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复出:央视终于“想通了”?

如题所述

10月26日,《金牌喜剧班》官宣了第一位“首席金牌导师”——陈佩斯。

“首席金牌导师”陈佩斯

海报发布后,陈佩斯立即成为“网络红人”,几乎完全抢走了《金牌喜剧班》这个节目本身的风头。很多人为此奔走相告,激动不已。网络上有关《金牌喜剧班》的报道,底下的回复几乎清一色的都是各种“爷青回”。

陈佩斯重返央视,当大家发现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陈小二”已经成了一个须眉皆白的66岁老大爷时,才意识到:他远离我们的视线真的已经很久了。

1

1954年2月1日,陈佩斯出生于吉林省农安县。他的父亲是著名老一辈电影艺术家陈强,因在《白毛女》中扮演黄世仁、《红色娘子军》中扮演南霸天等经典反派角色深入人心,而被称为“坏蛋专业户”。上世纪50年代,陈强随中国青年艺术代表团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访问、演出,因此给他的两个儿子分别取名为“陈布达”和“陈佩斯”。

陈强和陈佩斯

受到父亲的影响,陈佩斯小时候就对表演有着浓厚的兴趣。60年代时,他先后报考过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和总政话剧团,但由于当时恰逢“文化大革命”爆发,陈强被打为“黑帮”,陈佩斯也因“黑帮子弟”身份没有被录取。

直到197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招收新学员,著名电影演员田华推荐陈佩斯去试试。这一次,他顺利考上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但由于自身外形不算出众,加之父亲陈强当时还没彻底摘掉“黑帮”帽子,陈佩斯在八一厂也很难出头,只能演一些龙套角色。一直到1979年,他与父亲合作主演电影《瞧这一家子》,才算是渐渐在演艺界混出了点名堂。

《二子开店》中的陈佩斯和陈强

之后,陈强和陈佩斯父子又搭档出演了多部电影。在1982年的《夕照街》中,陈佩斯首次塑造了“二子”这个喜剧形象,并且之后又在《父与子》《二子开店》《傻冒经理》《父子老爷车》《爷儿俩开歌厅》等电影中连续扮演这一角色,形成了一个经典的喜剧电影系列。陈强和陈佩斯也因此成为中国电影史上著名的“父子黄金搭档”。

陈强和陈佩斯漫画

不过,真正奠定陈佩斯在喜剧界地位的,并不是他主演的一系列喜剧电影,而是他的小品。

2

陈佩斯在八一厂演员剧团时,由于他住的宿舍只有一台公用电话,而打电话的人又太多,经常需要排队。在一次排队过程中,陈佩斯结识了同为八一厂演员剧团演员的朱时茂。两人就聊了起来,并很快成为朋友。

陈佩斯和朱时茂

陈佩斯和朱时茂同年,朱时茂只比他小不到两个月。两人年龄相仿、人生经历相似、脾气也对路,因而格外投缘。彼时,朱时茂在圈内已是颇有影响的演员,之前更因主演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电影《牧马人》而成为无数女性心目中的“白马王子”。调入八一厂后,朱时茂想要寻求新的突破。而陈佩斯已在父亲的提携下出演了多部喜剧电影,在喜剧领域也算闯出了一小片天空。两人一拍即合,开始私下搭伙外出表演,积累经验、钻研演技的同时,也顺手赚一点“外快”。

真正的转机出现在1984年,那一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导演是陈强的老朋友黄一鹤。在之前一年,他执导的首届春晚已经获得成功,舆论界风评不错。因此黄一鹤打算再接再厉,在第二届春晚的节目上进行创新。“陈朱”这个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新搭档进入了他的视野,在春晚的筹备阶段,陈佩斯和朱时茂受邀加盟排演节目。

黄一鹤导演

陈朱二人经过反复商榷、修改后,拿出了《吃面条》这个节目。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吃面条》毋庸置疑是中国小品史上的经典之作,虽然情节简单,却自然而又有趣。但在当时,是否真的要上这个节目,春晚节目组犹豫了很久。毕竟在那个年代的眼光下:整个节目都没有什么深刻的剧情,所有“包袱”也都是毫无意义的笑点。一言以蔽之就是“除了好笑,毫无亮点”。

没错,在那个“政治正确”的年代,语言类节目首先要讲究的是“教育意义”,“太好笑”有时反而却是缺点。再者,当时虽然已经有了“小品”这种表演形式,但普遍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之前也仅仅是被作为一些艺术类院校的考试科目,从未在任何正式的晚会上演出过。

《吃面条》

最终,作为总导演的黄一鹤力排众议,拍板《吃面条》作为春晚正式节目亮相:“现在改革开放了,连香港的歌星张明敏都能上春晚,大陆的演员凭什么不行?真搞砸了,我负责!”陈佩斯和朱时茂就这样首登春晚舞台,而他们的表演也不负众望,成功做到了让所有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们捧腹大笑、前仰后合。该作品也成为当届春晚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

