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篇感人的经典革命英雄故事演讲稿!

请朋友注意是演讲用的稿子 麻烦高手费心了 要读起来有激情的 口水话什么的就免了 字数要1400——1500字左右,谢谢!!

我感动过许多东西:被一件事情所感动,被一句问候所感动,被一个动作所感动,被一个眼神所感动……这一次,我被今年四川发生的特大地震所感动。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突如其来的地震打破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在四川汶川,许许多多房屋倒塌了,有些正在上课的学生,正在上班的大人还有正在睡觉的老人,全被压在了水泥板下面,这场里氏8.0级的大地震,让许多人失去了亲人。

在这场特大地震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一位老师,当地震发生的时候,地动山摇,跑也跑不及了,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许许多多的砖块如冰雹似的砸在他的手上,脸上,背上,热血顿时奔涌而出,但他咬着牙,丝毫不松手,因为他知道在他的手下,有四位需要他,他知道,他是位老师。当消防队员从他的身上扒开最后一块水泥板时,所有抢险人员都热泪盈眶,这位老师手下保护的四个孩子全部获救,他却不幸遇难,请大家记住这位伟大的老师,他的名字叫——谭千秋。

在这场地震后,很多地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灾区捐款,令我感动的是:在通辽市,一位乞丐为四川地震捐款,他把自己所有的零钱去银行换了一张整100的,在他捐款的时候,有许许多多的人在看她,因为在我们眼里,乞丐往往都只是伸手要钱的,他们只懂得让别人关爱他们,可是今天,我们知道了乞丐也会关爱他人。

这样懂得关爱他人的乞丐有许多,这样懂得为学生付出的老师也有许多。在这次地震中,有的老师和同学心目中学习不好的学生,为了救同学,自己却遇难了;在这次地震中,有的解放军为了多救一个人,自己最后竟然累死在抗震救灾一线上……

