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中国有彩电了吗﹖

如题所述

民国时期,中国还没有彩电,中国在1970年生产出第一台彩电。

1958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北京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在天津712厂诞生。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在同一地点诞生,从此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的序幕。

1978年,国家批准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定点在原上海电视机厂即的上广电集团。1982年10月份竣工投产。不久,国内第一个彩管厂咸阳彩虹厂成立。

这期间中国彩电业迅速升温,并很快形成规模,全国引进大大小小彩电生产线100多条,并涌现熊猫、金星、牡丹、飞跃等一大批国产品牌。

扩展资料:

1973年的蜗牛事件,中国百姓推迟5年才看上彩电

为了“更逼真地反映领导同志的光辉形象”,国务院于1972年批准引进一条彩色电视机生产线,四机部代表团到美国康宁公司考察,回国前美国人给代表团每个成员送了一只精美的蜗牛。

江青接到密报后,到四机部大发脾气,说“这是美帝国主义向我们挑衅,竟敢污蔑我们是爬行主义”,指示外交部向美国驻华联络处发照会提抗议,把蜗牛送回去!经中国驻美联络处调查,蜗牛是西方圣诞节的传统礼品,寓意吉祥,没有快慢的概念;

美国人没有讽刺挖苦中国的意思,只是想讨好我们,希望我们买他们的技术。虽然中央政治局决定收回江青在四机部的讲话,但迫于江青的压力,已经无法按原计划从美国引进彩电生产线,只好又等了5年、多花近9000万美元改从日本引进。

为了一个虚妄的政治理由,中国百姓推迟5年才看上彩电,还多送了纳税人约7亿元人民币给日本。中国的彩电也因此走上日本的P制式,而没有走美国的N制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彩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1-08
民国时期,中国没有彩电。当时世界上也没有彩电,尚处于研发阶段。

彩电发展史:
1、世界:
1954年,美国得克萨期仪器公司研制出第一台全晶体管电视接收机。
1966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出集成电路电视机。3年后又生产出具有电子调诣装置的彩色电视接收机。
1972年,日本研制出彩色电视投影机。
1973年,数字技术用于电视广播,实验证明数字电视可用于卫星通信。

2、中国:

1958年9月2日,开始播送黑白电视,并建立了相应的电视工业。
1973年,开始试播彩色电视。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没有。

电视机的发展历史:
19世纪末,少数先驱者开始研究设计传送图像的技术。

世界上第一台机械电视
1880年,法国人莱布朗克提出使一个镜面在两个不同轴线上以不同速度振动,形成往返直线扫描,从而对图像进行分解和再现。
1883年,德国人尼普科夫提出了圆盘扫描法;
1897年,德国的布劳恩发明阴极射线管以显示快速变化的电信号;
1904年,英国人贝尔威尔和德国人柯隆发明了一次电传一张照片的电视技术,每传一张照片需要10分钟。

电子管电视
1923年,俄裔美国科学家兹沃里金申请到光电显像管、电视发射器及电视接收器的专利,他首次采用全面性的“电子电视”发收系统,成为现代电视技术的先驱。电子技术在电视上的应用,使电视开始走出实验室,进入公众生活之中。
1924年,英国和德国科学家几乎同时运用机械扫描方式成功地传出了静止图像。但有线机械电视传播的距离和范围非常有限,图像也相当粗糙。

电视机中的画面
1925年,苏格兰的贝尔德公开展示了他制造的一台机器,成功地传送了人的面部活动,分辨率为30线,重复频率为每秒5帧。从此,电视开始了它神奇的发展历程。
1928年,美国纽约31家广播电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电视广播试验,由于显像管技术尚未完全过关,整个试验只持续了30分钟,收看的电视机也只有十多台,此举宣告了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电视艺术的问世,是电视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1929年美国科学家伊夫斯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播送50行的彩色电视图像,发明了彩色电视机.
1933年兹沃里金又研制成功可供电视摄像用的摄像管和显像管。完成了使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至此,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型。今天电视摄影机和电视接收的成像原理与器具,就是根据他的发明改进而来。
1935年,贝尔德与德国公司合作,成立了第一家电视台,每周播放三次节目。1936年;英国播送当时全世界最清晰的公共电视节目; 1939年,美国播出固定的电视节目。人们的生活从此与电视产生了深刻而复杂的联系。

1938年,德国人弗莱彻西格提出三枪三束彩色显像管设想;
1949年,美国首次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只三枪三束彩色显像管;
1957年研制出全玻璃壳彩显管;
1964年研制出全玻壳矩形显像管;
1969年研制出黑底显像管使亮度提高了一倍;
1968年,日本索尼公司研制成一枪三束彩显管;
1972年,美国研制成功自动校正会聚误差彩显管。至此,彩色电视的发展进入成熟期。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电视机技术发展趋势将会出现以下十大特点:
1.两极化。一是微型化。液晶显像屏幕的微型机屏幕尺寸3.8厘米至3.9厘米,由阴极射线管显像的微型机屏幕尺寸在14厘米以下。二是大型化。如壁挂式薄型平板电视机,阴极射线显像大屏幕电视机和投影式大屏幕电视机等。
2.装饰化。电视机将以其精美的造型和装潢成为房间布置中漂亮的装饰品,并可替代壁画或镜柜等物。
3.数字化。出现用数字集成电路将模拟量变换为离散数字量的电视机。
4.系列化。是设计工作中强化质量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和便于售后服务的技术手段。
5.高清晰度化。原电视机屏幕的625根扫描线将增加到1250根,画面质量可提高100%。
6.立体声化。电视机具有双声道音响效果,音质可与激光唱片相媲美。
7.多频道化。可接收10个以上甚至上百个的电视台节目。
8.卫星化。通过户外特殊装置的天线,可接收卫星传送的数个、数十个,甚至全球的电视台节目。
9.日视化。经过对滤色器、显视屏改进后的电视机,即使在白天或阳光下,仍能收看到很明亮的电视图像。
10.新材料化。电视机内各零部件材料将更新换代,开发应用成本更低、性能更趋完善的新的替代材料。

1930年至1940年,是电视成型的时代。除了转播工程技术方面有显著改进外,电视已开始逐渐成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对电视的研究发展受到极大影响,几乎中断。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电视事业才开始在美国及其他国家蓬勃兴起。
1940年,美国古尔马研制出机电式彩色电视系统。
1949年12月17日,开通使用第一条设在英国伦敦与苏登·可尔菲尔特之间的电视电缆。
1951年,美国H·洛发明三枪荫罩式彩色显像管,洛伦斯发明单枪式彩色显像管。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1-19
没有,1939年世界上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出现,到1954年彩色电视机出现。
第4个回答  2013-01-19
没有,彩电是改革开放之后传入中国大陆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