出道即巅峰,陈佩斯在《吃面条》中充分发挥出了他与生俱来的喜剧天赋。而由于《吃面条》是央视春晚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小品,因此陈佩斯也被公认为是中国小品的“开山第一人”,甚至可以说是重新定义了“小品”的概念。

3

凭借《吃面条》一炮而红的陈佩斯和朱时茂自此名扬全国,从此开始了他们在春晚的“黄金年代”。

《胡椒面》

一直到1998年,陈朱组合一共参加了11届春晚,在几乎整个90年代,两人都是春晚的人气王,堪称“霸屏”一样的存在。那时的小品舞台上群英荟萃:赵丽蓉、赵本山、黄宏、巩汉林、郭达、蔡明......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当时最受观众期待的,始终都是陈佩斯和朱时茂。

而陈佩斯和朱时茂也从未让大家失望过。《吃面条》开始,从《拍电影》到《羊肉串》,从《警察与小偷》到《姐夫与小舅子》......几乎个个都是笑料十足的经典之作。

1989年春晚的小品《胡椒面》中,陈佩斯和朱时茂全程几乎只用眼神和肢体动作交流,整个作品两人各只有两句台词,基本近似于哑剧。但两人凭借默契的配合,把人物心理活动和人物性格揭示刻画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现出了人物内心 情感 和思想活动的对比和冲突。而第二年的《主角与配角》更是被推为“神作”,其中陈佩斯贡献的“队长别开枪,是我”、“你朱时茂这浓眉大眼的家伙居然也叛变革命了”、“皇军托我给您带个话”、“你管得着我你还管得着观众爱看谁吗”......等“名句”,一直到现在都还为人所津津乐道。

《主角与配角》

在那个年代,陈佩斯和朱时茂的组合,几乎就是春晚的门面和收视担当。21世纪头十年,很多人说他们看春晚只为看赵本山,而在20世纪90年代,很多人看春晚,也只是为了看陈佩斯。他们当年到底有多火?“陈佩斯节目的那十几分钟,外面绝对都是静悄悄的,根本听不到爆竹、鞭炮的声音”。

1998年春晚,陈佩斯和朱时茂再次如约而至,表演了小品《王爷与邮差》。朱时茂扮演一个奉旨参加“万国运动会”的王爷,而陈佩斯则是跟着王爷来陪“洋人”跑步的邮差。小品的结局,是“邮差”跑了第一名,得到了洋人们的赞赏,兴奋地跟着王爷回北京去找慈禧太后领赏,留下一个潇洒的背影。

《王爷与邮差》

当时很多人都没想到,当这个背影再次转身,居然已经过去了20多年。

4

就在1998年,陈佩斯和朱时茂发现市场上出现了历届春晚小品合集的VCD,其中包括他们在春晚上曾出演的《吃面条》《主角与配角》等10个小品。而他们对此并不知情,完全是未经授权的。以为是盗版,谁知翻到封底一看,发行方竟赫然写着“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这是由央视全额投资的国有独资公司。

为了维权,两人找上门去。一开始,陈佩斯和朱时茂的态度并不强硬,完全是抱着“商量”的目的去的。两人表示:央视不必公开道歉,也可以不要经济赔偿,只需停止侵权即可。

陈佩斯和朱时茂在法庭上

陈佩斯和朱时茂打赢了官司,但此举无疑也宣告他们和央视彻底撕破了脸。1999年,两人本来已经投入到当年春晚的准备工作中,并创作了小品《江湖医生》。谁知就在春晚开幕前三天,突然接到导演组的电话,让他们撤换这个节目。在仅剩三天时间的情况下被要求更换节目,中心思想不言而喻。陈佩斯一怒之下,从此和央视决裂。

《好汉三条半》

此后,虽然陈佩斯本人一直否认被“封杀”一事,声言离开央视只是因为“理念不合”,但事实是他确实再也没有出现在央视的任何一个节目上。不仅如此,与广电总局“同气连枝”的各地方台,也纷纷选择“站队”到陈佩斯的对立面,甚至媒体都对他敬而远之。一时间,陈佩斯不仅失去了所有商演的机会,其他领域也开始“心照不宣”地给他脸色看。他投资和主演的贺岁片《好汉三条半》上映连续5天都达到20万元左右票房,却突然毫无征兆地被全国影院同步下线。严重的亏损直接导致了陈佩斯一手创办的电影公司关门大吉。

演员,顾名思义,就是靠表演吃饭的人。一旦接不到演出,演员的财路也就被切断了。一夜之间,陈佩斯从那个家喻户晓的“光头明星”突然就沦为了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光蛋。

陈佩斯曾坚信,凭借他的能力和人脉,怎么也不至于饿死,所以他并不惧被央视“封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自己确实低估了某些势力的能量。传说陈佩斯在最窘迫的时候,曾经翻遍了衣兜,连女儿上小学的区区280块钱都凑不齐。

不知在山穷水尽、灰头土脸地背着女儿回家去找妻子要钱时,陈佩斯心里是否曾泛起过“英雄末路”的感叹?