我认为通过这次地震,我们更深一层了解了“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的含义。我深信,当13亿中国人肩并肩,手挽手,心连心的时候,任何困难都是暂时的!3位小英雄:“面对危险我们不能丢下同学” 新华网西安6月8日电 题:“面对危险我们不能丢下同学”——陕西千阳县红山中学3位“抗震救灾小英雄”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许祖华 汶川大地震虽然过去20多天了,但是回忆起地震发生的危急时刻,杨鹏、张博、赵瑞亮3位同学不顾危险帮助她撤离到安全地带的情形,陕西省千阳县红山中学初三(2)班学生朱晓丹的心中仍不时涌起感激的暖流。 地震发生前,朱晓丹因为腿部意外受伤,上下学一直由家长用自行车接送。5月12日下午发生的汶川大地震波及到千阳县,朱晓丹当时正在学校教学楼二楼的教室上课。突然,课桌和地面剧烈抖动起来,朱晓丹在座位上也差点摔倒。老师立即停止了讲课,组织大家向操场紧急疏散。很快,同学们冲出了教室,整个楼道都是急促的脚步声。 朱晓丹因为腿上有伤跑不动,她六神无主又怕又急。正在这时,同班同学杨鹏跑来焦急地说:“快走!”说着,搀起朱晓丹就往教室外跑去。 这时,他们所在的教学楼与隔壁楼之间的天桥因剧烈摇晃发出可怕的响声,隔壁楼外墙的瓷砖也纷纷掉落。朱晓丹害怕极了。下楼梯时,杨鹏搀扶着她不停地提醒:“别急,小心点!” 正在这时,已撤离到操场上的同班同学赵瑞亮、张博,听说朱晓丹还没从楼上下来,他们又跑回教学楼,与杨鹏一起搀扶着朱晓丹,迅速撤离了大楼,来到了操场集中。 说起当时他们为什么重返楼上救助同学的原因,赵瑞亮和张博说:“从教室跑出来时太紧张,没有在意。下楼后才发现腿上有伤的朱晓丹还没有下来,我们顾不上许多就又跑了上来。”当问到他们当时害不害怕,他们只是说,“面对危险谁也害怕,但是谁也不会丢下自己的同学啊。” 为了表彰杨鹏、张博、赵瑞亮3位同学不顾危险帮助同学的行为,红山中学日前授予他们“抗震救灾小英雄”的称号,并号召全校师生向他们学习。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童世强:14岁少年勇救7个娃 2008年06月08日 08:52:36 来源:新华网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新华网兰州6月7日电(记者屠国玺)在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祁山乡中王小学,14岁的6年级学生童世强成了学校里的“小英雄”,在“5·12”大地震发生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冲进学前班的教室,勇敢地救出了7个孩子。 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发生了,陇南市成为甘肃省受地震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礼 县祁山乡也不例外。 当时,在中王小学前院六年级的教室里,童世强和另外49名同学一起,正在上下午的第一堂语文课。穿过一道院门,就是学校的后院,由于学校教室紧张,后院的党员活动室成为30名学前班孩子的教室,这些平均年龄只有五六岁的小孩子们还趴在桌子上沉沉地午睡。 “玻璃窗户像是被人不停地摇着响,地底下发出像一群乱飞的蜜蜂一样的‘嗡嗡’声,这声音越来越大,我才意识到是地震了。”童世强的班主任,也是他本家叔叔的童双喜老师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形。 “赶紧往外跑!”老师的一声大吼过后,包括童世强在内的50名学生很快跑到前面的院子。童双喜急忙向后院的学前班跑去,因为这里的孩子还在午睡。 这些小朋友们,除了两三个跑到院子里,其余的二十几个,有的吓哭了,有的吓呆了,乱成一团。童双喜大喝一声,“别哭了”,并用双手各提起一个小孩子跑着拎到教室门口,然后让他们赶紧往前院跑,转身又去抱别的孩子。 童双喜马上发现自己多了一个帮手,童世强也随着他跑进了学前班的教室。这位平常很调皮、喜欢打篮球和沙包的男生,尽管个头刚过一米五,但力气倒是不小,他也双手各抱起一个小孩子跑到了门口,然后转身又开始抱下一对孩子…… 不到3分钟的时间,在师生两人的合力下,二十几个学前班的孩子都从教室里被救了出来,集合在前院的空地上,童世强救出了其中的7个。就在大家清点人数的时候,前后院中间的院墙倒塌了,那些学前班孩子们午睡的教室,整体倾斜,出现了多条裂缝…… “这时候我才知道地震的厉害,才知道害怕了。”这位勇敢的少年说,刚开始往里冲的时候,他什么也没想,只是想进房子里拉几个小弟弟、小妹妹出来。 在老师眼里,童世强是一个很“灵活”的学生,不光是脑瓜灵活,学习成绩全班名列前茅;而且他玩得也很灵活。加上喜欢帮助别的同学,他被选为全校少先队的中队长。 在人多地少的礼县山区,许多家庭并不富裕,童世强的爸爸妈妈也常年在省城兰州打工。他一度跟着父母在城里上学,但因为家庭负担不起,只能重新回到乡村里面。现在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童世强,除了完成每天的学业之外,还要帮助家里人铡草、喂牲口。 学校刚出的黑板报上,有一个“小赖宁”的称号授予了他,以表扬他这种舍身救人的勇敢精神。对此,这位少年很开心,他说,长大后要去从事一份能帮助别人的职业。(完)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童世强:14岁少年勇救7个娃 2008年06月08日 08:52:36 来源:新华网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新华网兰州6月7日电(记者屠国玺)在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祁山乡中王小学,14岁的6年级学生童世强成了学校里的“小英雄”,在“5·12”大地震发生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冲进学前班的教室,勇敢地救出了7个孩子。 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发生了,陇南市成为甘肃省受地震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礼 县祁山乡也不例外。 当时,在中王小学前院六年级的教室里,童世强和另外49名同学一起,正在上下午的第一堂语文课。穿过一道院门,就是学校的后院,由于学校教室紧张,后院的党员活动室成为30名学前班孩子的教室,这些平均年龄只有五六岁的小孩子们还趴在桌子上沉沉地午睡。 “玻璃窗户像是被人不停地摇着响,地底下发出像一群乱飞的蜜蜂一样的‘嗡嗡’声,这声音越来越大,我才意识到是地震了。”童世强的班主任,也是他本家叔叔的童双喜老师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形。 “赶紧往外跑!”老师的一声大吼过后,包括童世强在内的50名学生很快跑到前面的院子。童双喜急忙向后院的学前班跑去,因为这里的孩子还在午睡。 这些小朋友们,除了两三个跑到院子里,其余的二十几个,有的吓哭了,有的吓呆了,乱成一团。童双喜大喝一声,“别哭了”,并用双手各提起一个小孩子跑着拎到教室门口,然后让他们赶紧往前院跑,转身又去抱别的孩子。 童双喜马上发现自己多了一个帮手,童世强也随着他跑进了学前班的教室。这位平常很调皮、喜欢打篮球和沙包的男生,尽管个头刚过一米五,但力气倒是不小,他也双手各抱起一个小孩子跑到了门口,然后转身又开始抱下一对孩子…… 不到3分钟的时间,在师生两人的合力下,二十几个学前班的孩子都从教室里被救了出来,集合在前院的空地上,童世强救出了其中的7个。就在大家清点人数的时候,前后院中间的院墙倒塌了,那些学前班孩子们午睡的教室,整体倾斜,出现了多条裂缝…… “这时候我才知道地震的厉害,才知道害怕了。”这位勇敢的少年说,刚开始往里冲的时候,他什么也没想,只是想进房子里拉几个小弟弟、小妹妹出来。 在老师眼里,童世强是一个很“灵活”的学生,不光是脑瓜灵活,学习成绩全班名列前茅;而且他玩得也很灵活。加上喜欢帮助别的同学,他被选为全校少先队的中队长。 在人多地少的礼县山区,许多家庭并不富裕,童世强的爸爸妈妈也常年在省城兰州打工。他一度跟着父母在城里上学,但因为家庭负担不起,只能重新回到乡村里面。现在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童世强,除了完成每天的学业之外,还要帮助家里人铡草、喂牲口。 学校刚出的黑板报上,有一个“小赖宁”的称号授予了他,以表扬他这种舍身救人的勇敢精神。对此,这位少年很开心,他说,长大后要去从事一份能帮助别人的职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28
  峥嵘岁月稠

