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鱼鱼苗在那购买请朋友们帮帮忙怎么养

如题所述

有八胡鲶鱼苗,我知道有个卖鱼苗网-- http://www.maiyumiao.cn/黄颡鱼(黄腊丁)的生物学及人工养殖技术

一、黄颡鱼养殖的发展前景
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据分析,每100克的黄颡鱼可食部分中含蛋白质16.1g、脂肪2.1g、碳水化合物2.3g,钙154mg,磷504mg.含有人体中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尤以谷氨酸、赖氨酸含量较高。据医学史书记载,黄颡鱼具有消炎、镇痛等疗效。
二、黄颡鱼的生物学特性
(一)分类属地位
黄颡鱼Pelteo bagrus fulvdrace (Richardson) 是我国淡水水体中分布较广的淡水经济鱼类,俗称:俗称嘎牙子、黄腊丁、黄鳍鱼等, 英文名:Yellow catfish, 在鱼类分类上隶属于鲶形目,鮠科,黄颡鱼属。本属有4个种: 分别为黄颡鱼、江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光泽黄颡鱼、岔尾黄颡鱼。目前养殖的主要对象是黄颡鱼,其次为江黄颡鱼(本场两种均有苗种,后两种因个体较小而无多大养殖价值)。
(二)生活习性
黄颡鱼属的鱼类属于底栖性鱼类,白天喜栖息于水体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体上层觅食,对生态环境条件的适应力较强。据有关资料报道:在水温28—29℃时其平均耗氧率为0.141mg/小时,室息点为0.314mg/L,在低氧环境中有较强的适应力。在冬季低温条件即使离开水体后数小时(只要保持一定的湿度)。还可以生存。有时在秋末冬初人们在短途运输黄颡鱼至市场出售时,采用竹篓底部垫上一层水生植物再放上黄颡鱼后放水草保持湿度运输,几个小时后,放入到市场上的暂养池充气鱼可以全部存活。黄颡鱼常于江河水流缓慢、多乱石或卵石的环境中,秋冬季低温多在水深的河流、湖穴、岩洞、石缝中越冬,活动范围较小.不易捕捞。仲春开始离开越冬场所,到附近的乱石浅滩、近岩活动摄食,白天主要在水较深的乱石或卵石间栖息活动、夜间游至浅水域的乱石间捕食,黎明时常可见慌忙找寻石洞、缝穴陷蔽的黄颡鱼。在江河、湖泊、水库夏季涨水时,水变浑浊,此间黄颡鱼大都游至宽阔的倒角摄食水体带来的或生长的蚊类幼虫,秋冬随着江河、湖泊水体清澈,水温下降等条件的变化逐渐游到水较深的乱石河流、湖泊深穴等处活动摄食。黄颡鱼喜欢集群和在弱光条件下摄食和活动。
(三)食性
黄颡鱼为杂食性鱼类,随着个体大小的不同,黄颡鱼的食性有着显著差异,从鱼卵孵化出膜第4至第5天开始摄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桡足类和枝角类,以及人工投喂蛋黄之类的饲料。体长在5—8cm,主要的食物是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水蚯蚓及人工配制混合饲料(鱼浆与植物性饲料混合剂)等。在体长10cm以上主要食物有:螺蛳、小虾、小鱼、摇蚊幼虫、蜉蝣目稚虫、鞘翅目幼虫、昆虫卵、绿色水蜘蛛、苦菜叶、马来眼子菜叶、聚草叶、植物须根和腐屑、鱼鳞、泥沙及其它鱼类产在水生植物和石块上的鱼卵等。在池塘人工饲养条件下除摄食池塘中天然饵料生物外,一般必须投喂人工配制软性配合饵料,也可喂硬颗粒饲料和浮性饲料,尤其是在集约化网箱流水饲养的条件下,投喂的配合饵料蛋白质的含量必须达到35—40%。
三、成鱼饲养
