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每个章节的简介和读后感,谢谢

如题所述

  ★《西游记》之梦斩龙王读后感:

  《西游记》第九、第十回中说了件有趣的事,泾河龙王为使袁守诚预卜落空,私改降雨时辰,雨量。又以所占失准捣毁袁守诚卦铺。袁守诚断言龙王因违旨将被唐丞相魏征处斩。并让龙王向唐太宗求生路。唐太宗梦见龙王求情,许之,命魏征入朝随侍,使其没空斩龙。魏征与太宗对奕时,打了个瞌睡,梦斩老龙。老龙王最终还是一命呜呼,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我觉得龙王该斩,一是瞧不得别人能干,嫉贤妒能,无事生非;二是为了私利,忘忽职守。倒是唐太宗作为一国之君,却不辨好坏,一味地做老好人,令人大跌眼镜。

  ★《西游记》之五行山下读后感:

  如来祖佛欲寻一信徒取经,以使佛法永传东土。唐僧玄奘在观音姐姐指点下,立愿去西天求取大乘佛法。在五行山下,唐僧解救被压了五百年的孙悟空,并收为徒弟。悟空接受劝告,立誓保护唐僧,戴上了紧箍咒。读到这里我有些心酸,一代英雄终于被束缚在一个小小的铁圈里了!这或许是他为取经这个正义的事所做的牺牲吧。

  ★《西游记》之收复小白龙读后感:
  唐僧与悟空途径蛇盘山,马匹被鹰愁涧中之龙吞食。观音召出小白龙,将其变为白马赐给唐僧当座骑。小白龙也曾经是叛逆者,现在加入了取经的行列,从此将默默无闻地驮着唐僧,奔驰在前往西天的崎岖道路上,真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啊。

  ★《西游记》之高老庄读后感:

  高老庄高太公因妖怪入赘其家请求降妖。悟空变为太公之女,欲收复妖怪。妖怪取出九齿钉耙与悟空大战,当听悟空说是取经路过此地时,便跟悟空去拜见唐僧,原来他是天上被贬的天蓬元帅,错投猪胎,后经观音点化,愿保唐僧取经。唐僧给他取名“猪八戒”,真是天上掉下个猪八戒,有了他西游变得搞笑多了。

  ★《西游记》之流沙河读后感:

  流沙河中突现妖怪抢走唐僧,八戒悟空去战,妖怪钻入水中,不肯上岸。悟空去见观音,观音让木叉与悟空同去。木叉叫出妖怪悟净。悟净以颈下骷髅结成法船,渡唐僧过河。至此,西天取经组合总算凑齐了,各位做好准备,好戏就要开演啦。

  ★《西游记》之人参果读后感:

  万寿山五庄观中有仙树结人参果,据说味道鲜美,功效神奇。悟空偷果三个,与八戒、沙僧分食。八戒嫌少,絮絮叨叨,被二童子发现,大骂唐僧。悟空怒将树弄毁。观主镇元子神通广大拿下唐僧师徒索赔。悟空请来观音救活果树。作者真是富有想象力,创造出这么可爱的人生果,真想咬上一口,不过没经主人同意就偷吃总是不对的,而那二个童子不问青红皂白就骂人,好像也不符合“行为规范”哦。

  ★《西游记》之勇斗黄袍怪读后感:

  唐僧误入妖穴被擒。在洞内见一妇人,自称是宝象国公主,十三年前被黄袍怪摄来。公主劝老妖释放了唐僧。唐僧为公主传信给国王。国王恳求八戒、沙僧降妖救女,二人去战黄袍怪,沙僧被擒。黄袍怪变为一美男子,前往宝象国探望岳丈国王,将唐僧变为猛虎。白龙马化作宫娥,暗算黄袍怪,被打中后腿。八戒用激将法从花果山请回被师父赶走的悟空。众人努力打败了妖怪,使唐僧恢复原身。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团结就是力量,要完成一件事需要大家的合作,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

  ★《西游记》之观月悟禅读后感:

  第三十六回中,在一个月圆之夜,师徒四人来到一座破寺,在庭院赏月。唐僧思乡,悟空以月为喻,为其点明“见佛空易,返故田亦易”之理,唐僧解悟,满心欢喜。八戒、沙僧观月,于佛理亦各有所得。我觉得面对相同的事物,由于各人的心境不同,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是,对世间真理的追寻,最终会殊途同归的。

  ★《西游记》之降服金银二怪读后感:

  取经路上,唐僧师徒遇到了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率众妖的阻挡。这两妖怪法力高强,而且拥有厉害的法宝:葫芦、宝扇、幌金绳。悟空斗智斗勇、屡败屡战,终于降服妖魔。却原来是太上老君受观音之托,让二童子化为两位妖魔考验唐僧师徒。这种考验后面还有好多,最终,他们经受住种种考验,取得了胜利。“工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用在他们身上是再恰当不过。就好像我们成长道路上布满荆棘,但只要有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决心,也会取得最终的成功。

