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虫字下面一个皿字是什么字

如题所述

● 蛊[2](拼音:gǔ)   影视作品宣传画繁体字:蛊  ◎ 传说中的一种人工培养的毒物和毒人,专用来害施盅人不喜欢的人:~惑。  ◎ 人腹中的寄生虫。  ◎ 毒害人之物:~毒。  ◎ poison;venom; harm;bewitch  张纲《中医百病名源考·蛊》云:“盖蛊病者,即今人所称之血吸虫病,病由入水澡浴,血吸虫尾蚴侵入人体所致之。……血吸虫病既为由血吸虫尾蚴侵入人体所致之病,则古所谓蛊病之常见症状,如心腹切痛、吐血下血等,当为血吸虫成虫及其虫卵寄生沉积在肝脏、门静脉、结肠、直肠所致之组织坏死,及血吸虫幼虫通过肺组织时产生之充血、出血等外在表现。……病以蛊称,本谓心腹切痛、吐血下血之疾,而亦即今人所称之血吸虫病者,此蛊之为名之本义也。”  血吸虫,古代文献称“蛊”或“水蛊”,多因皮肤接触了有血吸虫幼虫的疫水而感染。隋·巢元方等《诸病源候论·水蛊候》云:“此由水毒气结聚于内,令腹渐大……名水蛊也。”感染后,初期可见发热恶寒、咳嗽、胸痛等;日久则以胁下症块,臌胀腹水等为特征,后果较严重名词解释   动物蛊(1) 会意,从虫、从皿。本义:人肚子里的寄生虫  (2) 同 本 义 [parasite] 蛊,腹中虫也。--《说文》掌除毒蛊。--《周礼·秋官·庶氏》  (3) 又如:蛊慝(蛊虫引起的祸害);蛊证(腹内生虫的病);蛊毒(蛊虫之毒)  (4) 毒虫。传说取百虫于皿中,使互相蚕食,最后所剩的一虫为蛊 [the most poisonous insects who survive after fighting each other]。如:蛊虿(毒虫)  (5) 神智惑乱的疾病 [demagogic disease]。如:蛊疾(心志惑乱的疾病。多指被女性所迷惑而言)  (6) 传说中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 [cultured insect] 江南数郡有畜蛊者,主人行之以杀人,行食饮中,人不觉也。--《舆地志》  (7) 又如:蛊蛊(传说人工培育的蛊虫);蛊主(传说饲养蛊虫的人)  (8) 指与诅咒、祈祷鬼神等迷信有关的事 [superstition]。如:蛊气(施行诅咒术的邪气);蛊祝(用邪术诅咒害人);蛊师(迷信职业者。利用符咒等邪术为人安排吉凶祸福的人);蛊杀(蛊术杀害)  (9) 谷类中蛀虫所化的蛾 [grain moth] 谷之飞,亦为蛊。--《左传·昭公六年》  (10) 又如:蛊蛊(粮食中蛀虫所化的蛾)  (11) 指淫邪之事 [lascivious and depraved matter] 关其门户,用止狂蛊。--《太玄经》  (12) 一种腹部臌胀的疾病 [tympanites due to parastic infestation]。如:蛊膈(腹胀不思饮食的病);蛊胀(即臌胀病)  (13) 通“故”( gu)。故事、旧事、旧业 [story] 乃命五史以书五帝之蛊事。--《尚书大传》  (14)蛊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第十八卦。动词解释  (1) 诱惑;迷乱 [seduce;demagogic] 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孔某(指孔丘)盛容脩饰以蛊世。--《墨子·非儒下》糜费产业,蛊惑士女。--南朝梁· 刘勰《灭惑论》  (2) 又如:蛊丧(惑乱丧失);蛊溺(惑乱沉迷);蛊伪(蛊惑诈伪);蛊诱(迷惑引诱)。明 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皇帝曰:‘巡抚佥都御史可立厥治行劳哉,赐汝朱提文蟒。汝(袁可立)嘉而毛帅骄愎不协,蛊于兵,满蒲昌城袭报用敢献功。’”  (3) 用符咒之术毒害人 [injure dangerously by charms] 因诬言欲作蛊道祝诅,以菟为厌胜之术。--《后汉书·清何王庆传》  (4) 又如:蛊毒(毒害。用毒药害人,使人不自知);蛊道(指巫蛊咒诅之术)  (5)〈形〉通“痼”( gu)。疾病久治难愈 [chronic] 晋胥克有蛊疾,郤缺为政。--《左传·宣公八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0
蛊(拼音:gǔ) 
  繁体字:蛊
  ◎ 传说中的一种人工培养的毒虫,专用来害人:~惑。
  ◎ 人腹中的寄生虫。
  ◎ 毒害人之物:~毒。
第2个回答  2013-09-20
蛊(Gu)
第3个回答  2013-09-20
蛊 GU 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