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历史话题的请进(可以只回答一部分).关于古代皇室的一些疑问.

1、隋唐时期,六部中哪一部管理民间商业?

2、古代王爷仪仗是什么?按照祖制封王时都赏赐什么礼品?(此处指汉朝之后的王爷)
3、皇帝仪仗中有什么用具?皇帝的龙袍有哪几种样式?王爷的呢?
4、后妃与皇帝的御膳是否不同?能否列举皇帝的御膳名称?
5、能否列举皇宫中的赏赐珍玩?

1户部主管财政
2古代王爷的仪仗比皇帝低,一般由32人组成,古代封王大典在这太庙大殿内的礼仪,只是宣读诏书,然后焚烧给太祖皇帝,群臣行礼,退出大殿,最多也就是一柱香的功夫。就是赏赐些该他等级的衣服,玉之类

3卤簿的御车总称“辂车”。辂车之中又分大辂、玉辂、金辂、象辂、革辂、木辂。周代形成定制,后代形制上有一些变化,一直延用到明清。大辂:辂车在殷周时期称大辂,此时的辂车属单辕双轮,中间的车厢称舆,呈左右长方形。明清时的大辂车比上古时代要宏丽精美许多倍。帝王所乘坐的车,如玉辂,以玉装饰,金辂以金饰而得名,还有象辂、革辂、木辂等各有特色,称为“崐天子五辂”,十分豪华,需要28人来抬。
  华盖:五十四个。九龙而曲柄黄色的四个,九龙而直柄黄色的二十个,都连续排列。花卉而分成五色的十个。九龙而分成五色的十个。这两种交替排列。纯紫或红色的方盖八个。

  执扇:七十二个,寿字的八个,双龙黄色的十六个,双龙红色的八个。黄玉色赤单龙的各八个。

  孔雀雉尾和鸾凤:十六个。红色有花纹方形的各八个。

  幢:十六个。长寿、紫、霓、羽葆各四个。

  幡:十六个。信幡、绛引、豹尾、龙首竿各有四个,分别称作教孝表节幡、明刑弼教幡、行庆施惠幡、裒功怀远幡、振武幡、敷文幡、纳言幡、进善幡,八个为一组。

  纛:八旗大纛二十四个,羽林大纛、前凤大纛共十六,五色销金龙纛共四十,图案相反的八十个。

  旗:取材于祥瑞禽鸟的图案,有仪凤、鸾、仙鹤、孔雀、黄鹄、白雉、赤鸟、化虫、振鹭、鸣鸢。取材于灵兽的图案的,有游麟、彩狮、白泽、赤熊、黄熊、辟邪、犀牛、天马、天鹿。取材于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图案的四个,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图案的四个,取材于五岳图案的五个。取材于五星二十八宿的三十三个。取材于甘雨(甘泽、甘澍、甘膏、甘霈)的四个。取材于八风(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闾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的八个。取材于五云(青、白、赤、黑、黄五种云色)和五雷图案的十个。取材于日、月各一个。门旗八个,金鼓旗二个,翠华旗二个,五色销金小旗各四个。出警、入跸旗各一个。旗的数共有一百二十个。

  其他的还有旌:十六个。金节:四个。仪锽氅黄麾:四个。金钺、星、卧瓜、立瓜、吾仗、御仗:各有十六个。红镫:六个。鼓:二十四个。其中金鼓二个、仗鼓四个、板鼓四个。横笛:十二个。钲:四个。铜角:大小各十六个。

  皇上乘坐的是金辇、玉辇。离御座最近的有:拂尘、金炉、香盒各二个。沐盆、唾盂、大小金瓶、金椅、金杌各一个。手执大刀的、手执弓矢的、手执豹尾枪的,各30人。手执荷殳戟的各4人。侍殿前执曲柄黄盖的一人。执净鞭者四人。在华盖之间,除十匹仪仗的马外,有骑马的卫士千人。总计卤簿所需1800人。

龙袍上的各种龙章图案,历代有所变化。龙数一般为9条:前后身各3条,左右肩各1条,襟里藏1条,于是正背各显5条,吻合帝位“九五之尊”。清代龙袍还绣“水脚”(下摆等部位有水浪山石图案),隐喻山河统一。汉代皇帝冕服图、冕冠图、赤舄图(参考文字记载及山东济南汉墓出土陶俑、沂南汉墓出土画像石复原绘制)。根据文献记载及图案资料复原绘制,服装上的纹样大多采用同时期的砖画、漆画、帛画及画像砖等。冕冠,是古代帝王臣僚参加祭祀典礼时所戴礼冠。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冕冠的顶部,有一块前圆后方的长方形冕板,冕板前后垂有“冕旒”。 冕旒依数量及质料的不同,是区分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汉代规定,皇帝冕冠为十二旒(即十二排),为玉制。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允耳”。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听信谗言。后世的“允耳不闻”一语,即由此而来。按规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此外还有蔽膝、佩绶、赤舄等。组成一套完整的服饰。这种服制始于周代,历经汉、唐、宋、元诸代,一直延续到清代,绵延两千多年

