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的生命周期是多少?

如题所述

甲醛的生命周期是3-15年。

在这想跟大家科普一下甲醛的标准,来源和危害:

1.甲醛标准

在国家颁布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甲醛含量是要≤0.1mg/m3,大于这个数值,就属于甲醛超标。而在实际生活中,如果有孕妇或者儿童的生活环境,一般应低于0.05mg/m3。

2.甲醛来源

大部分的甲醛,基本存在于房屋装修时使用的各种材料里,例如人造板材、胶黏剂、油漆涂料、化纤织物等。它是粘胶等化工原料所不可缺少的部分。

3.甲醛危害

高浓度吸入甲醛时会出现呼吸道严重的刺激和水肿、眼刺激、头痛…对于皮肤黏膜的刺激不容小觑!如果长期吸入甲醛,心悸、失眠、体重减轻、记忆力减退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症状会不断发生,对于特殊人群,更是杀伤力极大:孕妇长期吸入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死亡,男子长期吸入可导致男子精子畸形、死亡!!

1、当甲醛含量≥0.08毫克/立方米 会出现轻微至重度气喘

2、当甲醛含量≥0.1毫克/立方米 人会明显感到疲乏无力、身体不适

3、当甲醛含量≥0.05毫克/立方米 你的眼睛会刺痛难忍

4、当甲醛含量≥0.06毫克/立方米 咽喉肿痛、呼吸道各种问题便会显现

如果以上数据还不会引起你的高度重视,那么当甲醛含量≥30毫克/立方米时,结果竟然是:致人死亡!!所以,甲醛必须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20

甲醛的释放时间是3-15年

一般来说,板材的甲醛释放是从板材生产出来时开始计算。

在外界甲醛释放通道正常的情况下,板材本身的游离甲醛和自身结合态的甲醛会快速挥发掉,而甲醛挥发的速度取决于通道的大小和外部环境的温湿度以及外界的VOC的浓度,而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板材中甲醛的合成脂的老化,导致其基键断裂,形成新的通道,把原来闭塞的甲醛重新释放出来,而且同时会伴随依附于脂类基键上的结合态的甲醛,也会重新释放出来,在同等条件下,这就是甲醛释放速率不稳定的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冬季检测新房甲醛超标率没有夏季甲醛超标率高的真正原因。(北方地区除外,在冬天北方地区开通了暖气,房屋密闭,甲醛会处于爆发期)

而我们平时所说的甲醛释放期“3-15年”是指板材中的甲醛释放完毕的时间,最快3年释放完毕,最晚能达到15年之久。所以这个是个范围值并非一定是15年才释放完全,而纺织类的装饰品甲醛很快就释放完全了,水洗就可以了。所以说甲醛的释放周期的长短主要由家具的生产工艺、包边技术、新房的装修手法来决定的,以目前大众化的家具生产成本和工艺来说甲醛常温下持续释放的时间在3—15年范围内。

甲醛根据污染源的特点持续释放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沙发基本都是订做的,新家具甲醛释放严重;购买作为展示的样板沙发(在不损坏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降低室内污染。

有没有不含甲醛的人造板?

有号称不含甲醛的人造板,但它不能用于制作家具(强度不够)。 也有实木板材拼接成大张的,那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人造板,而就是实木,而木材本身就含有微量的甲醛,不存在不含甲醛的人造板,也不存在不含甲醛的家具,只是含量的多少而已,不含甲醛的木制家具属于商业噱头。

甲醛产生的主要来源是胶水,而所有的板材家具都需要胶水作为辅料,包括一些胶涂料从而导致甲醛超标严重,因而市面上有无胶不含醛之说法,胶水是家装污染的源头,而家具的制作,装修过程中会用到大量胶水。以建筑面积100平方米的房间计算,单单墙面批腻子就要用100公斤的胶。这100公斤的胶里就含有100克的甲醛,需要5000天才能挥发完。

题外话:古代的家具为什么不含甲醛?

因为古代有种鱼鳔胶是不含甲醛的,被广泛用于古代家具的制作中,作为榫卯结构家具的辅料,由于鱼鳔胶产量低,技术难度高,无法批量生产,在加上成本的控制,现在的家具厂基本都选用木胶粉,加水就可以使用了。

第2个回答  2019-10-17

对于室内甲醛的挥发周期,很多的报道和科学文献显示其长达3-15年,又有说8-15年,不管那个时限,甲醛的挥发周期都长得惊人,以装修完计,15年后几乎又要重新装修了。。还让人住不住了?为什么甲醛的挥发周期会如此之长?


向左转|向右转


一、甲醛挥发的特性是什么?

甲醛其实是一种较易挥发的物质,其挥发温度是19℃,在温度达到19度时,甲醛既开始挥发,温度越高,挥发越快。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结论:如果室内温度常年不超过19度,纵使家具、地板甲醛严重超标,也不用过多担心甲醛污染,除非你去舔甲醛家具、地板。

夏天是室内甲醛排放的高峰期,室内气温越高,甲醛超标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通常暖和的客厅、卧室是甲醛最易超标的地方。

二、甲醛的挥发周期长达15年是什么概念?

甲醛的挥发周期长达15年并不是指空气中游离的甲醛需要15年才能扩散,而是指家具、地板里的甲醛需要很长时间(15年)才以挥发干净。空气中的游离甲醛如果以无新挥发来说,在通风良好的情况下,不到一个小时即可全部扩散到室外。但是,甲醛是边排出边挥发的,这种绝对不计算新挥发的情况是不会出现的。

三、为什么甲醛的挥发周期会这么长?

