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反感专家建议?

这届专家,在社交平台上总是与提建议直接挂钩。专家们的关注点深入生活各个角落,上至买房生育退休难题,下至吃饭喝水睡觉日常,简直比父母还要为我们操心。数据显示,吃饭、喝水作为最贴近普通人生活的话题,也是专家们提建议最多的领域。而在具有人群针对性的专家建议中,女性和年轻人格外受到关照。

第1个回答  2022-05-26
一是如今网络的便利让人们信息来源越来越广。角度的多样化让专家变得不再唯一,话语权也容易被稀释。

二是,如果以前因为消息不畅,那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大家都可以通过网络表达。专家不再是单向输出。普通百姓也可让专家思考。

所以你表达也不妨碍我表达,畅所欲言的时代也能让专家听到不同声音跟意见。其实也是一件好事。

过去有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说法,而现在由于信息更迭之快,年轻人更喜欢独立思考拥有自己的主见。
第2个回答  2022-05-26
并不并不是说年轻人反感专家的意见,专家的意见因为他们居高临下,他感受不到。别人具体的生活也没有考察过现实的现状,所以专家的话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不怎么样,但是一旦实行起来对嗯,受益的人感觉还是不是特别好,你不理想。专家很多话对于现实中的人其实根本就是不好的。
第3个回答  2022-05-26
首先,专家建议是在学习大量理论知识基础上,整合到一起的,大部分都是学者,知识分子,有的并未落实到实践中去。社会生活,芸芸众生,各行各业,总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没有经过实践跟时间的考验,是纸上谈兵。
年轻人在21世纪的今天,每天接触大量的流量信息,认知世界错综复杂,知识面广 圈子广,创新度高,然后专家学者的建议可能有用但并未与时俱进,思维受限。在多元化的世界,年轻人个性十足,都相对比较自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自然会结合自身经验跟思想去融合不同的意见,这就是每个人的经历会影响的东西。
第4个回答  2022-05-26
“专家建议得很好,下次不要再建议了。”“我这边建议,专家们建议的时候先和别的专家打一架。”

近日,伴随着“专家不建议年轻人掏空六个钱包凑首付”和“专家称买房比租房划算”两个看似两相矛盾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后,“建议专家不要建议”的话题也在同天登上了微博热搜,时至今日,其话题阅读次数已达6.9亿,讨论次数达10万次。

专家,顾名思义,是指在学术、技艺等领域有建树的专业人士。一般来说,专家的建议会更有权威性和可信度,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受。可网友为何会建议专家不要建议?在笔者看来,除了部分网友存在敌视专家、发泄情绪等不理性心理的因素外,专家所提出的部分建议本身也存在让人诟病的地方。

不可否认的是,最近专家提出的建议确实存在频繁“翻车”的情况。

哪些专家建议,获得了人们的关注?

这届专家,在社交平台上总是与提建议直接挂钩,各路KOL似乎把帮助专家上热搜作为绩效考核,每年年终盘点,就是看看谁上的热搜数量最多。

为了找到本届“最受网友关注的专家建议大奖”究竟花落谁家,我们查看了微博上与“专家建议”有关的话题信息。

从阅读量最高的话题来看,专家们的关注点深入生活各个角落,上至买房生育退休难题,下至吃饭喝水睡觉日常,甚至于洗头、制定新年计划等琐事也覆盖到位,简直比父母还要为我们操心。

其中,建议女性退休年龄延至55岁的议题获得最多关注。这些年来,延迟退休的话题一直讨论不休,到底什么时候能退休,作为关乎个人切身利益的话题备受瞩目。
第5个回答  2022-05-26
先是5月19日,“专家不建议年轻人掏空六个钱包凑首付”“专家称买房比租房划算”“专家称今年6到10月是购房好时机”,这三个与买房有关的话题同时上了热搜,随后,“建议专家不要建议”冲到热搜第一;

再是5月24日,“专家建议:不要多用空气炸锅”上了热搜,随后“建议专家不要建议”再次上榜,还有媒体设置议题“年轻人为什么反感专家建议”。


(图源:截图自微博)

尽管在第二个新闻中,有网友出来澄清说专家没有这样建议;涉事专家表示,没有接受过相关媒体采访。但这些声音几乎都被淹没在“建议专家不要建议”的汹涌舆情中。

网友们的态度明确:说得不好,下次别说了!

专家到底惹谁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