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的语言,方法!

最近上了一篇新课外《统筹方法》这是一篇说明文请大家告诉我说明文的方法,语言。OK???

谢谢 馨心公主!!

常见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如:

一般人总以为,年龄稍大,记忆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实不然,请看实验结果:国际语言学会曾对9至18岁的青年与35岁以上的成年人学习世界语作过一个比较,发现前者就不如后者的记忆力好。这是因为成年人的知识、经验比较丰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广泛的联系。这种联系,心理学上称为“联想”。人的记忆就是以联想为基础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建立联想,记忆力就会相应提高。马克思五十多岁时开始学俄文,六个月后,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阅读著名诗人与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谢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这是由于语言知识丰富,能够通晓很多现代和古代的语言的缘故。

这段文章要说明的是:年龄稍大,记忆力不一定就差。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先提供了实验结果,又分析了原因。到此为止,未尝不可,但不够具体,也缺乏说服力,于是,又举出了一个实例:马克思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只用六个月时间便精通了俄语。这样一来,内容具体了,说服力增强了。

说明文中的举事例的说明方法和议论文中的例证法,都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但二者又有区别。议论文中的事例,是用来证明观点的,说明文的事例,是用来介绍知识的。

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运用分类别方法要注意分类的标准,一次分类只能用同一个标准,以免产生重叠交叉的现象。例如:“图书馆的藏书有中国的、古典的、外国的、科技的、文学的、现代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这里用了不只一个标准,所以表达不清。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

这样,每次分类只用一个标准,就眉目清楚了。

有的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也属于分类别。

注意,运用分类别方法,所列举的种类不能有遗漏。

(3)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5)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6)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的着重说明特性,如关于“人”的定义;有的着重说明作用,如关于“肥料”的定义;有的既说明特性又说明作用,如关于“统筹方法”和“应用科学”的定义。

①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②肥料是能供给养分使植物生长的物质。

③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④工程技术的科学叫做应用科学,它是应用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来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学问。

无论从什么角度考虑,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只要是下定义,就必须揭示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的定义才是科学的。比如,有人说:“人是两足直立的动物。”这个定义就是不科学的,因为它没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才是科学的定义,因为它揭示了人的本质。

(7)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定义说明,后一句是诠释说明。

(8)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9)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10)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一篇说明文单用一种说明方法很少,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6-01
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列表格,摹状貌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5-21
如克阿萨乌夫亚牙瓦
第3个回答  2008-05-26
二. 重点、难点分析:
1. 掌握说明文写作的注意事项;
2. 注意说明文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3. 写作说明文。

三. 新课讲授:
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或解说事物的发展变化;或阐述某一种道理;或解说事物之间的关系。
从总体上讲,说明文分为两大类型:说明事物特点的事物说明文和阐明事理说明文。