黄颡鱼的商品鱼饲养即称为成鱼饲养,是指采用2cm以上的鱼种饲养成商品鱼的生产过程。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商品鱼大部分来源于天然水体,部分由成鱼池套养所得。近几年来,许多专家(包括本场的)已开始积极开展人工池塘主养及混养黄颡鱼的研究工作,已获得一系列较为成熟的技术资料,尤其在大规模人工繁殖鱼苗方面有较大的突破,从而缓解了苗种供应紧张的矛盾。经试验研究表明:黄颡适合于池塘、网箱、大小型湖泊、稻田等多种水体中饲养,既能主养,又能与鲢、鳙、鳊、草鱼等混养。但不宜与鲤、鲫鱼等混养,因其食性基本相同易产生不利影响。
(一)池塘主养黄颡鱼
池塘主养是近二年才兴起的新型养殖方式,池塘养殖具有投资小,不受面积大小的限制,收益大,生产性稳定等特点。
1.池塘条件
①水源和水质 池塘主养黄颡鱼,要求水源充足,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水质标准,不含对鱼类有害的物质,最好选择靠近水库、湖泊、河道、沟渠的鱼池,或配有增氧机和抽水机等机械设备的鱼塘进行主养黄颡鱼。池塘主养密度较高,常因池塘水体溶氧量偏低,水质较易恶化,引起鱼浮头和大量死亡等现象。有条件地方能经常加注含氧量高的新水既能改善池塘水质,又利于鱼类天然饵料的繁殖和鱼类生长。
②鱼池面积、水深和底质 黄颡鱼对成鱼饲养塘要求不太严格,大小鱼池都可用于养殖成鱼。最好选择池塘出水口处底部比其它地方深10%一20%的池塘为宜,主要便于商品鱼干塘捕捞和每个池塘都须有可控制的进、排水口。一般主养池塘面积为3—5亩或10亩以下。水深以1.5—2.0m较为理想,池塘较浅、光照度较强,不利于黄颡鱼喜弱光下摄食的要求。实践证明,池塘底质以沙质土最好,粘土及少泥硬池塘亦可,底部淤泥不能太厚,10cm左右即可,并要求保水及保肥力较强,有机物质分解较快,池水容易培肥等。
2.放养密度
池塘主养黄颢鱼放养密度与鱼池条件、环境因素、鱼种规格、饲养水平、水源及消费习惯等因素有关。在长江以南地区每亩放养量为2cm体全长苗种为8000—10000尾,全长3cm的放养量每亩为6000—9000尾,4—5cm体全长放养量每亩为4000—6000尾。待放养的黄颡鱼生长到体长约7—8cm长时,水质已开始变肥,此时每亩投入鲢、鳙鱼200尾左右。其规格为2—3寸,以控制黄颡鱼池塘中水质。当年的苗种可养成规格为100—150g的商品鱼。亩产量可达300—400kg,或800kg以上(池塘条件及饵料理想)。
池塘条件、水源及增氧设备较好的,可增大放养量50%-100%。
3.饲料与投喂
主养黄颡鱼成鱼的饲料,有纯动物性饲料和人工配合饲料两类,依据各地的资源情况而定。
(1)纯动物性饲料:包括小杂鱼、虾、水陆生蚯蚓等等,这些饲料是黄颡鱼喜食的,但来源各地有所差异,有的地方资源较丰富,有的地方则比较有限。一般多数饲养者将小鱼虾通过加工绞碎成鱼浆直接投喂,有些地方小杂鱼虾绞碎成浆后用植物性粉状饲料混合后投喂。其方法,首先将干粉状的饲料混合好备用,标准为:鱼粉10%、黄豆粉30%、玉米粉10%、三等面粉25%、维生素和无机盐的合剂各占1%。投喂时在鱼浆中添加粉状的饲料,搅拌成团状即可使用。
(2)人工配合饲料:黄颡鱼商品鱼配合饲料营养需要标准为,粗蛋白质为38—40%、脂肪7—9%、碳水化合物为20—23%、纤维素5—6%。黄颡鱼商品鱼饲料的动物原料有:鱼粉、蚕蛹、肉骨粉、羽毛粉、血粉、菌体蛋白粉、酵母等,植物性原料有:黄豆饼、棉籽饼、玉米和小麦粉等等。饲料经粉碎后按配方加工成直径为1.5—2mm颗粒,加工后干贮备用。其成鱼饲料配方:鱼粉28%、羽毛粉5%、肉骨粉5%、血粉8%、饲料酵母5%、黄豆粉14%、玉米粉3%、植物油2%、小麦粉20%、维生素合剂1%,无机盐添加剂2%。
(3)投喂饲料:投饲是饲养中关键技术.所谓科学投饲法,就是要根据饲养鱼类品种的不同和环境因素的变化.适时调节投喂量、投喂时间以及投饲的种类,既要均衡地满足鱼类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又要恰到好处地充分发挥饲料最大的利用率。最好采用驯化方式象鲤、草、鲫鱼一样在水面成群摄食。
