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如何看待中国与中国文化——《启蒙时代欧洲的中国观》读后

如题所述

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叶是欧洲历史上的所谓启蒙时代,在中国的对应时段大体是明朝末年到清朝嘉庆初年,下距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只有不到半个世纪。大航海以前尽管有著名的马可·波罗游历中国的记叙,但欧洲与中国文化多方位的实质性的接触毕竟是在西方势力东来以后的明清时代。在中欧文化交往初史上值得以浓重笔触记载的是来华传教士群体,他们是最早的认真研习中国语言文字.努力理解中国文化.在儒教和基督教之间寻找共同点的西方人。在那段中欧文化交往的蜜月时期,中学的西传占了更大的比重,所以被称为双方的交会隧道、友好的开端。更有的学者认为那些“草路蓝缕,以启山林”的传教士是走出中西方文化封闭圈、打破西方中心主义壁垒的先驱。因为是平等友好的交往互动,故又被有的学者称为是“双重的文艺复兴”。当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都非常遥远的中国知识经传教士的介绍在欧洲土地上迄通传播开后,欧洲各国各阶层人士有些什么反映呢?他们对中国的态度和评价又是如何呢?张著以宗教背景下的中国观、政治导向下的中国观与大众生活里的中国观三个部分架构作了全面的介绍与深刻的分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