(一)说明文写作的注意事项:
1. 要抓住特征说明事物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因此,要介绍清楚这一事物,必须把握住它的特征,才有准确性可言;不单写说明文如此,阅读说明文也同样要把握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
2. 要选好说明角度
事物的特征,往往具有多样性。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同一事物,就会发现,它的特征不止一个。事物特征的多样性,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正因为如此,要求我们在说明事物时要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读者对象,选好角度,确定重点,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
3. 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要能把某一事物(或事理)的特点准确、清楚地说明,还必须根据事物本身的条理和它的固有特征,选取合理的顺序来进行剖释。所谓合理,是指在根据事物的特点和符合认识规律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种便于说清楚,也容易使人看明白的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以说明某一事物发展过程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形成的时间顺序来进行说明;
(2)以说明某一事物构造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构成部分的组合顺序或人们观察事物的先后顺序来进行说明(一般使用空间顺序,也可用逻辑顺序);
(3)以说明某些事物相互关系及其特点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先总体后局部来进行说明;
以说明科学实验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实验本身的顺序进行说明;
……
最后指出,合理的顺序有一定的灵活性,需要多实践、勤总结积累。
4. 要恰当地使用各种说明方法
恰当地、灵活地使用多种说明方法,有利于把事物(或事理)介绍清楚、剖释生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画图表、引资料等等。选用哪种方法要从需要出发,还要看作者本人的写作习惯,但大都是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便于读者对所介绍事物(或事理)的认识和理解。
5. 说明文的语言要确切、简洁、通俗
(1)确切:说明文内容的科学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它要求语言要确切,不能夸大和缩小。比如,有个同学知道他们学校种了很多树,绿化搞得不错,他在《我们的校园》一文中写道:“我们学校的绿化面积在全市中学居首位。”这样写就有不够准确的地方。如果有人问:“贵校的绿化面积到底有多少?你怎么知道别的学校都不如贵校呢?”这位同学恐怕就不好回答,因为他只知道本校绿化搞得好,还来不及进行一番仔细的调查研究。所以,这句话可以改为:“目前,我校的绿化是全市绿化搞得好的学校之一。”加上“目前”二字,不包括“过去”和“未来”;加上“之一”,就不是“惟一”。这样就比较确切了。
语言确切,首先是用词准确。说明文最忌含糊其词,模棱两可,该肯定不肯定,该否定不否定,用来说明事物就不容易做到恰如其分。《中国石拱桥》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修建于公元六〇五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约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约九米。”
这段话中的数字,有的是约数,有的是确数。因为赵州桥在哪年建成,史书上已经找不到确凿的记载,所以只能说个约数;而赵州桥的长度,却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这不但要说明实有其桥,而且从这些具体精确的数字,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写说明文,一定要下功夫选取“最恰当的”、“最精确的”语言来表达。
(2)简洁:语言简洁,就是精炼,干净利落,用尽可能少的话,把事物说清楚,不要啰嗦重复、拖泥带水。比如“大雪把铁路淹没无踪”,“下水游泳应注意些什么”,这两句话中的“无踪”和“下水”都是重复多余的话,应该删去。
为了做到说明文的语言简洁,还要防止不必要的“引申”和“寓义”。有些同学习惯于写记叙文,喜欢形容和描写,初学写说明文,有时也要来一番“引申”和“寓义”。比如,有一篇介绍《松树和柳树》的说明文,结尾是这样写的:
“我们既要学习松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又要学习柳树栽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的精神。”
记事抒情的文章,自然可以这样写,说明文就没有必要了,写了反而“画蛇添足”,不简洁了。
(3)通俗:语言通俗,就是运用群众明白通顺的话,把本来是抽象的概念说得具体生动,把本来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下面,让我们看看这段说明: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木。”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以上一例,是关于什么是物候的说明。作者使用的语言通俗,说明具体而生动。它把气候变化和动物活动、植物生长、农业生产的关系都说清楚了。
说明文的语言要通俗,并不是不要生动、有趣。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有些说明文运用拟人、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写得很有趣昧。例如:
①庄稼有了化学朋友,就不怕生物界敌人的进攻了。
②蜻蜓被誉为昆虫里的“飞行之王”。在闷热的夏季,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它好似一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超于飞机之上。
③“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是华北中部地区流行的一句农谚。这句农谚说明种庄稼要看节气。
例①运用拟人写法,读来颇有情趣。例②把蜻蜓和飞机相比,贴切生动,使被说明的事物变得浅显易懂。例③引用农谚,通俗地讲解了节气与种庄稼的关系。

【习作评析】
〔例文〕 水
在地球上,水是分布最广的一种物质。可以说,地球上到处都是水的寓所。地球上到底有多少水呢?有人粗略地估计,认为整个地球的水量,包括空中、地上、地下的水,总共将近14亿立方公里。
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可为什么大海是蓝的,而湖水是碧绿的呢?原来这是阳光给它们染上的。阳光中的红光、橙光和黄光这些较长的光波被不同深度的水吸收了,蓝光、紫光和一部分绿光的波长较短,一遇到水面便四面散开或反射回来。所以湖水蓝中透绿。海水更深,散射、反射的蓝、紫光更多,就泛碧蓝色了。
比较纯净的水加热到100℃就会沸腾,降低到0℃以下就要结冰。在高山上,只要加热到80℃以上水就会沸腾;海平面上,只要72℃左右水就沸腾;矿井里,水到100℃以上才沸腾。
在大自然中,水无时无刻不在动,不在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基本存在三个地方:空气里、地下、地表;它的基本形态是三种:气态、液态和固态。

