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明是什么

如题所述

周晓明,辽宁岫岩人,1970年12月出生,1993年7月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航天技术系,199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发射测试站一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工作12年来,他一直从事火箭测试发射技术工作,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对国防科技事业的执着追求融合在本职工作之中,刻苦钻研专业技术,埋头苦干,为历次试验任务圆满成功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总装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基地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基地优秀教材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基地优秀论文2篇,在《上海航天》、《靶场试验与管理》等杂志发表论文6篇,其中2篇论文在学术研讨会上交流。现有4项科研成果正在申报军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经总装批准,荣立二等功。   扎根戈壁、努力工作,做航天事业的"奉献者"。12年来,他先后担任动力系统操作手、利用系统指挥、动力系统指挥、组长、副主任、主任等职,无论在什么岗位,他始终把工作视为生命的主旋律,克服了个人和家庭方面的诸多困难,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奉献之歌。2003年春节后,其母亲因患心脏病住院治疗,为不影响他工作,家里一直没有将情况告知他。在XX任务后期,其父亲又患前列腺肿瘤,急需手术治疗,家里很希望他能够回家照料。他考虑到任务正进入关键阶段,再一次选择了任务,父亲也非常理解和支持,并推迟了手术日期。任务完成后他匆忙赶回家看望生病的双亲,到家的第三天,就接到让他准备去上海出差的电话,他在家仅呆了一周立即起程赴上海。XX任务中,他作为室里的负责人和动力指挥,由于任务前期工作头绪多,又恰逢孩子发高烧多日不退,白天他没时间送孩子去医院,晚上还要加班测试,孩子住院期间,他自始至终都没去看一眼,一心扑在任务上。2005年9月,母亲右腿出现浮肿症状,脚一着地就钻心的痛,无法独自行走,又一次住进了医院,当时正值神六任务最紧张的时候,作为运载火箭测试室的第一责任人,他毅然将家事埋在内心深处,全身心地投入到任务中。   严谨求实、严格质量,做飞天之路的"铺路者"。成功与失败仅一步之遥,粗枝大叶永远是科研试验的大忌。他那种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有口皆碑。XX任务第一次总检查数据判读时,他在大量的数据中发现蓄压器压力值比分系统测试时的值低了0.002MPa,试验队的同志认为是温度影响造成的,但他一口咬定是蓄压器漏气所致,经试验验证,证明了他的判断准确无误。为搞清楚问题发生的机理,他带领所属人员经过计算比对,发现蓄压器测试方法存在严重不足,提出对蓄压器压力监测的新思路,得到了试验队的采纳,并在后续任务中增加了蓄压器监测仪。神五任务火工品测试中,他举着放大镜对一枚枚火工品细致观察,发现船箭分离爆炸螺栓的极针粗细不均,后经电脑摄像分析,极针粗细相差只有0.05mm,这一细小的误差也被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试验队人员称他"火眼金睛"。神六任务控制、故检与飞船接口匹配的前一天,匹配程序和状态检查矩阵已经确定,控制和故检系统指挥已确认状态正确。为确保状态绝对正确,他认真分析细则、规程以及电路原理,得出了X1GC不连接时,控制系统二级等效器应是收不到逃逸信号的结论,控制、故检系统组织一二岗人员深入分析,证实了他的判断千真万确,避免了一起重大差错的发生。由于他既能在关键问题上坚持原则、严把质量关,又能在平时的工作中搞好相互协调、处理好关系;既能牵头组织开展工作、发挥"系统指挥"的作用,又能在各种时机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与协作单位对得上话,得到了上级首长和试验队一致好评,大家都尊称他为火箭测试发射"专家"。   精心组织、精心指挥,做艰险任务的"带头人"。面对艰险的任务,他从没说过一个"不"字,总是战斗在最前沿。XX任务发射进入-90分钟准备时,火箭各系统地面设备开始加电。突然,控制系统VXI测试程序初始化出错,测试无法继续进行。这是以前从未遇见的故障模式,预案中也没有相应的处理方法。如不尽快解决问题,就会中止发射程序。他果断指挥前后端的微机和机柜重新加电,VXI主机重新装订测试程序。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当操作手报告"工作正常"时,大家悬着心才放了下来,控制系统再次按照流程进行测试,任务在规定窗口准时点火发射。神六任务完成技术区测试工作时,B码点火控制终端突然出现故障,此时火箭的测试工作已进入倒计时。他带领所属人员与时间赛跑,配合设计人员进行试验,连续四天在阵地吃盒饭,晚上加班至凌晨4时。