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写作文总是偏题,(材料作文),怎么办呢?都快高考了,好担心

如题所述

一、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 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三、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一要注重审题;二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选材要有根据;四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结构;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作文提纲;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 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标的逐年级分解: 一年级字词,二年级句子,三年级片断,四年级篇章,五年级综合,六年级提高。 五、实施五项训练 根据认识是作文的核心这一原则,围绕这个发展学生心理机制的核心,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五项训练: (一)、字词训练。学习掌握大量字词。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 运用“十引说”的方法,把字词学习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十引说”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凭图学词;4、组词扩词;5、选词填空;6、词语搭配;7、调整词序;8、触景用词;9、词语分类;10、联词成句。丰富了说话训练内容,使自己积累大量会说会用的字词,为写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开展想象应选择不定向的、跳跃式的、自由自在的方式,也就是浮想联翩,不受限制地思考。一般地说,人们思考问题常常是按一定的常规、一定的角度进行,思维的范围比较窄,而想象却不是按部就班地思考,是不受任何拘束放开来想,思维充分发散。思维发散,头脑中就能形成许多从来没见过的事物形象,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 写作文最头痛的学生如何写作文写作文最头痛的学生如何写作文写作文最头痛的学生如何写作文写作文最头痛的学生如何写作文 不少学生反映,对写作文很苦恼。有的同学说:“面对老师布置的作文题,常常两节课时间都过去了,还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下面这篇文章对这些同学或许会有帮助。 我是去年9月份进入中学大门的,在此以前,我就十分怕写作文,从三年级到小学毕业,几乎没写过一篇像样的作文。我们这儿升中学不考试,假如要考试的话,我想就凭写作文这一条,我就不可能坐在中学的教室里。 上了中学以后,我仍然不会写作文,是语文老师给讲的一个故事启发了我,我慢慢懂得了怎样才能写出一篇作文来。老师讲的故事是这样的:(我也很受启发) 全国著名教师魏书生新接的一个初中班集体中,有一个学生说他不会写作文,魏老师就问他:“会不会写一句话?”他说:“这个行。”魏老师说,那你的作文就写一句话吧。于是这位学生的第一篇作文只有一句话:“今天开学了。”到第二次作文的时候,魏老师对这位同学说:“这次作文能不能写两句话?”那位同学爽快地答应了。 就这样,从一句话作文开始,再到两句话、三句话……这位同学终于学会了作文。 我的情况与这位同学太相似了,我为什么不能像他那样从一句话作文开始呢?为了让自己进步得更快一些,我决定缩短周期,也先从写一句话练起,然后写两句、三句……过了一段时间,我的作文已经逐渐成“篇”了,或者说,已经基本上有了文章的样子。 记得我写的第一句话是:“从今天起我要学习写作文了。”第二天,我又在这句话的后头加了一句话:“我相信我能写好。”说来也怪,似乎每次写都有一句话,后来就不再只多写一句了,有了更多的话要写。我发现,一篇作文也就是六七十句话,把自己看到的、经历过的事写出来,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老师很惊奇我的进步,许多和我一样不会写作文的同学也向我讨教作文经验,我说:“先从写一句话开始,这就是经验。” 今年5月份,我的一篇习作被校文学社采用,我的信心更足了,我觉得自己与去年相比,有了一个大变化,我也能成为一块写作文的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19

议论文升格之转述材料学案

一、学习目标

如何恰当地选用材料、转述材料、丰富内容

二、链接高考

 

 

三、方法探究

(一)如何选用材料

1、(出示两段材料)说说升格前文字选用了哪些材料?升格后文字选用了哪些材料?为什么这样处理?

 

 

 

2、总结选用材料的方法:

 

 

3、学以致用:根据这个观点句你会选用下列哪些材料?

