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伊索寓言赏析

找10个句子的赏析,在找10个段落赏析。1个句子和1个段落在1个故事里,加故事名

读了《伊索寓言》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有了许多感想,心里总是想着这本书的内容,里面的人物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伊索寓言》的作者是古希腊的伊索,他是传说中的人物,他写的都是对生活中某种现象的批判、启示和教训。   用大家最熟悉的几个寓言来举例吧。   《狼和小羊》这一则寓言中讲的是:狼想把小羊吃掉,用各种方法来和小羊狡辩。揭穿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龟兔赛跑》这一则寓言,结果大家都知道,是乌龟赢了。因为他不懈的努力,换取了胜利。而兔子却高傲、自大。低估了别人,总认为自己最厉害,其实有自信心是好的,但不能太过于自信,因为那就不叫自信了,而叫骄傲。   另我感触最深的是《胆小鬼》这个故事,他讲了一个人,胆子很小,生活条件不好,却很贪财,总想得到不劳而获的财物。   有一天,他上山砍柴。累极了,背着柴下山回家去了。在山脚下的一条小路上,看见了一头金色的狮子,他不敢碰,心想:这到底是活的,还是雕像呢。那狮子一动不动,也不出声音,一定是雕像,这是神恩赐给我的,看我这样的穷,想让我卖一个好价钱。   他向四周巡视了一遍,确定没有人,就抓起“狮子”的前爪和后爪,可它太重了,拿不起来。他好像很聪明似的想:人多力量大吗,我回去把家人找来一起搬。之后,他就跑回家去了。   等他把家里的,男女老少都找来时,那个金狮子已经不见了。   他告诉人们,做事一定要果断,不能拖拖拉拉的。否则,什么事情都变的很糟糕的。有一句话说的好,“效率就是金钱”。做事要讲究效率,如果做事慢了,就什么事情也办不好了。这就叫做“一事无成”。   《打破神像的人》是我觉的最有趣的故事,大家不妨来听一听吧。   有一人,他穷的落花流水,给一个大户人家做马夫,这个人家很富裕,他问自己的主人:怎样才能富裕起来呢?   主人认为这个问题很复杂,像一道永远也解不开的数学题,但他好像很明白的样子说:“只要买一座神像放在家里供着,就可以变得富裕起来了。”马夫信了。   过了几天,富人就开始吃喝嫖堵,把钱财都花掉了。不过他死前却在神像里藏了很多金币。   他要死了,把儿子叫到身边,说:“你不要把神像卖掉,宁愿摔了也不要卖。”   他的儿子以为父亲在说胡话,就没当回事。可他穷的不行了。家里只有这个神像值钱,就把他卖给了马夫。   这个马夫把他放在家里。一年过去了,他仍然没有富裕起来。一气之下,马夫把神像摔了。这时,金币都出来了。他生气的说:“我尊敬你的时候,你却装模作样,我把你打碎了,你这时才知道来帮助我。”   道理:想富裕,就要勤劳,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去挣钱,才能富裕起来,不能靠别人。   我还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驴和马》,古时候,有一个国家总是发生战争,所以,人们家里都要养一匹战马,准备在战争的时候骑。   一个年轻人,养了一匹非常好的战马和一头很普通的驴,战马每天都吃的很好。而驴天天干重活不说,吃的也不如战马。   驴不明白,就问马:你为什么吃的好,还不用干活?而我一天天却很累?”   “我也不知道主人为什么要对我这么好,但我知道每一头驴都是要干重活的。”驴不说什么了。   不几天,又要发起战争了。战场离这个年轻人家很近,年轻人骑着战马去打仗了。   驴跑去看,他看见所有人都在打仗。这时候,他的主人被别人砍死了,马在他身边很难过。敌人看不过去,把马也砍死了。   驴回到家,伤心极了,知道主人为什么对马这么好了,它也不计较了。   安逸的生活的背后是时时刻刻都会发生危险的,代价实在是太高了,而忙碌的生活,看似艰苦但却可以平安无事。   是不是这个故事太有趣了,还想再听一个吗?那我就再讲一个《牧人和驴》的故事吧。   一个牧人在打猎的时候,发现了一只小狼,他见它可怜,就把它抱回家,和狗一起养着,它们长大后,就看护羊。   有一天,一匹狼夜里来叼走了一只羊,狼就去追,可这羊已经被咬死了,它就和那一匹狼一起吃羊,它这时候才发现,羊肉是那么好吃。   回家后,它什么都不想吃了。又有一天,狼又来偷羊,家狼就假装去追那只狼,跑出去后,就和野狼又一起吃羊。   野狼好几天都不来了,狼就把羊叼来和狗一起吃。这一切都被牧羊人尽收眼底,第二天,他就把狼给杀了。   人不能相信恶的东西,有句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确是这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2
伊索寓言通过简短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这些小故事各具魅力,言简意赅,平易近人。不但读者众多,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大影响。作家,诗人、哲学家、平常百姓都从得到过启发和乐趣。许多故事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龟兔赛跑,牧童恶作剧,狼来了,狐狸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到几千年后的今天,伊索寓言已成为西方寓言文学的范本。亦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经典作品之一。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文学中的一块瑰宝,数千年以来以其独特的智慧和艺术魅力令人爱不释手,历传不衰。的确,正是这样,我才在众多名著中选择了这一本。
书中的每个故事都有深刻的含义――是的,这也正是寓言的特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也随着伊索的笔触达到了顶峰。
大多故事中体现了生活经验和非凡智慧。有的故事教导人们考虑问题要全面――《两只青蛙》;有的则说明了不可违背自然,勉强做事――《乌龟和老鹰》;还有的高速我们不可犯经验主义错误――《驮盐的驴》等等。

