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业有什么发展前景

如题所述

今年以来,我国众多奶业大省的牛奶收购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奶农遭遇“卖难”,抛售奶牛、倒奶事件等成为今年奶业市场的主题词。一时间,奶牛业的发展遭到质疑,“市场饱和”、“生产与消费脱节”、“奶业要刹车”等等论调在坊间流传。对此,一些业内专家并不认同。现在,随着“复原奶”与鲜奶之争暂告一段落,真相也大白于天下。原来是“复原奶”以鲜奶、纯奶等名义卖,侵占了鲜牛奶的市场,并抑制了鲜奶的收购价格,从而导致奶牛业的低迷。
企业大量用还原乳勾对成液态奶,对此,应该实事求是、科学地予以界定,这到底是不是鲜奶,这不仅涉及到消费者的利益,还涉及到五六十万奶农的利益。如果处置不当,将造成奶农利益的重大损失,对奶牛业将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现在国家相关部门对鲜奶终于有了明确的说法,这有利于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奶业是高效节粮型畜牧业,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意义。奶业对改善国民膳食结构、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具有重大作用。奶业产业链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大,应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奶业水平落后,奶牛头数仅占世界总数的十四分之一,总产奶量仅占世界总量的不足5%,奶牛平均年单产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九分之一。发达国家奶业占农业总产值20%左右,而我国目前不足3%,发展潜力巨大。
制约养牛业发展的问题是什么
目前我国奶业的进一步发展还存在一些重大制约因素,如:奶牛品种混杂、良种数量不足,单产水平低;饲料结构不合理,饲养管理水平低;原料奶质量问题突出,奶业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不健全;奶类加工制品品种单调,品质不高,企业规模小;奶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产业化组织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导致奶业落后的主要因素是养殖工艺粗放,优质饲草匮乏,疫病防制体系薄弱,乳品加工技术落后,牛奶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奶业科技落后。其根源是奶业的主要核心技术大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我国奶业科技投入长期不足,技术储备和科技创新能力难于支撑奶业的快速发展。
如何实现养牛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要使我国奶业获得跨越式发展,成为农业乃至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加强技术集成,大力推进成果转化。国家科技部和农业部于2002年启动实施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专项“奶业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技术集成示范”。通过实施,使我国奶业总体发展速度提高2~3个百分点,奶业科技贡献度从现在的30%提高到50%,整体研究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增强我国奶业整体实力和奶产品国际竞争力,使我国奶业生产和产业化经营能力达到发达国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水平;同时推动我国奶业优质、高效发展,促进奶业成为新时期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及支柱产业,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对奶业科技项目继续重点支持,并进一步加强力度。奶业科研继续在重大关键技术和技术集成与示范两个层次上统筹部署,整体推动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我国现代高科技奶业企业;加速形成我国奶业科技创新体系与现代奶业产业化生产模式,为“三农”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推广奶牛群体改良技术是提高奶牛单产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扩大良种牛群的方法主要有3个,一是利用人工授精冻精技术体系;二是胚胎移植技术;三是从国外引进良种奶牛。胚胎移植技术不适合于大规模牛群的改良,成本高,比人工受精技术的成本约高30倍,并需要几千个技术娴熟的移植人员。当前自治区荷斯坦牛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9.4个百分点,奶牛单产水平比全国高294千克,在提高奶牛整体遗传素质方面难度小些。因此利用高产公牛精液进行人工授精,大面积改良奶牛群,提高奶牛群体单产水平为更好。
我国奶业持续快速增长,奶牛头数消费在5年内翻了一翻,与奶牛头数的迅速增长相比,产奶水平和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相对滞后,成为今后奶业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的制约因素,而推广应用紫花苜蓿,是解决这一问题,推进奶源基地建设的重要突破口。
  2000年起,呼和浩特市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大搞饲料地建设。几年来,种植优质牧草累计达80多万亩,其中种植紫花苜蓿10余万亩,农户利用优质牧草饲喂奶牛,起到了改善粗饲料营养水平,促进奶牛产奶的作用。据2000年到2001年在金河镇进行的饲喂苜蓿草对泌乳牛产奶量影响的观察,在农区舍饲条件下,以现行日粮水平为基础,加喂苜蓿青草能明显提高奶牛产奶量。对比试验表明,对照组奶牛日均产奶20.76公斤,试验组为24.98公斤,平均日增加产奶4.22公斤。
以上情况说明了紫花苜蓿在奶牛饲喂中的作用,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奶牛养殖中存在着严重的饲养管理手段落后,日粮中普遍缺乏青绿饲料的问题。因此,进一步调整饲料结构,改善粗饲料水平具有现实意义。应结合小区建设,提出与之相配套的饲料基地建设规划。应加大推广种植紫花苜蓿的规模和力度,把这一技术真正落实到奶源基地建设中。通过改善奶牛的饲养条件,提高产奶性能,带动奶源基地健康发展,使奶业发挥出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