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静海的地名的来源?

如题所述

 春秋时,属齐国。
  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静海一带被割让给燕国。
  战国时,齐宣王八年(前312),齐国伐燕,属齐国;
  燕昭王二十八年(前284),燕将乐毅伐齐,属燕国;
  赵孝成王十九年(前247),赵国和燕国交换土地,静海一带属赵国。
  秦嬴政二十四年(前223),属秦国钜鹿郡上谷地。
  汉高祖五年(前202),在陈官屯镇西钓台村附近建东平舒县治。东平舒县大致包括今天的大城北部、静海全境和天津市郊海河以南地区。
  西汉初元二年(前47),因“海水大溢”东平舒县迁至今大城县内。
  东汉元和二年(90),属河间国;建安末年(2l9),属章武郡。
  三国时,属魏国冀州刺史部章武郡,
  西晋太始元年( 265 ),属章武国。
  东晋十六国时,属冀州章武郡。
  南北朝时,属瀛州章武郡。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东平舒县去“东”字,称平舒县。
  隋朝大业三年(607),属瀛州河间郡。
  唐朝时,先属河北道沧州;武德四年(621),改属景州。
  五代十国时,属契丹国南京道析津府宁州。
  北宋时,先属河北路沧州;庆历四年( 1048 ),属高阳关路沧州。
  北宋大观二年(1108),置靖海县,治所涡口寨(即今静海镇)。北宋政和三年(1113)并入乾宁县(即今青县)。
  金明昌四年(1193),复置靖海县,治所涡口寨。属河北东路清州。
  元太宗二年(l230),属清宁府;后属中书省河间路清州。
  元至元二年(1265),并入会川县(即今青县)。嗣后,再置靖海县。
  明洪武初年,该“靖”为“静”,称静海县,相沿至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11
静海县位于东经116°42’06" 至117°1515",北纬38°3459"至39°0415"之间,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开放县之一.静海县城距天津市区40公里,天津新港80公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60公里,距首都北京120公里。静海县位于华北大平原的东北部,地势低平,南高北低,总面积1414.9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在5米以下,是典型的低平原。 境内地貌类型主要有浅开洼地、平地、古河床高地、微高地、河堤、渠堤、库堤及槽、渠道等。河堤纵横交错,洼地星罗棋布,河堤主要有子牙河大堤、南运河大堤、独流碱河大堤、马厂碱河大堤、黑龙港河大堤。洼地主要有团泊洼、贾口洼、东淀、古城洼、杨庄洼、万军套洼等.静海历史悠久,早在东周时期静海即有先民活动。汉初置县名东平舒。宋大观年间(1107年-1110年)置靖海县。明洪武初年改名静海沿用至今。期间, 沧海桑田,归属数易,境域多变,1973年8月隶属天津市. 野生动植物资源也比较丰富。据统计全县有野生药材89种,其中金钩如意是静海的特产。有鱼类28种,隶属7目、13科,主要有鲤鱼、鲫鱼、粘鱼等。鸟类分38科,共164种,其中属于国家保护的一、二类鸟类有11种:黑鹳、白鹳、鸳鸯、大天鹅、疣鼻天鹅、蜂鹰、苍鹰、雀鹰、松雀鹰、普通夜鹰、大鸨。
  静海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年平均气温11.9℃,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县可耕地面积104万亩,人均占有耕地2.1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11
金明昌四年(1193 )置县 , 取名“ 靖海 ”, 其意是渴求安定太平。 蒙古至元二年 (1265 ), 并入会川(今河北省青县), 属河间路管辖 , 仍名 “靖海 ” 。其间连年战乱、水患不绝 , 致使人口稀少、经济衰败。 元朝后期 , 制盐业迅速兴起 , 静海地区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明洪武元年 (1368), 为避讳“ 靖难”以求安宁 , 改 “靖”为“静”, 称静海县。以求安定太平之意。
第3个回答  2013-08-11
以前静海县属于河北省过去西青区就是静海县改为西青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