《目光短浅的鸫鸟》
故事讲的是一只美丽的鸫鸟每年秋天都要去吃那桃金娘树上的果实。有一年,桃金娘树上的果实还没有成熟,东鸟便每天跑到桃金娘树上唱歌:“美好的生活呀就要来临了,我的心里是多么欢唱,望着那儿的花儿在开放,我对它是多么向往。”就这样鸫鸟每天都去,每天都唱。一个猎人发现了,便守候在那。等果实结出,鸫鸟每天都来吃一整天。终于被猎人用粘棍粘住了。它又唱:“桃金娘的果实是如此甜美啊,把我害苦的却是你,因为我太贪恋你那无比的香甜,因而送掉了我自己的性命……”
这个故事的意思是说,不要过于贪恋某种事物,这样会葬送掉性命的。要目光远大,不能象鸫鸟一样目光短浅,桃金娘的果实固然好吃,可吃到连危险接近也不知道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死离你不远了。

例如蝙蝠的故事:蝙蝠碰见鸟就充作鸟,碰见兽就充作兽。人比蝙蝠就聪明多了。他会
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在鸟类里偏要充兽,表示脚踏实地;在兽类里偏要充鸟,表示高
超出世。向武人卖弄风雅,向文人装作英雄;在上流社会里他是又穷又硬的平民,到了平民
中间,他又是屈尊下顾的文化份子:这当然不是蝙蝠,这只是——人。

蚂蚁和促织的故事:一到冬天,蚂蚁把在冬天的米粒出晒;促织饿得半死,向蚂蚁借
粮,蚂蚁说:“在夏天唱歌作乐的是你,到现在挨饿,活该!”这故事应该还有下文。据柏
拉图《对话篇·菲德洛斯》(Phaedrus)说,促织进化,变成诗人。照此推论,坐看着诗人穷
饿、不肯借钱的人,前身无疑是蚂蚁了。促织饿死了,本身就做蚂蚁的粮食;同样,生前养
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写回忆怀念文字的亲戚和朋
友,写研究论文的批评家和学者。

狗和他自己影子的故事:狗衔肉过桥,看见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一只狗也衔着肉;因
而放弃了嘴里的肉,跟影子打架,要抢影子衔的肉,结果把嘴里的肉都丢了。这篇寓言的本
意是戒贪得,但是我们现在可以应用到旁的方面。据说每个人需要一面镜子,可以常常自
照,知道自己是个什麽东西。不过,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
也没有用--譬如这只衔肉的狗,照镜以后,反害他大叫大闹,空把自己的影子,当作攻击
狂吠的对象。可见有些东西最好不要对镜自照。

天文家的故事:天文家仰面看星象,失足掉在井里,大叫“救命”;他的邻居听见了,
叹气说:“谁叫他只望着高处,不管地下呢!”只向高处看,不顾脚下的结果,有时是下
井,有时是下野或下台。不过,下去以后,决不说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只说有意去做下属的
调查和工作。譬如这位天文家就有很好的藉口:坐井观天。真的,我们就是下去以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
第2个回答  2013-09-22
不会?买一本书上面就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