4清宫妃嫔“宫分”分配表

宫分 皇贵妃 贵妃 妃 嫔

猪肉

(每日量) 12斤 9.8斤 9斤 6.8斤

小牲口

(牛、羊等) 1只/日 15只/月 10只/月 10只/月

白糖

(每日量) 5两 3两 3两 2两

香油

(每日量) 8两 6两 6两 5两5钱

茄子

(每日量) 10个 8个 8个 6个

王瓜

(每日量) 10条 8条 8条 6条

宫分 皇贵妃 贵妃 妃 嫔

宫绸

(每年量) 两匹 两匹 一匹 一匹

云缎

(每年量) 6匹 4匹 4匹 两匹

绵绸

(每年量) 6匹 5匹 5匹 3匹

锡茶壶

(每人量) 4把 4把 4把 2把

瓷碗

(每人量) 50件 40件 30件 20件

宫分 皇贵妃 贵妃 妃 嫔

瓷盘(每人量) 白里黄瓷盘4件 黄地绿龙瓷盘4件 黄地绿龙瓷盘2件 蓝地黄龙瓷盘2件

注:宫分即清宫内、上至太后、下至妃嫔每年按照等级供应的金银布匹及每月、每日供应的粮油菜蔬、副食等从品种到数量的规定。

御膳没什么固定菜谱,基本是御厨做什么吃什么不过一般是120道菜,或者是64道菜,清朝皇帝一般喜欢吃鸡鸭
5皇帝 赏赐
大红披肩裙 【赏赐对象:公主、秀女、小姐、妃子】
红色小袄裙 【赏赐对象:秀女、小姐】
蓝色白绒薄纱裙 【赏赐对象:公主、妃子 (一品者可赏赐给任何人。)】
白色黄边裙 【赏赐对象:小姐、公主 (妃位、皇上可赏赐给任何人)】
粉色镶金边薄纱裙 【赏赐对象:公主、贵妃】
淡粉蓝云瑞摆裙 【赏赐对象:三品妃或以上】
镶金边紫纱裙 【赏赐对象:贵妃、皇后】
蓝姬艳丽纱裙 【赏赐对象:正三品以上的舞姬】
大红镶金裙 【赏赐对象:贵妃、皇后】
红边垂肩薄纱裙 【赏赐对象:公主】
红黑龙凤裙 【赏赐对象:皇后】
暗金薄纱裙 【赏赐对象:三品以上妃位】
大红暗金边薄纱套裙 【赏赐对象:贵妃、皇后】
天蓝轻纱飞舞裙 【赏赐对象:公主、小姐】
蓝边轻纱百花腰裙 【赏赐对象:小姐、公主】
飞升薄纱红袍 【赏赐对象:皇后】
红上装蝉翼纱裙 【赏赐对象:宫妃】
仙荷轻纱套裙 【赏赐对象:任何人】
紫罗兰礼袍 【赏赐对象:正二品以上妃子及皇后】
朱红凤凰拖纱贵妃袍 【赏赐对象:贵妃】
水蓝长寿纹带璧膝大袖衣 【赏赐对象:宠爱之人】
赏功臣的事封号,赏民间的事牌匾
清朝一般以玉为主
一般是玉如意,玉扳指之类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7
户部
皇帝仪仗:我记得是九锡
样式:两种,上朝和非上朝,非正式的就是自己的喜好了,王爷的不知道
不同,御膳依皇帝的喜好而定,材料是差不多的,样式是不一样的
赏赐大臣大部分是如意玉佩字画神马的,皇帝也用不着,就送人情了
第2个回答  2013-07-18
1户部。3皇帝的龙袍一定是4爪,皇帝赐给特殊的功臣一定是3爪,王爷一定不能穿龙袍,如穿是死罪。 我写的是学过的历史。追问

皇帝龙袍不是九爪么

追答

契丹的确是4爪,我记得看过契丹公主墓出土的直播,对于这点我是很有自信的。一般也的确是4爪
概述
  
  龙袍 lóngpáo 英文:dragon robe。皇帝的朝服,上面绣着龙形图案。绣有龙形图纹的袍服。帝王的礼服。皇帝专用的袍。又称龙衮。因袍上绣龙形图案,故名。其特点是盘领、右衽、黄色。此外,龙袍还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龙章礼服。唐高祖武德年间令臣民不得僭服黄色,黄色的袍遂为王室专用之服,自此历代沿袭为制度。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兵变称帝,于是龙袍别称黄袍。
编辑本段基本简介
  
  龙袍上的各种龙章图案,历代有所变化。龙数一般为9条:前后身各3条,左右肩各1条,襟里藏1条,于是正背各显5条,吻合帝位“九五之尊”。清代龙袍还绣“水脚”(下摆等部位有水浪山石图案),隐喻山河统一。汉代皇帝冕服图、冕冠图、赤舄图(参考文字记载及山东济南汉墓出土陶俑、沂南汉墓出土画像石复原绘制)。根据文献记载及图案资料复原绘制,服装上的纹样大多采用同时期的砖画、漆画、帛画及画像砖等。冕冠,是古代帝王臣僚参加祭祀典礼时所戴礼冠。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冕冠的顶部,有一块前圆后方的长方形冕板,冕板前后垂有“冕旒”。 冕旒依数量及质料的不同,是区分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汉代规定,皇帝冕冠为十二旒(即十二排),为玉制。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允耳”。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听信谗言。后世的“允耳不闻”一语,即由此而来。按规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此外还有蔽膝、佩绶、赤舄等。组成一套完整的服饰。这种服制始于周代,历经汉、唐、宋、元诸代,一直延续到清代,绵延两千多年。
  龙袍是古代皇帝参加庆典活动时穿着的礼服。据卷147记载,在明代万历29年(公元1601年)宦官孙隆到苏州充当税监,督造龙袍。1957年在北京十三陵定陵发掘的出土文物中就有用缂丝制成的龙袍。因龙袍上绣纹以龙为主,故此得名。

第3个回答  2013-07-17
1 户部

4 不一样
第4个回答  2013-07-17

    户部

4.不一样

第5个回答  2013-07-17
1.户部
3. 卤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