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最高峰海拔多少米

如题所述

“黄山风景区航测数字化测图及入库数据制作测绘工程”项目所提供的最新数字化测绘成果表明,“莲花峰”“光明顶”“胜莲峰”“天都峰”是黄山4大高峰。其中,最高峰莲花峰新测定的准确海拔高度为1864.7米,相比过去“长高”了0.7米。

  黄山号称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但山峰的确切数量和高度一直没有定论。此前,最高峰莲花峰曾流传海拔1864米、1860米、1873米等三个版本。日前完成的“黄山风景区航测数字化测图及入库数据制作测绘工程”项目,还精确测出黄山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8座。

  黄山风景区规划土地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打造“数字黄山”,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去年投巨资绘制黄山数字地形图。与此同时,国家也决定重新测量国内名山主峰的准确身高。目前,黄山主峰的身高已经测绘结束,很快将上报国土资源部。估计在今年四五月份,国务院将统一发布包括黄山在内的国内诸多名山的准确身高。次

莲花峰位于黄山中部,玉屏峰西南,东对天都峰。为36大峰之一。海拔1864米,是黄山最高峰,也是华东地区第三高峰。徐霞客在游记中说:莲花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之上”,“即天都亦俯首矣”。他仅凭目测便能得出如此正确的结论,在当时确是了不起的发现。他是指出莲花峰为黄山最高峰的第一人。此峰峻峭高耸,气势雄伟。因主峰突兀,小峰簇拥,俨若新莲初开,仰天怒放,故名“莲花峰”。明代吴怅曾有诗赞曰:“一种青莲吐绛霞,亭亭玉立净无瑕。遥看天际浮云卷,露出峰顶十丈花。”清代吴梦印亦有诗云:“莲峰秀拔迥称尊,凡欲高呼达帝阍。举目江山如带砺,低头峦蚰似儿孙。风生绝献应回雁,日落悬岩不度猿。翠影岚光千万状,我虽能到未能言。”峰上有飞龙、倒挂等奇松。绝顶处方圆丈余,名曰“石船”,中有一池一称“香沙池”。登上峰顶,如置身云霄,江河一线,云天一色,俱在远眺之中。在睛朗的日子,可以东望天目,西瞻匡庐,北窥九华与长江。雨后初晴,四面八方的云海尽收眼底,无比壮观。据传,古代峰顶常有“天马”出没。

  宋咸淳四年(1268年),歙县人,国史院编校吴龙翰,歙人、景定进士鲍云龙,歙人、文士宋复一等三人,于秋冬之际,自带干粮,费时三天,始登峰顶。后写下《黄山纪游》一篇,为现存最早游莲花峰的文字,他们三人也成为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批登上莲花峰的人。他们夜宿莲花峰顶,霜月洗空,一碧万里,狂放中吹铁笛,歌游仙招隐之章。龙翰赋诗,有“铁笛一声天未晓,吹开三十六峰云”之句。今有登峰盘道5里,相对高度110米。登峰起步缓坡称“莲梗”,中间穿过四个石洞,古人称“莲孔”。洞穴陡立,游人叠级而上,如在莲孔中穿行,恰似“倾曲作蚁旋出花萼中”。沿途风光奇绝,峰壁间有“真好造化”、“非人间也”、“名不虚传”、“天海奇观”等摩崖题刻。峰下有莲花洞、莲花源。1997年又在莲花沟开辟500米登山新道,由蹬道、栈桥、观景台等组成。在新道观景台眺望玉屏峰和天都使。尤为壮观。

  关于莲花峰,还有一段神奇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观音大士奉天帝之命,下凡巡视。当她手持净瓶、柳枝二宝,乘着象征吉祥如意的莲花宝座,驾云来到黄山时,受到山神、水神、花神及仙猿、百鸟的热烈欢迎。观音见山奇水秀,云霞造灿,草木生辉,又有许多好客的朋友,便久久盘桓,不愿离去,早把那森严寂寞的“天宫”忘得一干二净。一日,天帝派来“乌鸦使者”,催观音回宫。观音不愿遵旨,天帝即派天兵天将前来捉拿,要治她“件旨”之罪。观音也不示弱,立即取出随身法宝,用柳枝蘸着净瓶里的法水,向对方挥洒。天兵天将素知法水厉害,一旦沾身,立即皮焦肉烂,因而都不敢近身。加之黄山山神、水神、花神、仙猿、百乌等齐为观音助阵,因此,一场恶战,直打得天兵天将丢盔弃甲而逃。天帝无奈,只得降下“御旨”,将其逐出天宫,责令她永住波涛险恶的南海。所以人们便称她为“南海观世音”。其实,观音压根儿就没将天帝的“御旨”当回事,让她住南海,她偏要住在自己心爱的黄山。观音怕天帝再来骚扰,就索性将自己乘坐的莲花宝座,点化成雄奇秀丽的山峰,这就是后来的莲花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13
黄山最高峰是莲花峰 1864米
位于黄山中部,玉屏峰西南,东对天都峰。海拔1864米,是黄山最高峰,也是华东地区第三高峰。古人往往误指天都峰为黄山最高峰。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九月,徐霞客准确指出:莲花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上”,“即天都亦俯首矣。”明末清初画家石涛有诗:“壁立不知顶,崔嵬势接天。”此峰峻峭高耸,气势雄伟。主峰突出,小峰簇拥,宛如一朵初开新莲,故称莲花峰。峰上有飞龙、双龙等奇松和月池、香沙池等名胜。登上峰顶,如置身云霄,云天一色,江河一线,俱在远眺之中。 宋咸淳四年(1268)吴龙翰、鲍云龙、宋复一三人,自带干粮,费时三天,登至峰顶。今有登峰盘道5里,相对高度110米。游人“叠级直上,级穷洞转,屈曲奇诡”,攀至峰顶。起步缓坡称“莲梗”,中间穿过四个石洞,古人称“莲孔”。峰壁有“真好造化”、“非人间也”、“名不虚传”、“天海奇观”等摩崖题刻。峰下有莲花洞、莲花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