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是985吗

如题所述

南京邮电大学不是985,也不是211。学校前身是1942年创办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战时邮务总局干部训练班,历经“战邮”学校、山东大学邮电专科部、华东邮电学校等阶段,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建为本科高校,取名南京邮电学院,2005年4月更名为南京邮电大学。学校原为邮电部和信息产业部直属重点高校,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现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邮政局与江苏省)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2013年,原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正式并入南京邮电大学。2018年成为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

211工程和985工程简介

211工程,即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985工程,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985工程一期建设率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实施。

学院介绍

南京邮电大学,位于南京市,简称南邮,是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邮政局与江苏省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际电信联盟首个学术成员,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国际电信联盟亚太电信组织在华培训基地之一;是以电子信息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理、工、经、管、文、教、艺、法等多学科相互交融,本硕博等多层次教育协调发展的重点大学。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拥有仙林、三牌楼、锁金村、江宁四个校区。

院系设置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设有本科专业59个,29个院(部、中心)和1个独立学院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8月31日,学校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博士生、硕士生导师98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为60.67,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比例为95.70。曾经引进江苏省属高校首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有中国两院院士(含双聘等)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6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0人,国外院士5人、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7人。有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一大批教师作为会士、专委会主任、专家等活跃在国际电联、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通信学会、电子学会、计算机学会、自动化学会、统计学会等机构。

学科建设

截止2021年11月,学校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本科专业59个。有4个学科进入ESI,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1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9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级卓越计划专业8个。作为主要协同单位入选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作为牵头单位入选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有各类在籍生3万余人。

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电子科学与技术。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信号与信息处理。

江苏省优势学科(2个):信息与通信工程、有机光电子学。

江苏省重点一级学科(1个):信息与通信工程。

省重点序列学科(1个):智能电网与控制技术。

“十一五”期间江苏省重点学科(3个):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

校级重点学科(9个):英语语言文学、应用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教育技术学、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校级重点(培育)学科(8个):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设计学。

教学建设

截止2014年5月,南京邮电大学建有7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及建设点18个,国家级卓越计划专业8个,省级卓越计划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类)9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省级实践教育中心)14个。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自动化、工商管理。

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通信工程。

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及建设点(18个):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信息与计算科学、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英语等。

国家级卓越计划专业(8个):自动化、通信工程、光电信息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联合申报。

对外交流

学校自1990年起就成为亚太电信组织(APT)在中国的培训基地之一,二十多年来,共培训了27个国家和地区的25批学员。截至2013年末,学校已与12所外国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先后有近千名国(境)外专家学者来校参加国际会议、讲学和访问,共聘请30余名外国专家来校任教,共有28项学生交流项目,海外教育学院与纽约理工学院合作的通信工程、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通达学院与英国密德萨斯大学合作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共4个专业获教育部批准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3年实现研究生层次的留学生招生。

科研机构

学校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支撑条件。现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原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11个,中央财政专项实验室(含中央地方共建)79个。图书馆拥有纸质文献藏书量220余万册,其中信息、通信、电子等专业文献齐全、富有特色。

国家“111计划”:微纳器件与信息系统创新引智基地。

省级工程中心(4个):江苏省通信与网络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光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信息显示与白光照明工程研究中心等。

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江苏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2个):江苏农业信息化研究基地、江苏现代信息服务业研究基地。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培育点)(5个):产业信息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基地等。

校级科研机构:物联网与传感网研究院、电子商务与政务研究所、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信号处理与传输研究院、信息网络技术研究所、通信技术研究所、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光通信研究所、控制与智能技术研究中心、应用数学研究中心、数字媒体研究中心、微流控光学技术研究中心、信息法律与知识产权研究所。

科研成果

学校在现代信息交换与通信网络、移动通信与电磁兼容、信息理论与通信信号处理、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图像处理与数字视频技术、计算机通信与信息网络安全、光通信与光电子技术、量子信息处理、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非线性电路与智能优化技术以及人口学等研究领域有一定优势。2011年到2014年,承担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类科研课题2473项,发表学术论文7915篇,其中3389篇被SCI、EI、ISTP收录,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

学校物联网科技园“综合信息智慧服务平台”作为全省唯一高校代表参加江苏省政府2011年7月主办的全省企业创新成果展。

国际电信联盟(ITU)第18届全权代表大会上通过重要决议:邀请大学和科研单位作为其学术会员参加国际电联的活动。南京邮电大学向国际电联提出申请并得到批准,是世界第一个成为国际电信联盟学术成员的大学。

馆藏资源

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实行一馆三舍运行模式:三牌楼校区图书馆馆舍于1983年6月建成,使用面积7531平方米,阅览座位850个;仙林校区图书馆馆舍于2007年动工兴建,建筑面积33018平方米,阅览座位4250个,锁金村校区图书馆建于1981年,建筑面积约1400平米,现为中转书库。截至2020年10月,图书馆拥有纸质藏书253万余册、中外文期刊376种、电子图书83万余册,电子期刊287万余册、中外文数据库73个,自建了《大清邮政舆图》等特色数据库,并拥有大量的磁带、磁盘、光盘、音像资料等各种载体的文献资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03

南京邮电大学不是985大学,也不是211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南京市,虽然是非985、非211院校,但却是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国际电信联盟首个学术成员,并被称为同业界的“黄埔军校”。

南京邮电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是以电子信息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理、工、经、管、文、教、艺、法等多学科相互交融,本硕博等多层次教育协调发展的重点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的特点 

学校秉承“信达天下自强不息”的南邮精神,践行“厚德、弘毅、求是、笃行”的校训,发扬“勤奋、求实、进取、创新”的校风。

南京邮电大学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涵盖了理学、工学、法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其中通信工程是南京邮电大学的王牌专业,电子科学和技术专业也是被评为双一流中的一流学科。在第四学科评估中,有3个学科评为B+档,分别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还有软件工程评为B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评为B-档学科。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南京邮电大学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