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武器的发展史?

古往今来各国是如何发展化学武器的?以及化学武器在近代战争种的运用?化学武器的运用对人体的危害?为什么要发展和运用化学武器?最好有化学武器对人体危害的图片。。。。谢谢!
采取您的答案一定有高分给您!谢谢~~

化学武器的发展历史
一、从伊伯尔毒袭说起
1915年4月22日,在比利时伊伯尔地区,德国军队与英、法联军正在对峙。下午6时零5分,沿着德军战壕升起了一道约一人高、6千米宽的不透明的黄白色气浪,被每秒2-3米的微风吹向英、法联军阵地。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奇怪云团,英、法士兵们惊惶失措,紧接着一种难以忍受的强烈刺激性怪味扑面而来,有人开始打喷嚏、咳嗽、流泪不止,有的窒息倒地,顿时阵地内一片混乱。许多人丢下枪支、火炮,跑出战壕,纷纷逃离战场,英、法联军的正面很快被突破5-8公里。跟进在云团后面的德军,没有遭到抵抗便一举占领了英、法联军大约4公里纵深的阵地。这是德军对英、法联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化学毒袭。德军用1600只大号吹放钢瓶和4130只小号吹放钢瓶共施放了180吨氯气,使英、法联军15000人中毒,其中5000人死亡,被俘5000人,损失火炮60门。
伊伯尔地区的这次化学毒袭,是化学武器第一次大规模使用于战场。从此,交战中的英、法、美等国也相继使用各种化学武器,规模变得越来越大。据统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交战国使用的毒剂达45种之多,毒剂量为12万5千吨,约有130万人受害。
二、化学武器的由来
远在数千年前,人类就用燃烧未干的木材、湿草所产生的浓烟攻击野兽,依靠浓烟的刺激作用,将逃避洞内之兽逐出捕获。后来,人们又将这种烟攻野兽的办法,用于两军争战之中。据记载,公元前431年,斯巴达人将沥青和硫磺制成抛射物,燃烧后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硫,在围城战斗中攻击雅典人,使雅典人毫无办法,终于取得了胜利。
我国古代也有过不少这样的战例。《左传》中曾记载公元前5-6世纪:“夏诸侯之大夫从晋侯伐秦时,秦人毒泾上流,师人多死”。公元1000年,有个叫唐福的,把他所制的毒药烟毬献给宋朝廷。毒药烟球有点象雏型的毒 气 弹,毬内装有砒霜、巴豆之类毒物,燃烧后烟雾弥漫,能使敌人中毒,削弱战斗力。宋初《武经总要》里,不仅描述了这种武器,而且还记下了当时的配方。
古代的化学武器是原始的,不仅使用方法简单,而且杀伤作用有限。因此,化学武器作为作战辅助手段,在当时没有被人们重视。到了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武器才开始显示它的威力。
三、化学武器的发展
1915年德军首先在战场上使用化学武器以后,交战国相继使用了气体毒剂相互攻击。为了防止人员中毒,浸药口罩出现了,使用毒效显著下降。据德军记载,到1916年底,气体毒剂杀伤率由开始的50—60%降到10—20%。因此,各国又极力寻找具有新的中毒途径的毒。
1917年7月,德军在伊伯尔地区又首先使用了通过皮肤中毒,而且杀伤时间较长的芥子气。在这次袭击中,使用方法也有所改进,即把毒剂装填在炮弹里射击,这种方法比用笨重的吹放钢瓶前进了 一步。同时,芥 子 气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杀伤戴有呼吸道防护口罩的军队,使得因中毒而伤亡的人员总数提高了一倍,给部队的战斗行动和防护造成新的困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德国储备了大量毒剂,还装备了新型神经性毒剂,曾用以杀伤数百万战俘。但在战场上未敢大规模使用。其原因是希特勒过分相信他的闪击战。战争后期,为挽救失败而企图使用化学武器时,主动权已完全丧失,苏、美等国已具有大规模的化学攻击力量和完善的防护装备,遏制了法西斯的化学战。
1937-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先后在我国13个省78个地区使用毒剂1600多次。由于当时的防护条件差,受到较大的损失。1941年8月,日寇围攻我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时,用毒剂杀害我抗日军民5000多人。同年,日军为了夺取被中国军队收复的宜昌,大量使用芥 子 气,使1600人中毒,死亡600人,迫使守军撤出战斗。此外,日寇还曾在我太原、宜昌、济南、南京、汉口、广州等地建立了毒剂或化学武器工厂。据战后清查,仅分散在东北三省尚未使用的日军各种毒剂 弹就有270余万发,还有大量毒剂钢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美两国争先接收德国生产化学武器的设施和专家,积极研制和储存各种新型毒剂,上世纪50年代,苏、美等国已经研制出毒性更大的V类毒剂和失能剂。
1950-1953年,美军在侵朝战争中,曾多次使用化学武器。规模较大的一次是1951年5月6日,美军B一29轰炸机,对朝鲜南蒲市投掷了光气炸 弹,中毒者达1379人,死亡480人。1952年2月至1953年6月,美军使用毒剂百余次,品种达17种之多,如:芥子气、路易氏气、光气、氢氰酸及刺激性毒剂等,均造成一定伤亡。
1962年至1970年,美国在侵越战争中,曾把越南南方作为化学武器试验场。据不完全统计,在越南南方44个省,使用了西埃斯7千吨,植物杀伤剂12万吨,用毒7百多次,染毒面积占越南南方总面积的30%以上,使130多万人中毒。同时,使农业生产遭到了破坏。由于植物杀伤剂和固体刺激剂在战略后方的使用,使化学武器具有一定战略作用,成为特殊作战手段。
通过以上事实不难看出,化学武器的发展史是伴随着战争而发展的,尤其对缺乏防护装备的被侵略者,其危害更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17
化学武器的发展

