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是不是危险品?

活性炭是不是危险品

活性炭不是危险化学品,废活性炭属于危险废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定义危险废物为: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固体废物(包括液态废物),列入本名录:
(一)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
(二)不排除具有危险特性,可能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的。扩展资料
活性炭的作用:
1、活性炭一般用作过滤和脱色,作还原剂和吸收气体。而根据其应用领域的不同,活性炭的具体作用又有所不同。比如二战时,活性炭就用于防毒面具;自来水可以用活性炭除臭;
2、在家中,活性炭可以净化空气,祛除有害物质等。正是由于活性炭的这一系列优点,很多家庭也开始使用活性炭来提高家中的空气质量。
3、颗粒活性炭常常应用于吸附分子,颗粒活性炭吸附性决定应用性,而吸附性和各种炭型的孔大小分布相关。
以水蒸气活化的泥煤基、 褐煤基和椰壳基粉状活性炭为例:泥煤基活性炭具有微孔和中孔,颗粒活性炭可供多种应用;褐煤基炭具中孔较多,颗粒活性炭而且还有较大的中孔,提供优良的可入性;椰壳基颗粒活性炭中主要是微孔,仅适用于低分子的去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4
活性碳被列入《化学危险品名录》
第4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
活性炭是一种经特殊处理的炭,将有机原料(果壳、煤、木材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以减少非碳成分(此过程称为炭化),然后与气体反应,表面被侵蚀,产生微孔发达的结构 (此过程称为活化)。由于活化的过程是一个微观过程,即大量的分子碳化物表面侵蚀是点状侵蚀 ,所以造成了活性炭表面具有无数细小孔隙。活性炭表面的微孔直径大多在2~50nm之间,即使是少量的活性炭,也有巨大的表面积,每克活性炭的表面积为500~1500m²,活性炭的一切应用,几乎都基于活性炭的这一特点。
吸附机理
活性炭吸附是指利用活性炭的固体表面对水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的吸附作用,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与活性炭的孔隙大小和结构有关。一般来说,颗粒越小,孔隙扩散速度越快,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就越强。
  吸附能力和吸附速度是衡量吸附过程的主要指标。吸附能力的大小是用吸附量来衡量的,吸附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的吸附剂所吸附的量。在水处理中,吸附速度决定了吸附剂与污水的接触时间。
活性炭内部具有晶体结构和孔隙结构,活性炭表面也有一定的化学结构。活性炭吸附性能不仅取决于活性炭的物理(孔隙)结构,而且还取决于活性炭表面的化学结构。在活性炭制备过程中,炭化阶段形成的芳香片的边缘化学键断裂形成具有未成对电子的边缘碳原子。这些边缘碳原子具有未饱和的化学键,能与诸如氧、氢、氮和硫等杂环原子反应形成不同的表面基团,这些表面基团的存在毫无疑问地影响到活性炭的吸附性能。X 射线研究表明,这些杂环原子与碳原子结合在芳香片的边缘,产生含氧、含氢和含氮表面化合物。当这些边缘成为主要的吸附表面时,这些表面化合物就改变了活性炭的表面特征和表面性质。活性炭表面基团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 3 种。酸性表面官能团有羰基、羧基、内酯基、羟基、醚、苯酚等,可促进活性炭对碱性物质的吸附;碱性表面官能团主要有吡喃酮(环酮)及其衍生物,可促进活性炭对酸性物质的吸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8-09
在中国,活性炭不属于危险品。
根据国家安监中局发布的《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活性炭已经不在此目录中。因此,从法律意义上讲,在中国,活性炭不属于危险品。
从现行的国际航运规则,活性炭被归类为dangerous goods.所以活性炭坐飞机会被要求出具检验检疫部门的相关测试报告。
从科学角度来看,普通的活性炭,一般燃点在400-500摄氏度以上,化学性质不活泼,及不溶于酸(非氧化性酸),也不溶于碱。谈不上危险性。
2种特殊的情况需要考虑到,第一,改性活性炭,例如载KOH的活性炭,由于KOH改变了整体性质,导致燃点下降至200摄氏度左右,消防安全上需要注意。
第二,国内买方市场整体上追求低价,有买就有卖,导致无节操的活性炭供应厂商添加炭化料到活性炭中,这样的"活性炭"不是真正的活性炭,其燃点等同于炭化料的燃点,可以认为是易燃物,消防安全上与木炭性质等同。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27
活性碳属化学危险品!

活性碳被列入
国家 化学危险品名录
第4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二项 自燃物品
编号为 42521
同为人们了解较多的黄磷 白磷等列在同一个项目(即自燃物品)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7-09-28
IMDG规定,活性炭为易自热危险品,4.2类,UN1362。
但如果通过联合国《试验和标准手册》中的自热测试,出具化工院运输鉴定报告,可视为非危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