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战争为什么被世界称为“屠杀性战役”?

如题所述

这主要是因为在这场战争中,印方损失惨重,而中方则只是轻微损伤,中国用极小的损失,对印方造成巨大打击,几乎是碾压印方。

1、中方战绩:

中国军队歼灭印军3个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歼灭印军3个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歼灭印军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毙伤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4885人,俘印军第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

2、中方伤亡:

中国边防部队阵亡722人(其中军官82名、士兵640名),负伤697人(其中军官173名、士兵524名)。

3、中方缴获武器:

印方飞机5架、坦克9辆、汽车437辆、88mm加农炮13门、88mm榴弹炮36门、75mm山炮12门、106.7mm迫击炮27门、106mm无后座力炮6门、81mm迫击炮142门、51mm迫击炮144门。

轻重机枪631挺、长短枪5,772支、火箭筒112具、枪榴弹发射器(掷弹筒)32具、枪弹4120591发、炮弹79720发、手榴弹16921枚、地雷14848枚,电台(报话机)520部,炮兵观测仪等其他器材735部(具)。

4、中方消耗:

炮弹22976发、枪弹701342发、手榴弹7080枚、爆破筒64节、炸药2050kg,喷火油料677L,损坏122mm榴弹炮1门、机枪18挺、长短枪81支、40mm火箭筒2具、电台(步话机)5部、汽车12台。

扩展资料:

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西藏、新疆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地区对侵入中国领土的印度军队进行的自卫反击作战,印度则称之为瓦弄之战(Battle of Walong)。

因为解放军在进入西藏后,与印度领土接壤而产生一系列领土问题,在双方会谈破裂后,1959年的达赖喇嘛丹增嘉措逃往印度受庇护,中印两国开始交恶,后来一连串交火冲突更使印度开始进军藏南地区建立军事据点,并出兵造成此次战争。

中印战争最为人注意的是战斗大多发生在恶劣的环境下,尤其是在高海拔的情形下,不少大规模的冲突都发生在超过4250米以上的高度,中印双方同时也存在着物流和补给不易的问题。这场战争普遍聚焦在陆军的战斗上,因为地形的关系,双方的海空军几乎没有参与这次战争冲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印战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25

因为中国军队在不足三天的时间里只用一个营的力量狙击了印军主力部队。其他印军也遭到了中国边防部队的伏击。交战地点在高海拔地区,双方补给困难。我军自己都不能保障补给,因此不打算接受俘虏。这也是为什么国际上称这次战役是屠杀性战役的原因。

是由这些“外国人”所站的立场来决定的。中国军队击败了来自当时世界上军事两大最强大阵营,北约以及华约联合支持的印度。

1962年正值我国多事之秋,国内经济尚未摆掉大跃进和3年自然灾难的阴影。中苏关系实际上已经破裂,中美由于在台湾和越南问题而继续严重对立。

印度首脑尼赫鲁撕毁了与中国签署的'和平边境互不侵犯条约'。以3个'王牌'主力旅为先遣,越过 '麦克马洪线',在西藏、青海地区对中国实施武装入侵。而中国军队仅有少量边防军驻扎在这里。中国开始逐步失去或者主动放弃很多哨所。

北京政府当时多次警告印度政府。但是,印度人在'欧美+苏联武器援助'的趋势下极度自大,一直认为'中国人不敢还手' 。毛泽东果断命令中国军队对印度进行'教训型'打击。随即,中国军队开始了速度惊人的战争部署。短短12天中国军队就集结了1个军团(中国18军,约3万人)。

并且引导印度军队3个旅进入中国军队预设的伏击阵地。印度通往前方的军事补给线,完全被中国军队切断。士兵们在缺乏食物的战斗状态下,开始出现大面积涣散。随即,中国军队抓住有力战机,开始发起'中国形式的'歼灭战。短短8个小时。印度号称;东亚1,2旅的‘2支主力部队被尽数歼灭。

战争是政治集团之间解决纠纷的一种最高、最暴力的手段,通常也是最快捷最有效果的解决办法。中印战争战争换来了中印边境多年的和平局面。

在整个自卫反击作战中,中国军队歼灭印军3个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歼灭印军3个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歼灭印军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毙伤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4885人,俘印军第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

中国边防部队阵亡722人(其中军官82名、士兵640名),负伤697人(其中军官173名、士兵524名)。

扩展资料: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不同于国内进行的民族解放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也不同于抗美援朝战争

中印战争的五个基本特点:

第一,这场战争是由印度企图以武力解决边界争端引起的,是政治军事仗。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平等协商,互谅互让,和平谈判解决边界争端,而印度尼赫鲁政府则坚持扩张主义立场,执意以武力实现其领土要求。这就决定了这场战争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第二,这场战争,中印双方力量对比虽互有优长,但从整体上看,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大于印度,中国军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政治素质高于印度军队。这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敌强我弱的情况是不尽相同的。

第三,这场战争,是在喀喇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地区的特殊环境下进行的。

第四,这场战争,是在地处祖国西部边疆主要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进行的,群众工作,民族和宗教政策,对战争有重大影响。只有高度重视和切实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取得边疆各族人民群众和爱国僧侣的支持,才能取得战争胜利。

第五,这场战争,中国边防部队的后勤补给基本来源于内地,路线长、道路少,运输手段落后,难度大。这对战役规模和持续时间有极大制约。而印度军队后勤补给基地距战场较近,交通方便,利于持久作战。这些特点,规定着战争的复杂性,影响着战争的规模,进程和结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印战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1-16

是由这些“外国人”所站的立场来决定的。中国军队击败了来自当时世界上军事两大最强大阵营,北约以及华约联合支持的印度。

1962年正值我国多事之秋,国内经济尚未摆掉大跃进和3年自然灾难的阴影。中苏关系实际上已经破裂,中美由于在台湾和越南问题而继续严重对立。印度首脑尼赫鲁撕毁了与中国签署的'和平边境互不侵犯条约'。以3个'王牌'主力旅为先遣,越过 '麦克马洪线',在西藏、青海地区对中国实施武装入侵。而中国军队仅有少量边防军驻扎在这里。中国开始逐步失去或者主动放弃很多哨所。


北京政府当时多次警告印度政府。但是,印度人在'欧美+苏联武器援助'的趋势下极度自大,一直认为'中国人不敢还手' 。毛泽东果断命令中国军队对印度进行'教训型'打击。随即,中国军队开始了速度惊人的战争部署。短短12天中国军队就集结了1个军团(中国18军,约3万人)。并且引导印度军队3个旅进入中国军队预设的伏击阵地。印度通往前方的军事补给线,完全被中国军队切断。士兵们在缺乏食物的战斗状态下,开始出现大面积涣散。随即,中国军队抓住有力战机,开始发起'中国形式的'歼灭战。短短8个小时。印度号称'东亚1,2旅的'2支主力部队被尽数歼灭。


战争是政治集团之间解决纠纷的一种最高、最暴力的手段,通常也是最快捷最有效果的解决办法。中印战争战争换来了中印边境多年的和平局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2-21
因为双方的伤亡比不成比例,印军一溃千里,几乎没啥抵抗,除了逃跑就是投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10-21
印度阿三,不堪一击,基本上是毫无还手之力。战斗力和我军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虽然在武器和后勤方面比我们强的多,但只有挨打的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