4.饲养日常管理
池塘日常管理工作必须精心细致,经常持久。管理范围主要包括投喂饲料管理、水质管理、日常管理及其鱼病防治等技术措施。
(二)流水饲养
黄颡鱼是一种适合于集约化饲养的鱼类。我国近几年在有些地方混养在其它鱼类中进行流水饲养,也有少部分地方初步利用水库水体落差,工厂余热水进行饲养,尤其在小型池塘中进行微流水饲养,其它产量已达到每立方米本体30-50kg,还可更高。
1、流水池条件
根据黄颡鱼集群摄食的特点及活动习性,适宜在长方形水泥(必须池底是硬泥或砂质底部)和小型池塘中进行饲养。水从一端连续微流入,另一端流出。其规格根据各她的条件而定,其大小均能适宜。水的流量一般保持流水池中溶氧在5mg/L的流量为最佳。
2、鱼种放养
流水池一般放养鱼种规格为5cm左右,每立方水体放养300—400尾。投放时要用3%的食盐将鱼体严格消毒后,再将鱼种放入流水池中。
3、饵料及投喂
流水饲养的关键是投喂全价配合饵料,饵料的蛋白质含量40—48%,投喂的方法在流水池两边设置一定数量的饵料台,每10㎡必须要1.5㎡的饵料台,饵料台要搭在池底约5—10cm高处。投喂量根据水温不同有所差异,一般水温为12—18℃时,投喂量占体重的2.5%。当水温为18—25℃时.投喂量占总体重的3—3.5%。当水温为25—30℃时.投喂量占总重的4—5%,每天投喂次数早晚多投,中午及光较强时少投。
4、饲养管理
流水所用水源不能带污染物质,溶氧含量在5mg/L以上.pH值7.0—8.5。投喂的饲料不能过剩,以免影响水质。必须定期进行鱼病防治。每立方米水体鱼的载重量,一般保持在30kg左右。
(三)池塘套养
黄颡鱼在饲养其它品种的池塘中进行混养,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2—3cm长的苗种直接套养在池塘中,增加池塘中优质鱼类产量及经济效益。其方式有二种:其一是在常规的饲养方法的池塘中每亩套养300尾左右2cm长以上的苗种.不进行投喂饲料;其二是在常规的饲养方法的池塘中不投放鲤、鲫鱼.改为投放黄颡鱼500—600尾。
1、套养鱼池条件
在池塘中套养黄颡鱼的池塘必须无污染物质水体,有生活污水等环境不能套养。池塘有防逃设备,pH值在7—8.5.溶氧在4mg/L,天然饵料资源较丰富(如池塘中浮游动物、水蚯蚓、小鱼虾、水生及陆生昆虫等)。
2、套养密度
混养密度应根据饵料情况而定,一般商品鱼池塘投喂人工饵料的池塘,每亩套养300尾.其产量为30—40kg,在没有套养鲤鱼、鲫鱼的池塘,每亩套养500—600尾.其产量为60—80kg,套养的苗种规格一般要求在2cm长以上。
3、套养管理
黄颡鱼的套养管理,饲养水体溶氧要保持在4mg/L以上,要做好池塘中的防逃工作,以免黄颡鱼外逃,要注意防治其它鱼类病害时的药物影响黄颡鱼的正常的生长及死亡。黄须鱼未长到100g左右重时,最好不要进行钩鱼,因为游钩时黄颡鱼较易上钩。
四、病害防治
在饲养过程中,黄颡鱼的疾病防治工作较为重要。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增加放养密度争扩大饲养面积的同时,可能产生一系列流行的疾病。在苗种及成鱼饲养中已发现鱼病的危害,因此,加强疾病防治是提高成活率及产量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
(一)发病原因
1、鱼池未经消毒,或消毒处理不严,或消毒药物失效。
2、苗种的放养密度过大,水质变坏,降低了鱼的抗病能力。
3、投喂的水蚤、水蚯蚓等活饵料未经消毒处理,带进了病原体;或者是因这些饵料对重金属离子等有富集作用,鱼吃了大量这类活饵料而致病;或因饲料腐败变质、或因投饲不匀、或是施肥不当引发鱼病。
4、鱼的体质差,或在运输途过程中受伤,病原体侵入,或者苗种本身已患病。