1915年德军首先在战场上使用化学武器以后,交战国相继使用了气体毒剂相互攻击。为了防止人员中毒,浸药口罩出现了,使用毒效显著下降。据德军记载,到1916年底,气体毒剂杀伤率由开始的50—60%降到10—20%。因此,各国又极力寻找具有新的中毒途径的毒剂。

1917年7月,德军在伊伯尔地区又首先使用了通过皮肤中毒,而且杀伤时间较长的芥子气。在这次袭击中,使用方法也有所改进,即把毒剂装填在炮弹里射击,这种方法比用笨重的吹放钢瓶前进了 一步。同时,芥 子 气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杀伤戴有呼吸道防护口罩的军队,使得因中毒而伤亡的人员总数提高了一倍,给部队的战斗行动和防护造成新的困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德国储备了大量毒剂,还装备了新型神经性毒剂,曾用以杀伤数百万战俘。但在战场上未敢大规模使用。其原因是希特勒过分相信他的闪击战。战争后期,为挽救失败而企图使用化学武器时,主动权已完全丧失,苏、美等国已具有大规模的化学攻击力量和完善的防护装备,遏制了法西斯的化学战。

1937-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先后在我国13个省78个地区使用毒剂1600多次。由于当时的防护条件差,受到较大的损失。1941年8月,日寇围攻我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时,用毒剂杀害我抗日军民5000多人。同年,日军为了夺取被中国军队收复的宜昌,大量使用芥 子 气,使1600人中毒,死亡600人,迫使守军撤出战斗。此外,日寇还曾在我太原、宜昌、济南、南京、汉口、广州等地建立了毒剂或化学武器工厂。据战后清查,仅分散在东北三省尚未使用的日军各种毒剂 弹就有270余万发,还有大量毒剂钢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美两国争先接收德国生产化学武器的设施和专家,积极研制和储存各种新型毒剂,上世纪50年代,苏、美等国已经研制出毒性更大的V类毒剂和失能剂。

1950-1953年,美军在侵朝战争中,曾多次使用化学武器。规模较大的一次是1951年5月6日,美军B一29轰炸机,对朝鲜南蒲市投掷了光气炸 弹,中毒者达1379人,死亡480人。1952年2月至1953年6月,美军使用毒剂百余次,品种达17种之多,如:芥子气、路易氏气、光气、氢氰酸及刺激性毒剂等,均造成一定伤亡。

1962年至1970年,美国在侵越战争中,曾把越南南方作为化学武器试验场。据不完全统计,在越南南方44个省,使用了西埃斯7千吨,植物杀伤剂12万吨,用毒7百多次,染毒面积占越南南方总面积的30%以上,使130多万人中毒。同时,使农业生产遭到了破坏。由于植物杀伤剂和固体刺激剂在战略后方的使用,使化学武器具有一定战略作用,成为特殊作战手段。

通过以上事实不难看出,化学武器的发展史是伴随着战争而发展的,尤其对缺乏防护装备的被侵略者,其危害更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13
战争中对敌方使用化学武器的做法源远流长,早在冷兵器时代,点燃混杂了辣椒,石灰等物的稻草来熏敌人,这就是最早的化学武器(以下简称“化武”)。但真正大规模使用化武的地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索姆河战役,德国使用氯气对协约国军队发动攻击,造成数万人伤亡,这就是现代化武的第一次实际应用。但是氯气有其先天缺陷,比如过分依赖天气,只有顺风时才可使用,因为有过因风向改变而把氯气吹向德军自己阵地的事件;杀伤力较低;较易防护等问题。结果交战双方竞相研制威力巨大的化武,互相攻击,一时间毒气弥漫,死伤狼藉。就连二战时纳粹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就在战场上被毒气击中,造成双眼暂时失明。
第3个回答  2013-08-13
化学武器是以毒剂杀伤有生力量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是一种威力较大的杀伤武器。其作用是将毒剂分散成蒸汽、液滴、气溶胶或粉末状态,使空气、地面、水源和物体染毒,以杀伤和迟滞敌军行动。其特点是杀伤途径多、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其缺点是受气象、地形条件影响较大。
  化学武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逐步形成具有重要军事意义的制式武器的。  1 按毒剂的分散方式,化学武器可分为:爆炸分散型、热分散型、布撒型。
  2 军用毒剂是化学武器的基本组成部分,按毒理作用分为6类: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失能性毒剂。
第4个回答  2013-08-13
每一种武器都有一个研制的过程,所以有肯定会有发展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