在第一个问题里,我们已经知道甲醛其实是一种较易挥发的化学物质,那么为什么室内甲醛的挥发周期会这么长呢?原因在于室内甲醛的来源非常的隐蔽,比如木板的内层,壁橱的内部等等,木板切面的甲醛可能在几个月内释放到空气里,随着木板的磨损和折旧,新的切面会带来新的甲醛污染,导致了很长时间内,室内的甲醛总是在释放。从这个角度讲,室内甲醛的释放甚至是超过15年的。只是后期释放减少,不再超标罢了。

另外,家具表面的覆盖膜也会阻碍甲醛的释放,比如地毯、地膜、家具表面的油漆,让已经气化的甲醛缓慢的暴露在空气中,导致长期排放的形成。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6

答:甲醛的生命周期长达3-15年。

甲醛的危害

对长期居住其中的人体是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的,特别是家里有小孩子、孕妇等抵抗力比较弱的人群。

甲醛无色无味,但具有刺激性,浓度达到一定程度能感觉到鼻腔和喉咙刺激不适;

苯是芳香气味,另外苯的替代物甲苯、二甲苯也是有害气体,统称苯系物

扩展资料

家里的甲醛来自哪里呢?

1、各类装饰材料。例如白乳胶、泡沫塑料、油漆和涂料等。

2、各种人造板材。例如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总之,需要使用胶粘剂的板材,几乎都含有甲醛

3、家装纺织品。例如窗帘、墙布、墙纸、地毯、床上用品、沙发等。而且,越是色彩艳丽的纺织品其含有的甲醛越可能超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5-15
房子装修完,很多人都选择半年后入住,已让有害气体特别是甲醛挥发完。殊不知,甲醛的挥发时间长达15到20年,如果装修不当,装修完再怎么挥发也难保甲醛不超标。装修时如何防止室内空气污染? 许多新装修居民家中都存在空气污染现象,污染成分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和甲醛,前三种都容易挥发,甲醛最难挥发,挥发期会长达15到20年,一些装修不当的家庭甲醛甚至严重超标。甲醛对人的健康尤其是儿童的健康影响极大,严重的会引发哮喘和癌症。 那么,装修时为何会有甲醛污染,如何防范? 控制污染源:选用合格环保建材 要预防装修过程中的室内空气污染,首先要从源头上加以控制。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污染少的装修材料,是降低室内有毒有害气体含量的有效措施。譬如,选用符合环境指标要求的涂料和胶粘剂、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材料,能够大大降低室内空气中苯的含量;购买和使用经过专门烘烤处理的木材类产品,则可有效减少甲醛的释放。 为什么古代的家具不会存在甲醛超标问题?赵晓岗说,因为木材一般都是经水路运输,水会大量吸附甲醛,而且还会进行充分的烘烤,都有助于有害气体的挥发。而现代家具呢?原木都是集装箱密闭运输,运到家具厂后厂家一般出于家具产量考虑,也不会对木材进行专门烘烤,为了就能快出厂,会使用大量的胶粘剂,使得甲醛难以挥发,消费者买回家后很容易造成空气污染。 简约装修:避免污染的叠加 家庭居室装修应以实用、简约为主,过度装修容易导致污染的叠加效应。如,部分消费者给新居铺设实木地板时,还要在下面加铺一层细木工板,目的是使地板更加平整,踩踏时的脚感更好。从环保角度考虑,这种过度装修其实没有必要,一旦铺垫在下层的细木工板存在质量问题,甲醛等有毒有害气体会透过上层实木地板向外扩散、释放。那时,无论更换或拆除,消费者花费的成本都将很高。 赵晓岗说,有些家庭还喜欢在墙上贴上各色墙布、墙纸,以使居室更加亮丽,但其实也容易造成甲醛超标。为什么?因为贴墙布、墙纸需要大量的胶水,不仅不利于涂料、油漆中有毒有害气体的挥发,反而会吸附一些有毒有害气体。而且在装修时,一些装修公司都会送一些胶水给顾客,一些消费者以为得了便宜,但实际上有的胶水质量都不过硬,用了后危害更大。 通风加湿:有效吸附室内甲醛 加强通风换气,用室外的新鲜空气来稀释室内的空气污染物,使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降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是一种最简单、最快捷的家装污染防治方法。如果有条件的话,消费者还可以买一台加湿器放在家中,提高室内空气湿度,也能吸附掉甲醛。没条件的话,多放几盆水在家里也可以吸附掉甲醛,但过几个小时就要换次水,不然水中甲醛浓度过高就不会再吸附新的甲醛。刚装修完后,还可以铺些熟石灰在地上,或是买些活性炭放家里,也能很好地吸附甲醛。 想一次性吸附掉大量甲醛也有方法。装修后把房屋所有门窗关闭,然后通过加湿让室内空气湿度提高到80%,如此过了一星期后,甲醛超标如果不严重的话,一般都会控制到合格范围内。室内湿度达80%会不会腐蚀墙壁和家具。所以,一般也建议把装修完工期定在6、7月份,因为这时的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有利于甲醛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挥发。装修完工后,一定要找专业权威的机构进行检测与治理,确保室内环境合格后入住为好。 祝您愉快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