5、苗种和工具未经消毒处理,带进了病原体。
6、水源不良,或者是病死鱼的交叉重复感染。
(二)预防措施
1、彻底清理鱼池,严格清塘消毒。
2、苗种放养时,先用呋喃西林溶液和2—3%食盐溶液等药浴消毒。
3、放养体质健壮、规格大的无病害苗种。
4、最好不喂来自城市污水涵、排水沟里捞来的水蚤、水蚯蚓等活饵料,采用人工培养活饵料的办法。
5、不喂变质饲料,贯彻“四定”、“四看”投饲法则,肥料经充分发酵腐熟后才下塘。
6、调查并总结本地区的鱼病种类和发病规律,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定期泼洒生石灰、敌百虫、强氯精、硫酸铜等结合内服药饵,坚特对活饵料、食台、食场消毒。网箱饲养黄颡鱼防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就是将网箱设置在有一定风浪或流水条件下的敞水区,放置网箱密度不宜太大,枯水期最好经常移动网箱。
(三)黄颡鱼苗种对几种常用药物的忍受力
黄颡鱼对常用水产药物24小时半致死浓度为:硫酸铜0.69mg/L:90%晶体敌百虫2.8mg/L;食盐2.5%;孔雀石绿0.15mg/L;福尔马林68mg/L;氨胺-T 8.4mg/L:黄颡鱼对常用水药物忍受力不及四大家鱼,这可能由于黄颡鱼是无鳞鱼,药物较容易直接从皮肤浸入体内等因素。所以对黄颡鱼用药,一定要严格控制其用量,防止急性和慢性中毒导致死亡。它对孔雀石绿、硫酸铜、硝酸亚汞和高锰酸钾、敌百虫等比较敏感,尤其要慎用。
(四)几种常见、多发病的防治方法
1、出血性水肿病
(1)、病源:据初步研究,病原体系细菌性。
(2)症状主要症状:病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背鳍肿大,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色胶液,肝脏土黄色,脾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
(3)危害及流行该病在苗种和成鱼饲养期问危害最大,有时可见部分病鱼在水体中不停地旋转,不久即死亡。尤其在苗种培育过程中较为流行,死亡率高达80%。在高温季节暴发,来势猛,蔓延快。当水温在25—30℃时则出现明显病鱼大批死亡现象。
(4)防治方法
①密切注意水质情况,保持良好的池塘环境条件,池水溶氧量保持在5mg/L以上,换池塘水体为二分之一。
②适当降低鱼苗的放养密度。
③强氯精0.25—O.3g/m�0�6水体消毒,每天一次.连续三天。
④在投喂的饲料中每kg干饲料加0.6—0.7g四环素投喂,每天1次,连续3天。
⑤在投喂鱼肉浆时每天定点加1%的食盐到饲料中。
2、肠炎病
(1)病原:点状产气单抱杆菌
(2)症状: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肛门有黄色粘液流出,病鱼离群独游。剖开鱼腹,病情较轻者食道和前肠充血发炎,严重者全肠发炎呈浅红色,血浓充塞肠管,鱼种和成鱼都可能发生。
(3)危害及流行: 肠炎病主要危害鱼种及咸鱼。这种病可能是由鱼类直接传播的.因而病鱼与健康鱼混养,可传播该病。由于病菌可在池塘淤泥中生存,因此感染也可能来源于淤泥。另外该鱼摄食的浮游动物和水蚯蚓,以及人工配合饲料中的鱼浆内等也可能携带该病菌。
(4)防治方法:
①池塘要彻底清塘消毒,鱼种下池前用2~3%的食盐溶液洗浴消毒。
②坚持不投喂霉变、腐败的饲料,活性动物要用2~3%食盐溶液消毒,定期在混合饲料中添加1%食盐投喂;或添加O.1%的鲜大蒜汁。
③在池塘全池泼洒1ppm漂白粉,投喂磺胺胍药饵,每100kg鱼第一天用药10g,第二天减半。连续用6天为一个疗程;或在饲料中每kg饲料中混拌痢特灵0.3—O.4g,连续2~3天;或在每100kg饲料中加土霉素饲料粉40—100g,连续5—7天。
3、水霉病