命运给她以贫瘠的土地,她却偏以顽强的意志,让这片土地青葱一片。(观点句)

 

 

 “感动中国”2012年度获奖人物:周月华、艾起——清香传得天心在

【颁奖词】

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着整个村庄。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漫漫的升起。

【人物事迹】周月华、艾起:残疾乡村医生夫妇

周月华,女,43岁,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医生,艾起是她的丈夫。

周月华出生后8个月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这一切并没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凭着自己的执着,周月华完成了中学学业并成功从卫校毕业。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周月华因身体残疾而四处碰壁。后来,看到乡亲们每次都要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到镇上医院看病,她就动了行医的心思。

周月华将平时省吃俭用下来的200元加上家中仅有的600元储蓄作为开诊所的启动资金,又把家里堂屋修整了出来做场地,药品采购则靠两个弟弟用小竹筐一筐筐往回背,1990年11月,周月华的“柳荫镇西河村卫生室”终于正式挂牌营业了。

“我喜欢我的工作,喜欢我现在所做的一切。”周月华说道,“住在偏远地方,农民看病要走上好几小时。所以我现在做多一点,让乡亲们少跑一点,少花一点,自己会感到很开心。”

最开始行医时,周月华右肩挎的是药箱,左肩杵着拐杖在山间艰难行走,这种行医方式直到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条左腿――她的丈夫,艾起。

周月华和艾起结婚之后,无论上山涉水,刮风下雨,只要有出诊,艾起便会揽起周月华的手,用宽阔的后背将她背到病人家里。“背你一辈子,我无怨无悔!”这个男人用20年的行动,默默支持着妻子的事业。

二十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5000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

“没有他,这么多年,我做不到的。”周月华说道,“他是我这辈子的第二条左腿。”“我背着她走了18年。我说过要背她一辈子,就要实现这个诺言,永远都不放弃。”周月华的丈夫艾起说。

 

 

(二)如何转述材料

1、说说升格后文字在表达上与升格前文字相比好在哪里?

 

 

2、总结转述材料的原则:

 

 

3、学以致用:运用上文的转述的方法和原则升格材料句

命运给她以贫瘠的土地,她却偏以顽强的意志,让这片土地青葱一片。(观点句)

 

乡村残疾医生周月华二十余年始终穿梭在巍峨的大山间,救死扶伤。(材料句)

 

他们心里装的是整个村庄,他们的顽强与执着是至真的体现,他们的无私奉献感动着你我的心灵。看似平凡的举动,却是多年积淀的职业道德与高尚品格的表现。他们至真的行为感动着我们,让我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分析句)

 

 

 

 

 

 

 

4、分组练习

按照选择材料的方法和转述材料的原则升格这两段转述文字

材料一:不选笔直的路,偏要不走平常的路,可以获得成功。

(论点句有语病,修改为:先选择弯路才能在直路上健步如飞)

谢霆锋一出生便是有一身的光环罩着他,因为他的父亲是演艺界的一位名人,他完全可以凭借着他父亲的面子在圈里面混得挺滋润,但他却选择了另一条艰辛的路。他每天起早贪黑地学习戏里面的各种演艺技巧,他很勤奋地学习其他影星的成功经验,他拒绝他爸爸给他安排的戏里的主角,坚持要从最基本的做起。有一次,拍一部武打戏,在一次武打过程中,他被戏里的道具伤了脚,但他却一声不吭,直到演出完美结束才肯去医院治疗他那已经骨折的腿,正是由于…

   练习:

 

 

 

 

 

 

 

材料二: 

欧洲从前有一位颇有名声的作家,名字叫做欧文。欧文小时后家庭非常富裕,而且家人对他疼爱有加,想尽一切办法满足他。故此欧文小时候真可谓是春风得意,于是他玩物丧志,不思进取,成为十足的花花公子。最后进入赌场,结果可想而知,他输掉了所有的家产。终于,他幡然醒悟,决定与以前的生活断绝来往。从此他不断努力进取,刻苦读书,经历无数的坎坷和磨难终于成为一位知名作家。

 

练习:

 

 

 

 

 

 

(三)如何丰富内容

1、结合例文说方法

 

 

三、总结归纳,练习提升

1、方法总结:

2、练习(任选一题)

一、以“主动选择曲道,这边风景独好”为分论点,以“谢霆锋”、“张平宜”“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的英明决策”等为事例写一个完整的主体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4-19
你是不是写作文不列提纲啊?
如果先列提纲的话,一般都不会跑题。
建议你每次写作文之前,一边思考一边用笔把文章结构写出来。这样的话,你绝不会跑题了。
比如每段里大致写什么内容。追问

可是一开始的立意就和材料不符,不清楚材料要表明的究竟是什么立意

追答

这属于审题不明,你可以先分析文题。找出题眼,以及出题的人想让你表达的意思。
建议你先找一些文题,自己分析了,然后找老师看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