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里的革命人物的名字

如题所述

1、许云峰

许云峰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之一。他是我地下党的领导者,在他身上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才干、品质和气魄。

他在作品中一出现就是一个坚定、勇敢、老练、机智的地下党领导者。他一到沙坪书店,发现书店有两个来历不明的人,立刻意识到“危险就在眼前”,于是当机立断,撤销联络站,转移人员,掩护革命同志,一切处理得有条不紊。

2、江姐

江姐是《红岩》中比较丰满的艺术典型。作为一个地下工作者,她有着丰富的经验和高度的警惕。在重庆的朝阳码头,她看到甫志高穿着西装给她掮行李,当即识破了甫志高好表现的心理,表现了她高度的党性

在赴华蓥山的途中,她看到了挂在城头上的丈夫的头颅,悲痛欲绝,但她以坚强的革命意志和非凡的毅力克制自己的感情,并化悲痛为力量,勇敢地担负起丈夫未竞的事业。

3、徐鹏飞

一个反面人物形象,作者并没有对他进行脸谱化、概念化的处理,而是注意挖掘其性格的复杂性。一方面,他凶残、狠毒,“如果在任何时候听不见拷打的嚎叫,他会感到空虚和恐怖”。

另一方面,他有着丰富的特务工作经验,善于采用攻心战术抓住对方弱点,瓦解对方意志,对甫志高利用其对家庭的依恋,对刘思扬利用其出身等等。但他越是凶残、狡诈,就越能衬托出革命者的崇高伟大。

4、成岗

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编辑、印刷和发行工作,在工作间被捕,关押于渣滓洞、白公馆看守所,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坚持自己的气节,在狱中坚持出版《挺进报》。后被枪杀。 

