。《汉书》、《白虎通义》几乎都是原文照抄地记载:“伏羲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越绝书·计倪内经》则说:“炎帝有天下,以传黄帝。”东汉蔡邕撰《独断》载:“《易》曰:帝出于震。震者,木也。言宓牺氏始以木德王天下也。木生火,故宓牺氏没,神农氏以火德继之。火生土,故神农氏没,黄帝以土德继之。土生金,故黄帝没,少昊氏以金德继之。金生水,故少昊氏没,颛顼氏以水德继之。水生木,故颛顼氏没,帝喾氏以木德继之。木生火.故帝喾氏没,帝尧氏以火德继之。火生土,故帝舜氏以土德继之。土生金,故夏禹氏以金德继之。金生水,故殷汤氏以水德继之。水生木,故周武以木德继之。木生火,故高祖以火德继之。”蔡邕在这里以五行说来解释朝代的更替,从伏羲一直排到汉。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东汉,炎、黄的传承关系是没有争沦的,是比较一致的。

当然,史籍中也还有别的说法。
一为“兄弟说”。这主要是由于《国语》的一段记载所引起的。《国语·晋语》说:“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乍看起来,黄帝、炎帝是少典与有蟜氏生的两兄弟。其实不然。《帝王世纪》在关于黄帝的文字中是这样记载的:“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曰附宝,其先即炎帝母家有蟜氏之女,世与少典氏婚,故《国语》兼称焉。及神农氏末,少典氏又取附宝,……生黄帝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这就把因《国语》叙述不明白地方说明白了。

二为“同代说”。这主要是由于《史记》的那段记载所产生的歧义:“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轩辕……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等等。对于《史记》表述的不精确,以后的许多史籍都给予了订正。《汉书·律历志》载:黄帝“与炎帝之后战于阪泉,遂王天下”。这就是说,炎、黄阪泉之战并非黄帝与炎帝之战,而是黄帝与炎帝之后之战。《三皇纪》曰:“炎帝之后凡八代,五百余年,轩辕氏代之。”炎帝、黄帝并非同时代的人,应该说是说得十分清楚的了。

综上所述,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的关系是同源共祖、前后相继的关系,他们各自代表着一个时代,既非父子,亦非兄弟,更非异族。炎黄之间的战争,是部落联盟内部兼并与反兼并、控制与反控制之争,是领导权即盟主地位之争,是内战,而并非民族战争。他们的逐渐融合、统一,形成了伟大的华夏民族,今天,我们亿万万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同源同祖,血浓于水,共一个中华,情重于山,我们要携手共进,同谋发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09
在上古,是尧把帝位禅让给了舜,舜禅位于禹,禹的儿子启即位后,“父殁子继”的夏代开始了。然而,尧的上一代帝王是谁?中国人的祖先黄帝与尧又是什么关系?对此,司马迁在《史记》里给出了一个说法:轩辕氏(黄帝号)传位于孙子颛顼,颛顼传位于黄帝曾孙帝喾,帝喾崩后,其子尧即位。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就是大名鼎鼎的“五帝”。

  “司马迁这一说法所依据的史料,不会早于战国晚期。而战国中期的不少文献资料,汉代已失传了。”郭永秉表示,“由于上博楚简写于战国中期偏晚,因此,它记述的上古帝王世系要比‘五帝’系统更可靠。”
第3个回答  2019-06-06
没什么关系,尧是黄帝的后代子孙,跟我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