〔评析〕这篇文章给人第一印象是‘散’,其主要毛病是没有按一定的中心组织材料、安排顺序,只是东抓一点,西抓一点,一个方面才说了几句,又急急忙忙去说另一方面。结果是哪一方面都没有说明白。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一个事物的特征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我们要说明一个事物,必须抓住这个事物的特征,才能把被说明的事物准确清晰地介绍给读者,让人们对这事物有确切明白的了解。但事物与事物间的情况又各不相同,有的事物的形态、性质、发展等比较单纯,我们说明这类事物时,不妨将面展得开一点;有的事物的形态、特点等复杂而多样,往往有很多方面的特征。我们在介绍这类事物时,不可能在一篇说明文中面面俱到,只能根据需要,一次谈一两个特征。写这类事物的说明文时,更应该注意把握一个明确的说明中心,并以此安排说明顺序。‘水’这篇文章的主要毛病就是没有抓住一个要说明的中心,并以此组织材料、安排顺序,从而给人的感觉就是文章散而乱,什么问题均没有说明白。比如水是一种液体,并且具有无色、无嗅、无味的特征,可以这样来说明:

〔例文〕 水
水是什么样的物体呢?
水是液体。石块和木块有一定的形状,无论放在桌子上或者盒子里,它们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形状,都是固体。水就不同,放在圆杯子里就成为圆形,放在方盒子里就成了方形,它没有一定的形状。
水是无色透明的。有人说水是白色的,这话错了。拿水同牛奶比较一下就会明白,牛奶才是白色的,水是什么颜色也没有的。如果把一根筷子插入牛奶里,我们就看不见它。再把一根筷子插入清水中,我们能够透过清水看见插入的筷子。
水是无嗅、无味的。怎样来区分无色透明的烧酒和水呢?光凭肉眼是毫无办法的。只要闻一闻,尝一尝就能正确无误地区分了。烧酒有酒的气味和味道,而水却什么气味,什么味道也没有。
因此,在正常的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
〔评析〕这篇说明文抓住了‘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这一特征为文章的中心,围绕这个中心组织材料,选择了比较说明的方法,拿水同木块、石块比形状,拿水同牛奶比颜色,拿水同烧酒比气味、比味道。相互比较以后,水的特征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在说明事物过程中,为了突出有些比较抽象、陌生,一时难以讲清的事物的特点,增强说明效果,常常要采用比较的说明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把大家熟悉的事物或通俗易懂的道理去和抽象的、陌生的事物或道理作比较,使大家对事物有所了解,让读者产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理解过程,最终充分认识事物的特征。这是因为事物的特征往往可以在同另一事物的比较中显现出来。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比较的先决条件是要找出比较事物之间可以值得比较的共同点,然后方能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同中求异,说明事物的各自特点。换言之,在进行比较时,必须有相同之点才能作比。就拿上文说吧!在就物体的形态来比时,把水和石块、木块相比;就物体的颜色来比时,把水和牛奶来相比。倘若反过来,把水和牛奶放在一起比形态,把水和烧酒放在一起比颜色,岂不引起一片混乱!另外,还要注意到;被比较的事物是说明的对象,用作比较的事物是应该大家相当熟悉和非常具体的。比如上面选用的牛奶、石块等都是熟悉和具体的,所以大家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如果用作比较的事物比要说明的对象还要难以理解,是陌生的、是抽象的,那么,根本就无法达到说明的目的。