5、小萝卜头

在敌人的监狱里长大的,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6岁时,黄将军帮助小萝卜头学习。 他学习非常刻苦,记忆力很强,非常尊敬老师,经常帮助大人做秘密工作。遇害时不满9岁,但在监狱中关了8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8-25
一、《红岩》是国民党集中营的幸存者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中国军事文学长篇小说。它主要叙述了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共产党员在渣滓洞中,敌人为了得到口供,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一败涂地。1961年12月,正式出版,此书重印113次,册数则超过了一千万。为红色经典作品,轰动一时。作者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此长篇小说《红岩》,后改编为红色电影《烈火中永生》
二、《红岩》人物
江姐 江竹筠
彭松涛 彭咏梧
老石同志 王璞
成岗 陈然
齐晓轩 许晓轩
李青竹 李青林
蓝胡子 蓝蒂裕
老大哥 唐虚谷
丁长发 丁地平
胡浩 宣灏
陈松林 陈柏林
龙光华 龙光章
黄以声 黄显声
小萝卜头 宋振中
许云峰 罗世文、许建业、许晓轩、韦德福
刘思扬 刘国志
华子良 韩子栋,
双枪老太婆 刘隆华、陈联诗、邓惠中
余新江 余祖胜
孙明霞 曾紫霞
第2个回答  2013-04-29
1、江竹筠(1920—1949),女,汉族,四川省自贡市人,中共党员。英勇不屈的地下党员,渣滓洞监狱女共产党人革命形象的集中体现。同志们出于敬爱,都亲切地称她“江姐”。
2、陈然(1923-1949),原名陈崇德,河北省香河县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重庆地下党主办的《挺进报》特别支部书记并负责《挺进报》的秘密印刷工作。他也是小说《红岩》中成岗的原型。
3、许建业(1920—1948),四川省邻水县延胜乡人,革命烈士,一生从事工人运动,经历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革命斗争,红色经典小说《红岩》中主要人物之一的许云峰就是以许建业为原型创作;许建业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重建后的中共邻水特支委员会组织委员,9月担任特支书记。1938年底,受党组织派遣赴重庆从事工运工作,1941年“皖南事变”后,到重庆大溪河小学任教师,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后考进重庆和成银行任会计,在中共川东特委工运委员的领导下做海员工人的工作。1943年夏,在中共巴县中心县委的直接领导下,先后以朝天门粮食仓库和沙湾仓库会计身份为掩护,从事工人运动。1945年,根据组织安排,到贵州遵义了解情况,开辟工作。不久奉命返回重庆,在渝工轮渡公司任会计,继续从事工人运动。1947年,任中共重庆市委委员,分管工运工作;1947年春,密切配合川东党组织准备华蓥山武装起义,从兵工厂弄出造枪机械设备和材料送往乡村,建立秘密兵工厂。华蓥山起义后,为各地游击队输送成批医疗器材和药品,在城区厂矿连续不断领导工人罢工,牵制和分散敌人兵力。1948年4月4日,由于叛徒任达哉出卖,许建业在重庆磁器口茶馆秘密接头时不幸被捕,先后关押在白公馆和渣滓洞监狱;敌人妄图在他身上打开缺口,施以种种酷刑,继而又以高官厚禄、金钱美女相诱,许建业视死如归,威武不屈。但许建业轻信监狱看守陈远德,急中出错,让其担任送信人,不料此人却向特务告密,导致重庆地下党遭到毁灭性破坏……当他看到自己的同志因他之故被捕入监后,痛不欲生,在狱中三次碰壁,撞得头破血流,自杀未遂。 1948年7月22日,许云峰与李大荣烈士被押赴重庆浮图关刑场,在刑车上,他身戴刑具,昂首挺胸,沿途不停地高唱《国际歌》,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慷慨就义,时年28岁。许建业是小说《红岩》许云峰的原型。
4、刘国志(1921—1949),革命烈士,亦作刘国鋕,小说《红岩》中主要人物之一刘思扬的原型;四川泸州人,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重庆地下党沙磁区学运特支书记。 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时,在走向刑场的路上,刘国鋕从容不迫,高声吟诵了自己的就义诗“同志们,听吧,像春雷爆炸的,是人民解放军的炮声。人民解放了,人民胜利了!我们没有玷污党的荣誉,我们死而无愧!”“我们没有玷污党的荣誉,我们死而无愧”——这是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在生命最后一刻,向人民、向组织、向祖国发出的最后呐喊!牺牲时年仅28岁!
5、李青林 原名方琼(1913—1949)女,四川泸州人。1913年11月19日生于沪县城,中学时 期就痛恨恶势力,同情贫苦人民,1939年入党,在泸州、重庆从事革命活动,1942年再次转移来重庆,在南方局妇运组领导下工作,常与《新华日报》采访部主任邵子南接触,产生了爱情,相约结婚。1947年2月28日清晨,方琼提着喜糖返回化龙桥,她和邵子南当晚就要举行婚礼,不科国民党反动派就在那天发动了突然袭击,特务、军警包围了《新华日报》编辑部住地,随即强迫中共驻渝全体工作人员撤回延安。从此这一对将婚未婚的革命者被迫天各一方。年已35岁的方琼承受住了这个巨大的打击。 7月,方琼接受任务去万县领导农村武装斗争。在渝、万间嘈杂拥挤的船上,她凭栏眺望,思绪万千。她以即将持长缨缚苍龙自豪,但怎祥才能让子南知道自己参加了一场拼头颅的搏战呢?她想起只有她才知道的邵子南的一个笔名“青林”,决定就用它作自己的代名。“无论是胜利归来,还是血染沙场,子南都会从报上知道我没玷污我们的感情和誓言”。从此方琼成为李青林,到万县,李青林任县委副书记,掩护在万县市郊清泉乡第六保国民学校。这是县委特意设置的一个备用的荫蔽点。校长贺启惠(党员)、教师易明珍(新青社社员)。他们三个人在一起,工作起来根协调,群众工作顺利开展,万县南岸山区的武装据点,正在准备之中。 1948年6月14日在万县被捕。李青林被捕后,叛徒冉益智向特务雷天元献计,“要从李青林身上榨油,她是负责人,乡下的关系是她发展和掌握的。”当晚即审讯,李青林连共产党员身份都不承认,只说,“我在学校教书,上课很忙,很少和外人来往。认不得哪个姓江的(江竹筠)”。特务无法,只有惯常的一招——酷刑,老虎凳,李青林忍着钻心的剧痛大颗大颗的汗殊象雨点流下来。当加到三块砖时,她的右腿骨折了,她晕了过去。 由于敌人的残酷折磨,李青林在渣滓洞狱中常生病卧床不起。她沉静,说话不多,但出言就很有分量。狱中没有正式党组织,李青林和江竹筠几个人实际成为党的领导核心。为了提高难友们的思想水平,她们居然在法西斯监狱中搞起了共产党的理论学习。先以学国文为理由,争取到了学习权利。缺资料,她和江竹筠几个人凭记忆背诵《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员修养》两书的主要章节,然后各自去联系几个人共同学习,形成学习小组。这些小组实际上起着党小组的作用。李青林不仅关心同志还注意做瓦解敌人的工作。她得知看守黄茂才出身贫苦,便支持江竹筠、曾紫霞出面做黄的策反工作。当曾紫霞因流言而受到误会时,是李青林支持她继续工作下去,果然成功。后来黄茂才成为与狱外联系的一个渠道,多次带出信息。渣滓洞监狱女牢的活动,前台是江姐,背后是李青林。这是江姐坦然不讳的。 李青林早就作好了牺牲的思想准备,曾带出纸条给表弟:“这个医院很不好,脚的关节痛得厉害。将要转移到别的医院去……”。但在死亡的威胁下她却十分乐观。透过铁窗她似乎听见了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看到了胜利。她托一个出狱的女难友带了两句话给她的五姐:“黑暗将要过去了,曙光快要来到。”并要五姐给难友筹足路费。 1949年11月14日,李青林为坚持共产主义理想牺牲于电台岚垭。