  中华民族是一个从来不屈服于外来压力的伟大民族,有着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中国,曾经饱受屈辱的中国在凄风苦雨之后终是穿过黑暗迎来了曙光。我们赢得了自尊,赢得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而在那些瞩目的成就背后,是一座座不朽的丰碑,是那些发生于峥嵘岁月中在寒夜里尚能温暖人心的故事。

  让我们回到1952年的朝鲜战场,上甘岭1952年10月14日,正直清秋时节,上甘岭战役打响了。美军集中了优势兵力,在大量飞机、坦克、大炮的助威下,向我军阵地发动了入朝以来规模最大的攻势。19日晚,上级命令黄继光所在连对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进行反击战斗,并要在20日拂晓前拔下这根“钉子”。

  敌人的兵力虽说有我军的二三倍多,但机智勇敢的我军官兵很快将3、4、5号高地拿了下来。但到了2号高地,连队进攻遇到了“钉子”:敌人设在半山腰处坚固的火力点喷射出来的猛烈火力,压制我军先头部队。两个爆破组上去了,都没有成功,营指挥员着急得瞪大了眼睛。就在这时,通讯员黄继光送完信回来了。见此情景,一直想上战场的他急忙把早已写好的请战书交给参谋长,一再请求把爆破的任务交给他。参谋长看着他用鲜血写成的请战书,十份动容,于是答应了他的请求,同时派连队通信员肖东良和吴山羊作配合

