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学习心态是什么?

如题所述

所谓学习心态,即是一种面对任何事情时(无论是好不是不好),均能以学习的态度来对待,并从中学习和进步,这样的心态,也就是空杯心态。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通常只学习自己认可的、喜欢的、凡不在这个范围内的,基本都会排斥,所以,学习的面就很窄。

仅有少数人能够在不舒服的情况下还在学习,从自己和别人的失败中学习,从自己和别人的自以为是中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身上皆有我可学习的部分,这样,进步的空间就大很多,也快很多。

学生的学习态度,具体又可包括对待课程学习的态度、对待学习材料的态度以及对待教师、学校的态度等。认识成分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或所学课程的一种带有评价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它反映着学生对学习的价值的认识,它是学习态度的基础。

人的心理活动的各种现象都是以心理状态的方式存在,或者说,人的各种具体的现实的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以至高级神经活动等,总是在一定的、具体现实的心理状态中被包含着和被表现出来。

因此,了解自己或别人的心理生活时,直接观察到的便是在一定情境时存在的心理状态,作为了解自己或他人心理活动的指标,心理状态具有明显的直接现实性。

/iknow-pic.cdn.bcebos.com/b90e7bec54e736d1dcc7384496504fc2d46269a2"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b90e7bec54e736d1dcc7384496504fc2d46269a2?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90e7bec54e736d1dcc7384496504fc2d46269a2"/>

扩展资料:

学生的学习态度,除受其家长影响外,更受到教师的影响。教师是教育者,处于为人师表的地位,因而他们的态度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形成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

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态度,即对所教学科的实用价值重要性的理解,在传授学科知识时表现出的热情,对学科进展成果的关心等,必然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态度。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如果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喜欢任课教师,认为该教师对学生热情、平等、关心,并且有很高的教学水平。那么学生就喜爱他所教的那门功课,乐意接受他所讲授的课程,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相反,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学生不喜欢某一教师,认为该教师对学生不友好、不关心、不公道,知识水平不高,学生就会对该教师产生反感、惧怕或抵触情绪,并进而发展到厌烦该教师所教的那门功课。

对该门功课的学习采取消极态度,如课堂上不愿听讲,对教师提出的课堂问题和布置的作业有时也不喜欢,甚至被拒绝。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则构成了学生与学习之间的障碍。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item/心态/978405"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心态">百度百科--心态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item/学习态度"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学习态度">百度百科--学习态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要稳定情绪 必须以下条件:
1.明确目标。将来自己究竟要干什么?只要自己的目标确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学习劲头自然就会有了,热情自然也就有了!
2.要实现将来的大目标,必须从现在起,逐个逐个地实现自己的小目标。在学校里,每天,每节课,每个单元,每个章节,半期,一期,一学年,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个阶段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你在各个时刻,各个时段都要通过最大努力去实现这一个个目标,这些,都是你的精神支柱,做到了,自然就有精神有热情了;
3.确保身体健康,勇敢面对生活,身体好,精神好,学习就有热情;
4.克服上课无聊:时常回顾奋斗目标,持之以恒地为实现这个目标为而奋斗!这样,你会觉得有很多事情该做,并且总想把它们一一地做好,你肯定就不会觉得无聊;若你的毅力不够顽强的话,那你就先尝试做笔记,尽量把老师讲的话记录下来,这样,你也会有做不完的事情,就不会觉得无聊,并且,通过长时间的锻炼,你的笔记能力就会培养得很好,可能学习兴趣也就会逐渐地培养起来!只要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好了,学习热情就会更好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24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它是学习力中最讲科学含量,最讲技术操作品质,其优劣程度决定着一个人学习的成败。”——哈佛学习格言

最想与大家分享的就是这句话。在大学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提高的是自己的学习力;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修炼良好的心态,这些才是我们能够受用终身的东西。^_^

下面随手写些东西,算不上什么学习心得,记录下来,希望能共勉吧!

『一』给自己找个目标。

世界之大,知识之广博,使我们很难成为那种极少有的全才,致使我们要在“得失”间衡量。经济学中,最根本研究的出发点也是源于资源的稀缺性。我们在大学的时间是有限的,那么如果可以尽早的就有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给自己个目标,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效率会更高,我们也不容易迷失方向,因为我们更有针对性,可以有选择的涉及相关方面的知识及准备相应的技能。

显而易见的,立志做学问和立志在外企工作的人,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的准备肯定是不同。相比之下前者会花更多时间去读书、做实验和思考、总结;后者则需要有更丰富的参加活动经历和更open的想法。

不管怎样选择,都没有好或坏的区别,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方向,坚持走下去,在大学中都会取得不错的结果。

『二』给自己找点压力。

好的环境,好的学习伙伴,好的师资力量,好的资源,这些都是很好的外因,可是真正让自己踏实的去学习的还是源于自己的心。

学习是一种心态,当我们意识到我们想学真正的知识,而不只是去混个大学的学士证书时,才真的能静下心来读书。有时候人会和自己妥协,告诉自己,做到这样就够了。但如果我们稍微往后面想一想,就知道现在的一些能力、技能的遗失,在以后人生路途中总要承担相应的后果——那时,我们就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弥补,或者已经因此而错失了很好的机会。就像无间道中一句话:“出来混是需要还的。”所以,常常给自己一个需要学习的动力,一点压力,告诉自己把握好现在!现的学习知识,锻炼能力,是为了以后的梦,为了以后的生活,所以必须要学点什么,给自己一个这样的心态,这种紧迫感,去积极的主动的学习。

『三』做个蜗牛吧。

一直喜欢这首歌:“……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照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有时候,我们该学会做个蜗牛吧,当我们发现自己那里不足,又迫切的想改善时,那时千万不要浮躁。因为很多知识、技能的积累是个有时点滴的过程(就像英语),一步一步的爬,最后才能“乘着叶片往前飞”。有这样的思想准备,给自己一个每天努力“爬行”的方向,习惯这种微小的步伐,不急于看到效果,当然最终时间的坐标轴上一定会看到递增线条。

『四』学习是一件终身的事。

可能当我们走出校园,形式上的学习终结了,但我们一辈子还是学生。直到生命和世界告别时,我们才真的结束学习生活。所以,不要妄想逃开学习,试着去找到里面的快乐,那里也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3个回答  2013-09-24
积极的态度
第4个回答  2021-01-1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