6、罗世文,四川威远人,1904年生,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烈士。1921年秋考入重庆甲等商业学校 罗世文读书,开始接触《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任青年团重庆地委书记。从1924年至1925年,罗世文协同萧楚女、杨暗公等领导重庆地区群众革命运动。 土地革命时期,罗世文先后任中共四川临时省委宣传部长、省委军委书记、省委书记,参与领导了江津、荣(县)威(远)、广汉、梁山、德阳等地的农民暴动和兵变。抗日战争时期,罗世文被党中央派回四川工作,先后任中共四川省临时工作委员会书记、川康特委书记,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39年底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1940年3月18日,罗世文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先后关押在重庆歌乐山白公馆看守所、贵州息烽监狱和重庆渣滓洞监狱。在监狱中,罗世文受尽折磨,坚贞不屈。 1946年8月18日,罗世文和车耀先一起被敌人杀害于重庆歌乐山松林坡。敌人残忍地将他们毁尸灭迹。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罗世文和车耀先的骨灰从松林坡挖出来,隆重安葬,周恩来亲自为烈士题写了墓碑。 6、车耀先(1894—1946),四川大邑县人.早年曾投身川军,由司务长,连长升为团长,目睹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在徘徊苦闷中信仰过基督教.1928年东渡日本,严酷的现实使他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川康特委军委委员.后在成都以经营"努力餐馆"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34年在成都主办"注音符号传习班",引导许多有志青年走上革命道路.1937年1月,创办《大声周刊》,它进行抗日宣传,成为成都抗日救亡领导人.1940年3月在国民党制造的"抢米事件"中被捕,关押于贵州息烽,重庆渣滓洞监狱.1946年8月18日,牺牲于松林坡戴笠停车场。
7、张露萍出生于1921年,1937年11月,在车耀先和党组织的帮助下,张露萍奔赴延安,先后毕业于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0月张露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10月,张露萍受党派遣回四川工作,秘密打入重庆国民党军统局电讯处及电讯总台,担任党在军统局的地下党支部书记。把同志们从军统机关截获的重要情报送到南方局。 张露萍领导的地下党支部犹如一柄出鞘的利剑,插在敌人的心脏,在敌人最森严、最机密的特务首脑机关里,构建了一个党的“红色电台”,并使敌人的许多秘密行动被我党掌握。 1940年3月,地下党支部不慎暴露,张露萍等7人全部被捕。张露萍等受尽酷刑,坚强不屈,敌人从他们身上一无所获。 1945年7月14日,敌人把张露萍与张蔚林、冯传庆、赵力耕、杨光、陈国柱、王锡珍7人押上刑车。刑场上,张露萍和战友们用尽全身的最后力气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党的好女儿张露萍壮烈牺牲,年仅24岁。
8、宋绮云(1904-1949〕江苏邳县(今徐州邳州)人,江苏省立靖江第六师范学校毕业。1920年考入江苏省立第六师范学校,1926年11月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即黄埔军校第六期,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宋绮云被派往南京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28年春受党指派返回邳县,先后任中共邳县特别支部组织干事、中共邳县县委委员和书记。同期,徐林侠也回到邳县,担任中共邳县县委委员兼妇女会会长。1928年10月,宋绮云与徐林侠结为革命伴侣。 1928 年任中共邳县第一任县委书记,1929年由组织派到杨虎城军部,历任《皖南日报》主编、《东北文化日报》社长兼总编,党内任西北特支委员。九一八事变后,任西北各界抗日联合会宣传部副部长。西安事变前后任第四集团军少将参议,做杨虎城部统战工作。对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贡献卓著。1941 年9月回陕西探亲被捕,关押于贵州息烽集中营。1946年7月与黄显声、罗世文、车耀先、谭沈明等七十二人一起转押重庆渣滓洞看守所,继转白公馆。1949年又转押贵州,9月6日由周养浩以释放为名,将他与爱人徐林侠、儿子宋振中及杨虎城一家三口骗至重庆松林坡戴笠警卫室杀害。
希望能够帮到你!希望采纳!谢谢!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7
《红岩》里的革命人物有:江雪琴、孙明霞 、李青竹、许云峰、齐晓轩、余新江、彭松涛、刘思扬、龙光华、黄以声、陈松林、蓝胡子、老大哥、丁长发、华子良、老石同志、成岗、
胡浩、小萝卜头、双枪老太婆。

《红岩》写作背景:出版于1961年,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他们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这部作品以惊心动魄的斗争画面和崇高的革命精神震撼了广大读者的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被称为具有共产主义精神和革命气节的教科书。
第4个回答  2013-05-0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