  黄继光他们在距敌火力点不到50m的地方被敌人发现了,照明弹、探照灯使整个山坡变成了白天,无数条机枪喷射出来的火舌,扫向他们隐蔽的地方,眼看着三人一个个相继倒了下去。可没过几秒种,黄继光又匍匐前进了,但动作比原来慢多了。后来才知道,吴山羊这时已牺牲,肖东良身负重伤不能动,黄继光左臂也受了伤

  眼看已是凌晨四点多钟,天快要亮了, 如再拿不下火力点,攻下主峰, 我军的战果将全部丧失, 怎么办?怎么办! 在这关键时刻, 他——黄继光,毅然挺身而出, 满怀必胜的信念, 带着两个战士,拿着手雷,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

  在距离敌火力点不到10m的地方,黄继光用右臂撑住了身体,扔出了手雷。一声巨响,敌机枪哑了,他再次倒了下去。这时,部队刚要发起冲锋,不想敌人的机枪又响了,钟仁杰怕敌人发现倒在地上的黄继光,狠命地朝敌火力点射击。枪声和伤痛使黄继光醒了过来,他看部队还没冲上来,忍着巨大的伤痛,又吃力地朝敌碉堡爬去。敌人的火力完全被钟仁杰吸引过来,黄继光顽强机警地爬到了碉堡下。那里是射击的死角,他蹲了下去,回头看了一眼,这时,黄继光仿佛感觉到,他的身后,有着战友的目光,朝鲜人民殷切的目光,祖国未来的希望,接着一挥手,大声喊了一句话。由于机枪猛吼,他的话音全被枪声淹没了,没有人听清他喊了什么。

  只见他像钢铁巨人一般, 慢慢地向火力点靠近, 奋不顾身地向火力点扑过去, 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火力点拿下了, 任务完成了, 上甘岭战役胜利了, 但我们的英雄却壮烈牺牲了。敌人的机枪哑了。战友们喊着惊天动地的“为黄继光报仇”的口号冲了上去,一举将高地夺了回来。战斗结束后,战友们不约而同地围了上去,只见黄继光的胸膛被火药烧黑了,布满了像蜂窝一样的弹洞。战友们回头望去,在黄继光向敌碉堡接近的路上是一条触目惊心的长长的血迹

  战斗结束后,战友们将黄继光的遗体背了下来,为他穿上一身崭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安放在了一口从祖国运来的棺材里……

  黄继光为了保卫祖国人民的安全, 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 他的光辉事迹, 谱写了一曲中朝人民团结战斗的胜利赞歌; 他英勇顽强的光辉形象, 闪烁着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灿烂光辉。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担负起让中国立于世界的责任,我们应该为了祖国的未来而奋斗,为了民族的强大而努力,永远记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于世界,则国屹于世界,为了祖国的未来,奋斗吧!!!

  我们学校前几天开展过类似的活动,我同桌的稿子就是我帮忙打的,得了二等奖,有些地方需要自己修改一下
第2个回答  2012-04-05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
担起了沉重的抗争。

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纪念碑

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1940年河北唐县儿童团员在执行“安检”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手持红缨枪站岗放哨的儿童团员

“消息”树上的小哨兵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主角是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带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了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烽火中的儿童剧团:孩子剧团

抗战期间,学生在制作木刻书籍宣传抗日

孩子剧团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和爱国知识分子创办的儿童艺术团体。

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上海,以沪东临青学校为主的一部分中小学生,自发地在难民收容所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难教育社得知情况后,立刻派人前往,于9月3日正式成立了孩子剧团。孩子剧团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抗日救亡爱国宣传。小团员在老师的领导下,进行各种宣传抗日节目的排练,然后再深入到各地特别是抗日前线去演出,宣传抗日。

孩子剧团的足迹遍及8个省市和几十个农村集镇,演出过《乐园进行曲》《猴儿大王》等优秀节目,为宣传抗日做出了贡献。

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

晋察冀边区第二届群英会上三个小英雄:张玉芬(左)、牛中才(中)、温三郁(右)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

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毛泽东和朱德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

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铁蹄下抗争 战火中成长——当年的抗战少年儿童追忆抗日救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