(三)小结:写说明文容易出现的问题
1. 对说明对象的特性把握不准确;
2. 对事物的特性说明不清晰,主要是文章条理不分明,说明方法不恰当。

(四)练习提示:
1. (某物)的自述
提示:《(某物)的自述》,这是填空式半命题。题面中的“自述”,规定说明是以“第一人称”的身份作自我介绍,而作自我介绍的又是“某物”,这就是说,要求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某物”,要写得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动活泼。
至于究竟是介绍哪一种“物”,这可以由作者自己确定,题目对此并无限制。作者确定某物,主要从自己对某物的熟悉、了解的程度决定,应量力而行,不要硬写自己不熟悉、不懂的内容。动手写作之前,还应该认真地收集、查阅有关资料,或向有关人员做些了解,力求对自己所要介绍的“某物”了如指掌,以免犯知识性、科学性的错误。
2. 青少年吸烟害处大
提示:写《青少年吸烟害处大》这篇说明文,要抓住“青少年”这个年龄层次,阐释“吸烟害处大”的“所以然”。
一是要避免泛泛而谈,只是一般地说说“吸烟害处大”,而不是强调吸烟对“青少年”为什么尤其有害,这就离开了题目的中心;
二是要避免杂乱无序,只是东一点、西一点地说“吸烟害处大”,而不是按照事理本身的逻辑安排结构,这就不能言之有序;
三是要避免“想当然”,只是凭自己的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去说“吸烟害处大”,而不是“言之成理”、“言而有据”地作科学阐释,这就不能以知益人。
因此,要写好这篇说明文,一定要抓住“青少年”“吸烟害处大”这些关键进行具体、详细的说明;要按照由一般到特殊、由浅到深、由近到远的顺序安排结构;要综合运用举例说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等方法。还要准确运用专门术语。
3. 写一篇说明文,向低年级同学介绍你学得较好的某门课程的学习方法,或是你所擅长的某种技艺、运动,注意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字数在600字以上。
提示:这篇说明文的读者对象——低年级同学。
这篇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低年级同学。
这篇说明文的说明重点——怎样学好某门课程。具体来说有:自己对这门课程特点的认识;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行之有效的一些方法;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等等。
这篇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可综合运用一些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比较、图表、数据等说明方法。
这篇说明文的篇幅——600字以上。
因为是向低年级同学介绍,因此,语言要尽量准确、简明、平实。尽量用深入浅出的话来阐释,举例要结合教材。
因为是向低年级同学介绍,因此,说明顺序要明晰、头绪要简单,如可以采用先总说、后分说、然后再总说的结构、也可以按照自己对这门课程规律性认识的顺序来写
总的来说就是就是运用大量准确地东西告诉你的什么科学道理,知识文化,思想感情一类的乱七八拉糟的东西。
第4个回答  2008-05-24
二. 重点、难点分析:
1. 掌握说明文写作的注意事项;
2. 注意说明文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3. 写作说明文。

三. 新课讲授:
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或解说事物的发展变化;或阐述某一种道理;或解说事物之间的关系。
从总体上讲,说明文分为两大类型:说明事物特点的事物说明文和阐明事理说明文。

(一)说明文写作的注意事项:
1. 要抓住特征说明事物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因此,要介绍清楚这一事物,必须把握住它的特征,才有准确性可言;不单写说明文如此,阅读说明文也同样要把握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
2. 要选好说明角度
事物的特征,往往具有多样性。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同一事物,就会发现,它的特征不止一个。事物特征的多样性,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正因为如此,要求我们在说明事物时要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读者对象,选好角度,确定重点,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
3. 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要能把某一事物(或事理)的特点准确、清楚地说明,还必须根据事物本身的条理和它的固有特征,选取合理的顺序来进行剖释。所谓合理,是指在根据事物的特点和符合认识规律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种便于说清楚,也容易使人看明白的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以说明某一事物发展过程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形成的时间顺序来进行说明;
(2)以说明某一事物构造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构成部分的组合顺序或人们观察事物的先后顺序来进行说明(一般使用空间顺序,也可用逻辑顺序);
(3)以说明某些事物相互关系及其特点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先总体后局部来进行说明;
以说明科学实验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实验本身的顺序进行说明;
……
最后指出,合理的顺序有一定的灵活性,需要多实践、勤总结积累。
4. 要恰当地使用各种说明方法
恰当地、灵活地使用多种说明方法,有利于把事物(或事理)介绍清楚、剖释生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画图表、引资料等等。选用哪种方法要从需要出发,还要看作者本人的写作习惯,但大都是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便于读者对所介绍事物(或事理)的认识和理解。
5. 说明文的语言要确切、简洁、通俗
(1)确切:说明文内容的科学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它要求语言要确切,不能夸大和缩小。比如,有个同学知道他们学校种了很多树,绿化搞得不错,他在《我们的校园》一文中写道:“我们学校的绿化面积在全市中学居首位。”这样写就有不够准确的地方。如果有人问:“贵校的绿化面积到底有多少?你怎么知道别的学校都不如贵校呢?”这位同学恐怕就不好回答,因为他只知道本校绿化搞得好,还来不及进行一番仔细的调查研究。所以,这句话可以改为:“目前,我校的绿化是全市绿化搞得好的学校之一。”加上“目前”二字,不包括“过去”和“未来”;加上“之一”,就不是“惟一”。这样就比较确切了。
语言确切,首先是用词准确。说明文最忌含糊其词,模棱两可,该肯定不肯定,该否定不否定,用来说明事物就不容易做到恰如其分。《中国石拱桥》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修建于公元六〇五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约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约九米。”
这段话中的数字,有的是约数,有的是确数。因为赵州桥在哪年建成,史书上已经找不到确凿的记载,所以只能说个约数;而赵州桥的长度,却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这不但要说明实有其桥,而且从这些具体精确的数字,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写说明文,一定要下功夫选取“最恰当的”、“最精确的”语言来表达。
(2)简洁:语言简洁,就是精炼,干净利落,用尽可能少的话,把事物说清楚,不要啰嗦重复、拖泥带水。比如“大雪把铁路淹没无踪”,“下水游泳应注意些什么”,这两句话中的“无踪”和“下水”都是重复多余的话,应该删去。
为了做到说明文的语言简洁,还要防止不必要的“引申”和“寓义”。有些同学习惯于写记叙文,喜欢形容和描写,初学写说明文,有时也要来一番“引申”和“寓义”。比如,有一篇介绍《松树和柳树》的说明文,结尾是这样写的:
“我们既要学习松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又要学习柳树栽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的精神。”
记事抒情的文章,自然可以这样写,说明文就没有必要了,写了反而“画蛇添足”,不简洁了。
(3)通俗:语言通俗,就是运用群众明白通顺的话,把本来是抽象的概念说得具体生动,把本来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下面,让我们看看这段说明: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木。”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以上一例,是关于什么是物候的说明。作者使用的语言通俗,说明具体而生动。它把气候变化和动物活动、植物生长、农业生产的关系都说清楚了。
说明文的语言要通俗,并不是不要生动、有趣。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有些说明文运用拟人、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写得很有趣昧。例如:
①庄稼有了化学朋友,就不怕生物界敌人的进攻了。
②蜻蜓被誉为昆虫里的“飞行之王”。在闷热的夏季,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它好似一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超于飞机之上。
③“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是华北中部地区流行的一句农谚。这句农谚说明种庄稼要看节气。
例①运用拟人写法,读来颇有情趣。例②把蜻蜓和飞机相比,贴切生动,使被说明的事物变得浅显易懂。例③引用农谚,通俗地讲解了节气与种庄稼的关系。