在故障一直无法归零、发射日期日益临近的情况下,他大胆建议放弃自动点火、采用手动点火。神六任务进行加注前火工品回路阻值测试时,突然发现X214测试插座上1点缩针,最直接的后果是1点与92点的回路阻值无法测试,同时,当插上短路插头时1点、2点与92点相连,从而降低火工品防误爆可靠性。如果电爆管发生误爆,将导致二级发动机燃烧剂启动阀门意外打开。火箭加注后若出现这种情况,使贮箱中的燃烧剂通过启动阀门和管路流出,将造成灾难性的后果。经过一天一夜的分析,他提出采用插针法测试回路、在短路插头中加铝箔的解决方案,得到了任务指挥部的认可。该插座直径不足2厘米,却密布了92根直径不不足0.5毫米的芯针,无论是测试还是加铝箔都是非常细致和危险的工作。为确保万无一失,他寸步不离地在现场严密组织,在射前三小时将短路插头处理好,安全顺利地完成了火工品回路阻值测试工作。   不懈追求、开拓创新,做测试发射技术的"开拓者"。学习的最大敌人是自己的满足。他把学习当作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重要手段。2001年9月,他被推荐到国防科技大学攻读双导师硕士学位。他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静下心来埋头苦学,在一年的学习中,除完成必修课程学习之外,还选修了多门与本专业和以后工作相关的专业课程,同时发表了多篇论文。追求者的脚步永远不会信息。他牵头完成的科研课题"CZ-2F控制系统模拟训练系统"、"CZ-2F故检系统模拟训练系统",在对控制和故检系统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真实模拟火箭测试发射过程,使人员岗位训练更加规范化、具体化,经专家评定,成果达到军内先进水平,填补了靶场在任务间隙没有训练器材的空白,这两项课题均获2003年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他参与完成的"载人航天测试发射技术安全控制措施研究及应用"科研课题,对发射试验中的技术安全秩序和控制进行了规范,明确了各系统重要控制时段存在的安全性隐患,制定了相应的控制及处置措施,确保了试验安全,弥补了质量控制标准上的一项空白,获得军三成果奖。2003年完成的"CZ-2F火箭动力系统多媒体演示系统",采用3DMAX对部件进行建模组装,演示发动机工作及火箭飞行的全过程,应用于人员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项目获总装优秀教材一等奖。CZ-2F火箭发射任务中,由于回路受到不明干扰,精瞄信息时常传输不畅,为得到一个准确的瞄准信息,往往要费尽周折,有时甚至让操作手冒着危险重返瞄准岗位,用肉眼确认。为了提高系统可靠性,他带领人员对瞄准系统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研制火箭瞄准信息采集系统的方案。系统通过在主、副光电经纬仪目镜后部加装CCD成像装置,将目镜的景象输出到信息采集处理显示系统,通过有线电视系统传输到后端,火箭精瞄结果十分清楚地显示到了各级指挥员面前。在射前15分钟瞄准人员撤离后,发控台操作手和上级首长可根据相应信息进行决策,从而提高了瞄准系统的可靠性,在国内航天领域首次实现了瞄准信息的可视化。   严格训练、培养人才,做技术室建设的"有心人"。担任技术室主任后,他始终致力于提高综合试验能力、加强室全面建设,狠抓试验任务正规化管理、人才培养和科研课题开发工作,室全面建设 稳步上升。他注重室整体发展和个人长远发展,把握个人能动要素,优化内在功能,有针对性地培养抓总、指挥等复合型人才。针对兼岗同志怕负责任、怕担风险的思想顾虑,加强人员岗位交叉训练,使所属人员在熟练掌握本岗位的测试原理和相应操作的前提下,学习了解其它相关岗位的测试原理和相应操作过程,增进系统间的了解与合作。同时,还通过交任务压担子的方式,让一般岗位操作手参与编写校对规程、预案、原理图册及教材等课题,强化人员对操作规程的熟悉程度和专业技术水平。2005年年初,他利用试题库、原理大图、故障辅助图册、模拟训练系统等,强化"一专多能"、"严格质量控制"训练。针对任务特点,组织人员编写了《火箭舱内操作行为规范》、《火箭测试发射岗位职责》,为规范测试操作,杜绝差错提供了保证。为解决人员对插头操作不熟悉、容易出现操作差错的现状,他带领人员将火箭上常用的90类128个插头制作成了一个模拟训练台,研制了高仿真的插头插拔训练装置,组织操作人员成百上千遍地练习。在"一船三星"任务测试中,没有出现过一次误操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3
姓名: 周晓明
  生日: 1984年9月27日
  生肖: 鼠
  星座: 天枰座
  血型: B型
  身高: 174cm
  体重: 65kg
  籍贯:内蒙古赤峰
  毕业院校:北京群星表演艺术学校
  爱好:曲艺、音乐、电脑
  方言:普通话、天津、河南、山东、河北
  演艺经历: 相声
  《学叫卖》、《百兽图》等
  话剧、舞台剧
  《青春禁忌游戏》
  导演:易硕 编剧:柳德米拉·拉苏莫夫斯卡雅(俄) 饰 瓦洛佳
  《拯救》
  戏剧片段
  《活 性 炭》 饰 董雄山
  《地 质 师》 饰 骆驼
  《性情男女》 饰 祁士高
  《 求 婚 》 饰 洛莫夫
  《纪 念 碑》 饰 斯特科
  《榆树下的欲望》 饰 埃本
  《人 世 间》 饰 父亲 曼索尔
  《命运的拨弄》 饰 卢卡坤
第2个回答  2013-07-23
你的前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