  ★《西游记》之真假悟空读后感:

  这是西游记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悟空打死谋财害命的强盗,却被唐僧赶走。于是假悟空出现了,打倒唐僧,抢去包袱,并声言自己将去西去天取经。真悟空闻讯与假悟空怒斗,两个悟空挥舞金箍棒上天入地一番恶战。一时间真假难辩。后来如来指认假悟空是六耳弥猴,使他现了原形,悟空一棒将其打死。假作真时真亦假,谁真谁假谁能辨?一善一恶,或许正是悟空心中的善恶相斗。其实,每个人都有善恶两面,只有克服了恶的心魔,才能显现出善的本源。

  ★《西游记》之三借芭蕉扇读后感:

  取经路的前方有火焰山挡路,悟空向牛魔王妻罗刹女借扇灭火,罗刹女因其子红孩儿被悟空降伏,不肯出借,还与牛魔王联手跟悟空大打出手。经过三次斗智斗勇,悟空终于取得芭蕉扇,扇息山火,师徒继续上路。其中,悟空变虫子巧妙地钻入罗刹女腹内翻腾,让她只得将扇借给悟空,这一节令人叫好。看来要打败敌人,战胜困难,除了勇气、力量之外,还需要一点智慧。

  ★《西游记》之通天河遇险读后感:

  第九十九回,唐僧师徒历经艰险终于取得真经,观音姐姐发现距九九八十一难之数尚缺其一,就让四众返程时重过通天河。老鼋驮四众渡河,但因唐僧忘记向如来问他所托之事而将师徒四人和马匹抛在水中。由此可见做人应该讲诚信,要千金一诺,承诺的事就该认真去做,不要言而无信。这也是我读《西游记》的一个领悟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10
西游记一章读后感:
孙悟空刚刚风化为石猴时,也不过是“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獐鹿为友,与猿猴为亲”,这与其他猿猴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也没有什么非凡的本事。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能凭借只身入水帘洞获取猴王的位置。孙悟空缘何能在没有明显优势的时候在众猴中脱颖而出呢?这恐怕要归结为勇敢和野心。众猴都想知道瀑布后面是何景物而又惧于那巨大的水势,遂提出如果有猴敢入水帘而出来不伤身者即拜为大王。孙悟空立时抓住机会勇敢一跃使其成王。其实,在当时孙悟空不一定就是身手最矫健的一个,可是,当时只有他敢做而且去做了,而由此成就大事。他想去做,因为他有这个野心要称王,如果没有此野心,他犯不上去冒这个险,他敢做因为他有勇,否则他也只能放弃这一良机。所以说,一个人若想从众人之中脱颖而出,他必须有心要当将军,而且还必须能抓住机会做成一两件别人不能做或不敢做之事。

所谓两强相争勇者胜,当大家的技能知识等条件都相差不大的时候,往往敢作敢为的人能做成大事。想想孙悟空不过是一石卵所生,没有有权有势的父母,没有达官贵人的亲戚,没有资产,也没有什么过硬的知识,就只能算是一个还算有心计的市井之徒。他要想出人头地,除了有机会,也只能靠着勇气了。世上大多的事情都是有风险的,然而风险和收益往往成正比,面对风险,有的人会犹豫不决,有的人会退缩,也许这样的人一生可能会少一些坎坷,却也少有大的成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当你没有更多的优势时,往往靠勇可以争得一席之地。而后,当你发展的越来越好时,你就可以依靠自身的强大优势继续发展壮大了。
孙悟空的这一跃看似简单其实是在赌命。当时没有人知道这瀑布后面是什么,如果瀑布后面是石壁,如果后面是无尽的水,那么孙悟空这一跃就有可能葬身这瀑布里。在无法估计结果时就去干,虽说勇,但或多或少有些鲁莽。但是,如果不做,他可能会一事无成的。反正他当时无家无势无产,那么为了能成王赌一次也是值得的。试想,如果孙悟空当时已经有妻儿老小,有房有一定地位,那他可能也会犹豫,这就是很多成功人士,当年起家之时很多也是迫于生计,没有退路,而不得不拼的。人往往能在最艰难最一无所有的时候激发潜能,做出他人所不能之事。

孙悟空在称王之后,并没有对下属骄傲蛮横,而是与其他猿猴共吃共玩,也算是爱民如子的。在建国之初,由于地位不够牢固,很多君王都要推行亲民政策,因为此时的王国禁不起任何的反叛和斗争。孙悟空在这点上也深谙其道,对下属子民也是关爱有加。

孙悟空另一点不同于其他猿猴之处就是他比其他猿猴有心计,思考的长远。在其他猿猴安于享乐的时候,他却忽然忧恼,思“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也正因为他的居安思危,让他日后修成正果。也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孙悟空不是思于长远,就不会去学仙术,那他将来也会被魔王抢占去洞府,像其他猿猴一样被魔王奴役。

