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的考录比一般有多高?

如题所述

某三线城市下辖区,启动了2022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网上报名工作,报考岗位合计18个,招录人数合计22人,提交报名信息的考生为5829人,通过资格审核的考生有5251人。

由于缴费工作还在进行,我们只能以通过资格审核的考生人数来预判考录比。招收22名工作人员,5251人通过资格审核,即便最终缴费人数略低于通过资格审核的人数,考录比也会超过200:1。这还是限制了专业、学历(基本都要本科及以上学历)和年龄(一般要求本科30周岁以下,研究生35周岁以下),如果不限制专业、学历,或者放宽年龄限制,报考人数会更多,考录比会更低。

该区事业单位去年公开招录了41名工作人员,报名人数为4106人,有3500多人通过资格审核,考录比约为85:1。但今年的考录比跟去年相比,翻了一番都不止,热度空前。

在体制内,县区一级的事业单位(含乡镇街道)是最基层的单位,前些年考录比达到几十比一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了,现在考录比竟然超过了200:1,可见竞争相当激烈。

1)

很多人都说研究生很难考,几百万考生竞争,但每年录取研究生的人数在100万左右,也就是几个人中录取一个人,这种竞争的强度与“200多人中选1人”的事业单位招考差远了。

大家都清楚,如果通过了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考试,成功被录用,就意味着拥有了事业编制,也就成为了人们常讲的“体制内正式员工”。为什么年轻人这么迷恋编制呢?

首先,体制内单位工作稳定、待遇不差

进入体制内单位,获得了编制,虽然收入不会太高,但工作稳定,且几乎没有失去工作的风险,个体的精神压力会小一些。另外,事业单位正式员工的工资一般在当地都属于中上水平,倘若夫妻双方都在体制内上班,生活质量不会差。

以前人们把有编制的工作称为“金饭碗”,现在许多人觉得不是这样了,但就算不是“金饭碗”,事业单位正式工作岗位也是“铁饭碗”,而且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是这样。

其次,有编制,退休生活就有保障

年轻人没上几天班就想着退休的日子,会被一些人认为是没出息。其实不能这么揶揄年轻人,如今工作不好找,未来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年轻人有这方面的想法很正常,我们不能站在所谓的道德制高点对别人指手画脚。

不得不承认,退休后可以过上质量比较高的生活,这是不少年轻人看重编制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年轻人有学问、有本事,能在市场上找一份待遇更高的工作,但他们在权衡养老待遇之后选择了参加编制类考试。

第三,事业单位一般不歧视非全日制学历

非全日制学历在求职过程中容易遭遇歧视,有些单位根本不承认通过自考、成考获得的非全日制本科学历。而这种情况在体制内单位就很少遇到。

事业单位不歧视非全日制学历,不仅体现在招考过程中,只要没有特殊要求,非全日制本科文凭和全日制本科文凭一样,都可以报名参考,也体现在就职之后,非全日制文凭和全日制文凭在职称评审和晋升过程中享受同等待遇。

另外,与企业招聘相比,事业单位招考过程透明,谁强谁弱,大家在笔试和面试中见分晓。年轻人更加认同这种求职模式,所以热心考编制。

2)

大批高校毕业生加入考编队伍,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当下就业形势愈来愈严重。因此我们要理解年轻人的这种行为,不要动不动就说他们“动机不纯”“没能力创造财富,却天天想着怎么分配财富”。

可是,总有人随意指责这些年轻人,他们要么“爹味重”,要么“哥味重”,随口就是“幸亏当年哥放弃了编制,现在才混出了个人样,否则就会在机械无意义的工作中耗费一生”,然后就是给参加编制考试的年轻人很多人生建议。他们这么做,要么是坏,要么是蠢。如今的状况跟他们当年能一样吗?现在的体制内年轻人从单位辞职,有多少几率能混出名堂呢?

事实上,不管是参加事业单位招考,还是去就业市场上找工作,都是年轻人自己的选择。这些年轻人为了过上安稳的日子,挑灯夜战,努力奋斗,他们的样子很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