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里面的“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是什么?适合不适合于中国

如题所述

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概述
  1953年,罗格纳·纳克斯(Ragnar Nurkse)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中提出了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纳克斯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低,投资的资金供给(储蓄)和产品需求(消费)都不足,这就限制了资本形成,使发展中国家长期陷于贫困之中。

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的内容
  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供给方面,“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的恶性循环;

  二是需求方面,同样存在着一个“低收入→低购买力→投资引诱不足→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的恶性循环。

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的经济含义
  1、(核心)资本形成不足是发展中国家陷入长期贫困的根源,也是其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其根本原因又在于人均收入水平过低——发展前景悲观。“A country is poor because it is poor”

  2、贫困恶性循环,由供给循环和需求循环两个序列共同构成,二者相互影响和制约。

  3、要打破贫困恶性循环,必须大规模增加储蓄,扩大投资,形成各行业的相互需求,使恶性循环转为良性循环,“供给创造需求”。

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的不足
  该理论的缺陷在于:

  1、它混同了储蓄水平和储蓄率,经济增长的启动力量来自储蓄比率而非储蓄水平。

  2、认为穷国缺乏储蓄能力的观点不符合事实。

  3、发展中国家的储蓄率不高,不能只归咎于收入水平,还应当考虑到社会、政治以及其它制度方面的因素妨碍了对储蓄的刺激。

  4、市场容量不足的说法有片面性。

  5、该理论无视利用外资的可能性。

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的启示[1]
  贫困地区金融资源配置的扭曲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使贫困地区陷入了贫困恶性循环中,形成了“金融资源配置扭曲-贫困-金融资源配置扭曲”的“恶性循环圈”。我国贫困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扭曲表现在金融人才匾乏、金融机构服务缺位、金融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和低效率状态等方面,打破贫困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扭曲从以下方面着手:

  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制定各种金融优惠政策,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建立良好的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给你介绍一个网站mba智库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6
50年代,哥伦比亚大学的拉格勒 纳克斯对均衡发展理论
作了大量的研究。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着贫困的恶性循环。
在供给方面,低收入意味着低储蓄能力,低储蓄能力引起资本形
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使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又导致低收
入。要打破这种贫困恶性循环,必须进行大规模、全面的投资,
实施全面增长的投资计划。通过同时在许多工业部门之间相互提
供投资引诱,使各部门的投资有利可图,资本形成就能实现,恶
性循环就能摆脱。

不适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