西游记第二章读后感(读完第二章后,我的感触有如下几点:1)为了自己树立的明确目标要坚持不懈;2)要认清自己的比较优势,从比较优势中寻找到自己的目标,然后再去努力;3)知恩图报,尊师重道是人之根本。

孙悟空为了能“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漂洋过海,登界游方十数个年头,其中所吃之苦自不必说。任何事情若想成功不付出辛苦是万万不行的,这自是世人皆知的,大多数人为了自己的目标也会有所努力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着众多的艰难与诱惑,能始终坚持自己最初的目标不放弃,始终为了这个目标努力奋斗的却极为稀少。也就是所谓的圣人立长志,凡人常立志。

孙悟空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长生不老,躲过阎君之难”,他也是一如继往的向着他的目标努力。在求仙过程中,他开始访了无数的地方都没有访到仙家,如果他中途放弃或者改个目标,学写武术就算了,也就不会最终学得仙道。就在他拜了菩提祖师为师后,祖师问他要学什么道时,他也是非能长生者不学,甚至不惜惹怒师傅。孙悟空可以坚持自己的志向不妥协,可以为了自己的志向奋斗终身,他的执著是众人所不能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另外,凡事除了努力外还要有这方面的天赋。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些事情是你倾其所有都做不成的。天赋其实是个很神奇的东西,无色无味无形却又实实在在存在。有些人轻轻松松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而有些人费尽力气也不过表现平平。孙悟空在学道过程中,因非长生者不学而惹怒师傅,师傅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若不是孙悟空有此悟性,知道师傅是让他三更从后门进入,秘处传他道法,他也学不成如此仙道。
做人一定要尊师重道。孙悟空虽然性格乖戾,不服管束,但对自己的师傅尊重有加,师傅睡时不敢惊动,师傅传道叩头礼拜,就连师傅赶他走时也是无奈拜辞。人应该懂得知恩图报,懂得尊师重道。

我希望能从每章的西游记中品味出一些人生哲理,这样它能对我今后的工作、生活有所激励,能使我的心平静下来去做好每一件事。
第2个回答  2021-02-25
孙悟空刚刚风化为石猴时,也不过是“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獐鹿为友,与猿猴为亲”,这与其他猿猴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也没有什么非凡的本事。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能凭借只身入水帘洞获取猴王的位置。孙悟空缘何能在没有明显优势的时候在众猴中脱颖而出呢?这恐怕要归结为勇敢和野心。众猴都想知道瀑布后面是何景物而又惧于那巨大的水势,遂提出如果有猴敢入水帘而出来不伤身者即拜为大王。孙悟空立时抓住机会勇敢一跃使其成王。其实,在当时孙悟空不一定就是身手最矫健的一个,可是,当时只有他敢做而且去做了,而由此成就大事。他想去做,因为他有这个野心要称王,如果没有此野心,他犯不上去冒这个险,他敢做因为他有勇,否则他也只能放弃这一良机。所以说,一个人若想从众人之中脱颖而出,他必须有心要当将军,而且还必须能抓住机会做成一两件别人不能做或不敢做之事。所谓两强相争勇者胜,当大家的技能知识等条件都相差不大的时候,往往敢作敢为的人能做成大事。想想孙悟空不过是一石卵所生,没有有权有势的父母,没有达官贵人的亲戚,没有资产,也没有什么过硬的知识,就只能算是一个还算有心计的市井之徒。他要想出人头地,除了有机会,也只能靠着勇气了。世上大多的事情都是有风险的,然而风险和收益往往成正比,面对风险,有的人会犹豫不决,有的人会退缩,也许这样的人一生可能会少一些坎坷,却也少有大的成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当你没有更多的优势时,往往靠勇可以争得一席之地。而后,当你发展的越来越好时,你就可以依靠自身的强大优势继续发展壮大了。孙悟空的这一跃看似简单其实是在赌命。当时没有人知道这瀑布后面是什么,如果瀑布后面是石壁,如果后面是无尽的水,那么孙悟空这一跃就有可能葬身这瀑布里。在无法估计结果时就去干,虽说勇,但或多或少有些鲁莽。但是,如果不做,他可能会一事无成的。反正他当时无家无势无产,那么为了能成王赌一次也是值得的。试想,如果孙悟空当时已经有妻儿老小,有房有一定地位,那他可能也会犹豫,这就是很多成功人士,当年起家之时很多也是迫于生计,没有退路,而不得不拼的。人往往能在最艰难最一无所有的时候激发潜能,做出他人所不能之事。孙悟空在称王之后,并没有对下属骄傲蛮横,而是与其他猿猴共吃共玩,也算是爱民如子的。在建国之初,由于地位不够牢固,很多君王都要推行亲民政策,因为此时的王国禁不起任何的反叛和斗争。孙悟空在这点上也深谙其
第3个回答  2021-02-14
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但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经历了日复一日个性受约束的日子,廿一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 然而,每个人都明白, 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 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 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厉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为什么它能够传承至今了
第4个回答  2020-01-20
我觉得很好,有总结,/有故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