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因何得名?

如题所述

湖边垂杨连绵一片远接荒草,整齐的台阶铺在红桥,真像图画上一般。
这里热闹繁华,也是消费花钱的好去处,真是应该称它作“瘦西湖”。
这首诗是清朝诗人汪沆所作,原名《咏保障河》,又名《瘦西湖》。“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文献记载为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
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钱塘(今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写下此诗。诗中描述了瘦西湖一带的景致与繁华,在诗人眼中,扬州和杭州一样,市井繁荣,故称“销金锅子”,并通过与杭州西湖的对比,认为瘦西湖之名确实形象而贴切。
原文如下:
咏保障河
作者:汪沆 朝代:清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花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扩展资料:
瘦西湖的历史:
瘦西湖是由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城濠连缀而成的带状景观,并始终与大运河保持着水源相通的互动关系。
原名保障湖,清乾隆年间,扬州的盐业兴盛,瘦西湖由于年长日久,湖心淤塞,盐商便出资疏浚,并在东西岸兴建起许多亭台楼阁。
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后,扬州盐业衰退,湖上园林也逐渐萧条荒废。
瘦西湖在太平天国时期经历战乱,残破不堪,光绪年间恢复了五亭桥,小金山。
民国九年,乡绅陈臣朔在五亭桥东侧建凫庄。
1958年12月扬州市人民委员会制定瘦西湖水库规划,发动群众开挖瘦西湖,后停工未成。
1980年春,为迎接日本国宝鉴真像回扬巡展,市革命委员会发动单位集资,组织郊区农民全面疏浚北城河西段(新北门以西)至大明寺山脚下约4公里河床,并拓宽莲花桥至熙春台一段湖面,挖土6.2万立方米。后又恢复了二十四桥、熙春台、卷石洞天等景点。
2007年恢复四桥烟雨、石壁流淙等景点。
2007年瘦西湖复建万花园。
2008年起,瘦西湖万花会开始举行,每年一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汪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瘦西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