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收掘来之食怎么解释?

如题所述

错误!盗泉,是泉名,孔子路过盗泉因讨厌那个名字,所以即使口渴也不喝,
不受嗟来之食不是“不收掘来之食”,这个出处好像孟子里说的,一个快饿死的人,就因为别人说:喂(嗟),来吃吧!就不吃那个人给的食物,饿死了。
有志气(志向)的人,口渴也不喝:盗泉的水,
有自尊的人即使饥饿要死也不会接受带有侮辱施舍的食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4-21
错误!盗泉,是泉名,孔子路过盗泉因讨厌那个名字,所以即使口渴也不喝,
不受嗟来之食不是“不收掘来之食”,这个出处好像孟子里说的,一个快饿死的人,就因为别人说:喂(嗟),来吃吧!就不吃那个人给的食物,饿死了。
有志气(志向)的人,口渴也不喝:盗泉的水,
有自尊的人即使饥饿要死也不会接受带有侮辱施舍的食物。

sarge919 - 助理 二级 的回答是对的,课文里有学过
第2个回答  2008-04-25
天气闷热,疲与赶路的孔子和众弟子们浑身汗土,口喝得厉害。如果此时有有一道清凉的泉水就好了。众人都在望梅止渴。然而,真是天遂人意,过了一会儿,孔子路过一座小山,山脚下正汩汩地涌出一眼泉水。这下人们都乐坏了。众弟子们纷纷奔过去喝水,又用碗把水盛来给孔子喝。

这时走来一个老乡,孔子就端着水向他打听泉水的名字。老乡说:“这泉啊,叫做盗泉。”孔子闻听此言,将水往地上一泼,命弟子们继续赶路。众弟子大惑不解,忙问其故。

孔子说,我不喝这泉水,是因为厌恶这泉的名字。有志者岂能与盗为武?

这就是孔子不饮盗泉的典故,它教导人们更应该弘扬社会正气,与偷盗、抢劫等不良行为斗争到底。

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道歉,饥民终究没有吃,最后饿死了。

“不食嗟来之食”就出自这个典故,它教导人们做人要有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也绝不能做出辱没骨气和志气的事情。
第3个回答  2008-04-26
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列女传》

曾子立廉,不饮盗泉。

――《淮南子.说林训》

二千五百年前,那是一个炎热的夏日,一丝风也没有,田里玉米的叶子都被太阳烤得卷了起来。

山东泗水县的一条大路上,尘土飞扬,来了一辆大车,一群儒生打扮的年轻人跟随车的周围。车上稳稳地坐定一人,看样子,五十多岁,两只眼睛明亮又深邃,留着飘洒前胸的长胡须,让人一看就知道他是个大智慧的学者。他就是孔子,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出生在鲁国陬邑。他自幼喜爱读书,虚心求教,孜孜不倦,而且精通六艺①,成为远近闻名的学者。孔子是个有思想有报负的人,曾在鲁国当了一段时间的官。但是由于不能尽展才华,于是辞官不做,率众弟子周游列国,希望找到英雄用武之地。上面的场景就是孔子在周游列国的途中。

言归正传,天气闷热,疲与赶路的孔子和众弟子们浑身汗土,口喝得厉害。如果此时有有一道清凉的泉水就好了。众人都在望梅止渴。然而,真是天遂人意,过了一会儿,孔子路过一座小山,山脚下正汩汩地涌出一眼泉水。这下人们都乐坏了。众弟子们纷纷奔过去喝水,又用碗把水盛来给孔子喝。

这时走来一个老乡,孔子就端着水向他打听泉水的名字。老乡说:“这泉啊,叫做盗泉。”孔子闻听此言,将水往地上一泼,命弟子们继续赶路。众弟子大惑不解,忙问其故。

孔子说,我不喝这泉水,是因为厌恶这泉的名字。有志者岂能与盗为武?

这就是孔子不饮盗泉的典故,我们今天的人更应该弘扬社会正气,与偷盗、抢劫等不良行为斗争到底,当然就更不能成为其道中人了
第4个回答  2008-04-21
有志气的人不会去喝盗泉里的水(因为它的名字),清廉的人不接受别人施舍给自己的食物!这是初中一年级上学期的一篇古文,原文应该是“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磋(cao)来之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