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苏军大换装服装到底有什么改变?

回答可以详细点吗

1943年1月15日,苏军重新恢复 了传统俄罗斯军队式样的肩章,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部队官兵和全体苏联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这次军衔制度改革以及对徽章佩戴的相关规定,奠定了此后40多 年苏联军服识别体系的基础。

  与此相配套的1943型军服取代了早期的1935型军服,其形式借鉴了沙俄军服的传统式样,在面料和军衔、军兵种标记等方面有较大改进,其中最明显的是以 军衔肩章代替了军衔领章。第一批下发的肩章是用战前的布料制作的,质地精良;后期的则是卡其布制作的。肩章底板、镶边的颜色和宽窄,以及肩章上纵横纹杠的 条数、宽窄和颜色都根据军兵种不同和军衔高低而互有区别,军法、军医等少数勤务兵种采用只有普通肩章2/3宽的窄肩章。普通肩章一头为尖头,而将官肩章一 头为等腰梯形。在尖头或梯形一端一般缀有军兵种标记,但在前线,因为保密或其他原因,军官们往往会将肩章上的军兵种标记取下。

  因为取消了领章,1943型军常服和套头式军便服都改为立领式,在领口处设置了两枚纽扣,原先与立领式军服配套下发的受到广泛批评的赛璐珞制衬领也被取消 了。套头服的颜色是橄榄绿色或棕褐色,前侧开口处仍然是3枚纽扣。军常服为单排5枚纽扣,胸袋为外露式、带有翻盖,其上有竖直的装饰条,袖口处有镶边。军 官大檐帽也更加精致,如空军军官帽上除了帽徽外,在帽瓦前方正中还绣有带飞翼的五星图案。即使是在军棉衣上也可以佩戴肩章,这种棉衣是 1941年开始下发给红军官兵的,但到1943年以后才普遍穿着。这种棉衣分为棉上衣和棉裤两部分,有些部队还有棉背心。这种棉衣的最大特点就是表面被数 十道加强缝线分成很多竖条,其作用是避免棉衣的局部破损继续扩大(抗美援朝期间我国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也使用过类似的棉衣)。棉上衣为无领式,按领口式样 可分为多个品种,但没有胸袋,只在下摆有两个口袋。为避免棉裤过早损坏,外面一般穿有罩裤。随着战争形势的逐步好转,特别是根据援助法案,美、英和加拿大 等盟国向苏联提供了从飞机、汽车到罐头和方糖等大量军用物资,有相当一部分苏联军服特别是专业服装是在后两个国家生产的。这一期间,红军还为军官配发了呢 质的大衣式风衣;飞行员的飞行服逐渐改为羊皮质地的;机械化部队和海军舰艇部队也装备了防雨风衣,防雨风衣是帆布材质,表面覆有一层防水橡胶;步兵则配发 了保护色的套头式防雨斗篷,这种斗篷两侧有开口,以便双手伸出操纵武器,但数量不多,很多人还得依靠雨衣甚至是帆布在雨中行军或睡觉。

1943年以后的空军军官帽,在帽瓦前方正中绣有带飞翼的五星图案

战斗间隙中的苏军官兵。军官(左一)佩戴的是硬质肩章,士官和士兵佩戴的是软质肩章。无论官兵,一般都有平常佩戴勋、奖章的习惯

1943年初,苏军开始采用肩章。图为1943~1945年期间野战军列兵所用的肩章


苏联红军中有大量女性,特别是1943年以后,由于成年男子的缺乏,大批妇女加入军队或准军事组织,主要从事卫生、交通、后勤和一些技术工作。女式 军服主 要为裙式,即便在冬季也是如此。长裙为连衣式,短裙则配套头式短上衣穿着,材质为呢子和卡其布,颜色有棕褐色、卡其色和深蓝色;女式军帽为贝雷帽式的呢质 无檐软帽,比较宽大,前端有“红星”帽徽;短上衣和军帽  的式样从战前开始起就基本没有改变过,只是战前上衣为小翻领,1943年以后改为立领;脚上一般穿短筒或高筒的软皮靴。女式军服中也有呢大衣,式样与男服 相仿,但衣襟的开口方向相反。在战争条件下,很多时候女军人也会穿着行动更加方便的男式军装。

战争期间的空军女飞行员们,军服基本上是套头式短上衣、短裙和皮靴的统一模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