【习作评析】
〔例文〕 水
在地球上,水是分布最广的一种物质。可以说,地球上到处都是水的寓所。地球上到底有多少水呢?有人粗略地估计,认为整个地球的水量,包括空中、地上、地下的水,总共将近14亿立方公里。
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可为什么大海是蓝的,而湖水是碧绿的呢?原来这是阳光给它们染上的。阳光中的红光、橙光和黄光这些较长的光波被不同深度的水吸收了,蓝光、紫光和一部分绿光的波长较短,一遇到水面便四面散开或反射回来。所以湖水蓝中透绿。海水更深,散射、反射的蓝、紫光更多,就泛碧蓝色了。
比较纯净的水加热到100℃就会沸腾,降低到0℃以下就要结冰。在高山上,只要加热到80℃以上水就会沸腾;海平面上,只要72℃左右水就沸腾;矿井里,水到100℃以上才沸腾。
在大自然中,水无时无刻不在动,不在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基本存在三个地方:空气里、地下、地表;它的基本形态是三种:气态、液态和固态。

〔评析〕这篇文章给人第一印象是‘散’,其主要毛病是没有按一定的中心组织材料、安排顺序,只是东抓一点,西抓一点,一个方面才说了几句,又急急忙忙去说另一方面。结果是哪一方面都没有说明白。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一个事物的特征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我们要说明一个事物,必须抓住这个事物的特征,才能把被说明的事物准确清晰地介绍给读者,让人们对这事物有确切明白的了解。但事物与事物间的情况又各不相同,有的事物的形态、性质、发展等比较单纯,我们说明这类事物时,不妨将面展得开一点;有的事物的形态、特点等复杂而多样,往往有很多方面的特征。我们在介绍这类事物时,不可能在一篇说明文中面面俱到,只能根据需要,一次谈一两个特征。写这类事物的说明文时,更应该注意把握一个明确的说明中心,并以此安排说明顺序。‘水’这篇文章的主要毛病就是没有抓住一个要说明的中心,并以此组织材料、安排顺序,从而给人的感觉就是文章散而乱,什么问题均没有说明白。比如水是一种液体,并且具有无色、无嗅、无味的特征,可以这样来说明:

〔例文〕 水
水是什么样的物体呢?
水是液体。石块和木块有一定的形状,无论放在桌子上或者盒子里,它们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形状,都是固体。水就不同,放在圆杯子里就成为圆形,放在方盒子里就成了方形,它没有一定的形状。
水是无色透明的。有人说水是白色的,这话错了。拿水同牛奶比较一下就会明白,牛奶才是白色的,水是什么颜色也没有的。如果把一根筷子插入牛奶里,我们就看不见它。再把一根筷子插入清水中,我们能够透过清水看见插入的筷子。
水是无嗅、无味的。怎样来区分无色透明的烧酒和水呢?光凭肉眼是毫无办法的。只要闻一闻,尝一尝就能正确无误地区分了。烧酒有酒的气味和味道,而水却什么气味,什么味道也没有。
因此,在正常的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
〔评析〕这篇说明文抓住了‘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这一特征为文章的中心,围绕这个中心组织材料,选择了比较说明的方法,拿水同木块、石块比形状,拿水同牛奶比颜色,拿水同烧酒比气味、比味道。相互比较以后,水的特征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在说明事物过程中,为了突出有些比较抽象、陌生,一时难以讲清的事物的特点,增强说明效果,常常要采用比较的说明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把大家熟悉的事物或通俗易懂的道理去和抽象的、陌生的事物或道理作比较,使大家对事物有所了解,让读者产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理解过程,最终充分认识事物的特征。这是因为事物的特征往往可以在同另一事物的比较中显现出来。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比较的先决条件是要找出比较事物之间可以值得比较的共同点,然后方能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同中求异,说明事物的各自特点。换言之,在进行比较时,必须有相同之点才能作比。就拿上文说吧!在就物体的形态来比时,把水和石块、木块相比;就物体的颜色来比时,把水和牛奶来相比。倘若反过来,把水和牛奶放在一起比形态,把水和烧酒放在一起比颜色,岂不引起一片混乱!另外,还要注意到;被比较的事物是说明的对象,用作比较的事物是应该大家相当熟悉和非常具体的。比如上面选用的牛奶、石块等都是熟悉和具体的,所以大家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如果用作比较的事物比要说明的对象还要难以理解,是陌生的、是抽象的,那么,根本就无法达到说明的目的。

(三)小结:写说明文容易出现的问题
1. 对说明对象的特性把握不准确;
2. 对事物的特性说明不清晰,主要是文章条理不分明,说明方法不恰当。

(四)练习提示:
1. (某物)的自述
提示:《(某物)的自述》,这是填空式半命题。题面中的“自述”,规定说明是以“第一人称”的身份作自我介绍,而作自我介绍的又是“某物”,这就是说,要求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某物”,要写得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动活泼。
至于究竟是介绍哪一种“物”,这可以由作者自己确定,题目对此并无限制。作者确定某物,主要从自己对某物的熟悉、了解的程度决定,应量力而行,不要硬写自己不熟悉、不懂的内容。动手写作之前,还应该认真地收集、查阅有关资料,或向有关人员做些了解,力求对自己所要介绍的“某物”了如指掌,以免犯知识性、科学性的错误。
2. 青少年吸烟害处大
提示:写《青少年吸烟害处大》这篇说明文,要抓住“青少年”这个年龄层次,阐释“吸烟害处大”的“所以然”。
一是要避免泛泛而谈,只是一般地说说“吸烟害处大”,而不是强调吸烟对“青少年”为什么尤其有害,这就离开了题目的中心;
二是要避免杂乱无序,只是东一点、西一点地说“吸烟害处大”,而不是按照事理本身的逻辑安排结构,这就不能言之有序;
三是要避免“想当然”,只是凭自己的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去说“吸烟害处大”,而不是“言之成理”、“言而有据”地作科学阐释,这就不能以知益人。
因此,要写好这篇说明文,一定要抓住“青少年”“吸烟害处大”这些关键进行具体、详细的说明;要按照由一般到特殊、由浅到深、由近到远的顺序安排结构;要综合运用举例说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等方法。还要准确运用专门术语。
3. 写一篇说明文,向低年级同学介绍你学得较好的某门课程的学习方法,或是你所擅长的某种技艺、运动,注意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字数在600字以上。
提示:这篇说明文的读者对象——低年级同学。
这篇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低年级同学。
这篇说明文的说明重点——怎样学好某门课程。具体来说有:自己对这门课程特点的认识;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行之有效的一些方法;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等等。
这篇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可综合运用一些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比较、图表、数据等说明方法。
这篇说明文的篇幅——600字以上。
因为是向低年级同学介绍,因此,语言要尽量准确、简明、平实。尽量用深入浅出的话来阐释,举例要结合教材。
因为是向低年级同学介绍,因此,说明顺序要明晰、头绪要简单,如可以采用先总说、后分说、然后再总说的结构、也可以按照自己对这门课程规律性认识的顺序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