5

熟悉陈佩斯的人都说,他是个命硬的人,不会向命运弯腰。离开了屏幕,陈佩斯夫妻用多年的积蓄在北京郊区承包了一座荒山。两人在山里住小木屋、除杂草、植树、巡山、种菜、吃“大锅饭”,过了两年“土里刨食”的山民生活。

两年后,拿着荒山种树收入的35万元,陈佩斯重回舞台。不过不是小品,也不是电影、电视剧,而是之于陈佩斯是一个全新领域的话剧。2001年,他一手创办了“大道喜剧院”,并推出了个人第一部话剧作品《托儿》,讲述“爱情托儿”这个群体的故事,辛辣讽刺了现实中常见的很多弄虚作假的诈骗行为。

《托儿》

陈佩斯几乎把他的全部身家都砸进了《托儿》,对于他而言,这是一次近乎孤注一掷的赌博,不成功则成仁。幸运的是,他赌赢了。《托儿》首次演出就大获成功,仅演出30场就收回了全部投资,之后第一轮全国巡演拿下4000多万的票房,成为当年最叫座的话剧。

《托儿》的成功带来的意义是多方面的:陈佩斯不仅赚了钱,也标志着他转型的成功,还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当时已经沉寂很久的话剧市场。之后,陈佩斯得到鼓舞,又连续推出了《亲戚朋友好算账》《阿斗》《老宅》等多部话剧作品,都受到好评,其中《阳台》甚至被上海戏剧学院收入了教科书。

《阳台》

陈佩斯在话剧舞台上大展拳脚,而在另一个舞台上,观众们对于他的期盼,也从未消失。进入新世纪后,人民 娱乐 生活越发丰富,成了歌颂新时代的“传话筒”的春晚,也渐渐地开始越来越显得“鸡肋”,连赵本山都很难让观众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大众开始越发怀念陈佩斯,几乎每年年末,网上都会“流出”几份“内部人员爆料”的“春晚节目单”,而“陈佩斯”的名字,从来都没缺席过。

2004年,朱时茂接到了春晚节目组的电话,问他是否愿意再上春晚。朱时茂明确表示:要上的话,还是只能和陈佩斯搭档,只要陈佩斯同意,那就没问题。而陈佩斯对此的回应很坚决:“我们现在的演出计划排满了,连续三个月,真没时间!”

2011年,春晚导演哈文主动联系陈佩斯,邀请他参加春晚。但陈佩斯再次婉拒:“实在是太忙,好意心领了。”

陈佩斯并非还对那些陈年旧事耿耿于怀,他没说假话。那段时间,他一边忙于话剧的全国巡演,一边还要搞他的喜剧培训班,是真的忙得不可开交。

2015年,陈佩斯自导自演的电视剧《好大一个家》登陆CCTV1晚八点的“黄金档”。虽然央视在宣传这部剧时并未给予什么“特殊待遇”,但还是引发了不小的轰动。电视剧播出后的口碑一般化,但这毕竟是陈佩斯的身影自1998年春晚之后首度亮相央视,也因此被视为是双方关系缓和的开端。很多人因此又开始憧憬陈佩斯重登春晚舞台的那一刻的到来。

《好大一个家》

然而《好大一个家》之后,陈佩斯就再度在央视消失了。2019年,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大名再度出现在了一份所谓的“猪年春晚节目单”上,言之凿凿称两人将合作节目《猪联璧合》。虽然朱时茂很快发微博予以否认,但这也有力地证明:即使已经过去了20多年,但观众们仍然在渴望着陈佩斯的归来。

朱时茂的微博

如今,随着央视官宣陈佩斯将以“首席金牌导师”身份坐镇《金牌喜剧班》,这起“世纪大和解”终于还是来了。

陈佩斯已经离开江湖很多年,可是江湖上有关他的传说却从未消失。

6

二十多年的时间,足以磨平很多棱角。如今再去纠结陈佩斯与央视之间的恩怨情仇,早已没有意义。

在网络越来越发达的当今 社会 ,包括电视在内的很多传统媒体也愈发显得积弱不振。对于观众来说,他们想念那个一举手一投足都自带喜剧效果、全身上下“每一个细胞都会演戏”的陈小二;对于央视来说,他们打造的传承传统喜剧艺术的舞台需要一个有足够吸引力、能镇得住场子的“大咖”;而对于陈佩斯来说,“被消失”的这20多年间,他自始至终都不曾离开喜剧舞台,而他的心里,也始终牵挂着“一定要把喜剧艺术传下去”的执念。

网友在陈佩斯回归微博下的评论

正如陈佩斯自己对于参加《金牌喜剧班》的回应:“参加这个节目,是为了把我的喜剧理念传播出去。这跟我们每年举办一期喜剧培训班的目的一样,所以我把它当成是教学任务来完成。”

而央视态度的转变,也反映出了一个现实:央视并不是某个台长、某个导演、或是某个编辑的央视,而是大众的央视,它是属于全国人民的。在新时代,满足人民的诉求,反映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喜怒哀乐,这是央视作为国家媒体的责任,也是应尽的义务。邀请陈佩斯重出江湖,也可以看作是央视对这一时代要求的回应。

陈佩斯托我给观众带个话:阔别22年,他要回来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