(1)病原:水霉菌
(2)症状:水霉菌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出异状,当肉眼能看到时,菌丝已侵入伤口,向内、外生长。蔓延扩散,似灰白色的棉毛。病鱼游泳失常、焦躁不安,直到肌肉腐烂、失去食欲、瘦弱而死:鱼卵上布满菌丝,变成白色绒球状,霉卵也就成了死鱼卵。
(3)危害及流行 严重危害孵化中的鱼卵和鱼体表的有伤口的苗种和成鱼。此病在早春、冬季最易发生。
(4)防治方法
①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可减少此病的发生。
②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并掌握合理的放养密度。
③用1%孔雀石绿软膏或适量的碘胺药物软膏涂抹受伤鱼体。
④用孔雀石绿浸洗病鱼,大鱼用4—5mg/L浸洗,小鱼用2mg/L浸洗,注意掌握浸洗的时间。
⑤对孵化中的鱼卵,可用7mg/L的孔雀石绿浸洗消毒8—10分钟,连续2天,以后每天早、晚在鱼卵孵化架附近的水面泼洒1次,用药量以使池水呈淡绿色为度,直至鱼苗孵出为止。脱粘流水孵化时,每隔6—8小时加孔雀绿石1次,使达到0.5mg/L,可有效抑制水霉菌的感染。
4、小瓜虫病
(1)病原 多子小瓜虫
(2)症状在病鱼的皮肤、鳍条、鳃上,肉眼可看见白色小点状胞囊.严重时体表似覆盖了一层白色薄膜。病鱼反应迟钝或漂浮水面。因病灶处细菌的感染,使鱼体表发炎.或有局部坏死、鳞片脱落、鳍条烂裂,鳃上皮增生,鳃小片破坏。虫体如侵入眼角膜,能发炎变瞎。最终因运动失调、呼吸困难而死亡。黄颡鱼对小瓜虫病有易感性,发病后常出现暴发性死亡。多子小瓜虫适宜繁殖水温为15—25℃,pH 6.5—8.0夏季少见发病。当过度密养、饵料不足、鱼体瘦弱时尤易被小瓜虫感染。
(3)防治方法
①采用生石灰清塘、鱼种消毒、合理放养等生产措施.可防止小瓜虫病的传播。
②用福尔马林60—80mg/L浸泡病鱼10—18分钟(视水温的高低灵活掌握),隔天再浸泡1次,转池饲养。原池用福尔马林彻底消毒。此法只在发病初期的疗效显著,如果发现晚了,病鱼身上布满小白点,即使连续用药,苗种的损失也很大。这里要特别指出,黄颡鱼对硝酸亚汞非常敏感,故用药量必须精确。浸泡病鱼盼时间也要严格掌握,否则易造成药害。
5、斜管虫病和车轮虫病
(1)病原 鲤斜管虫与车轮虫,常见的是并发症。
(2)症状 鱼体的l鳃和皮肤被大量虫体寄生而致病,黄颡鱼苗种常患此病,成鱼和亲鱼有时也会被感染。斜管虫喜寄生于黄颡鱼的边缘或缝隙里,也侵袭体表皮肤,剌激寄主分泌大量粘液,表面形成苍白色或淡蓝色的粘、液层,病鱼离群。头朝下、尾朝上倒裁于水面或侧卧于水下,呼吸困难,不久即死亡。寄生在体表的车轮虫个体较大,而寄生在鳃上的车轮虫一般个体较小。严重感染时病鱼沿塘边狂游,呈“跑马”现象,体表有时出现一层白线:车轮虫病多在面积小、水较浅、水质不良、放养密度大、饲料又不足以及连续绵雨、水温18—28℃的情况下最易发生。
(3)防治方法
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②用1—2mg/L的硫酸铜溶液浸洗鱼体,要注意根据水温把握浸洗时间。
③用0.4~0.5mg/L的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遍洒,疗效较好。
另外.黄颡鱼属底层鱼类,残渣剩饵及鱼类粪便很容易在池底积存,引起鱼类皮肤粘液增多,导致鱼病及影响鱼类呼吸,从而死亡。养殖喂养盛期,每半月25kg/亩,用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或排底层水,冲注新水以改善底质和水质也相当必要。
这个回答希望你能满意并采纳 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