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长大越不爱回家?

如题所述

因为这些亲人,往往不了解孩子。对,您没看错。我的看法是这样,父母和这些近亲,他们爱我们,可是却不了解我们。更可怕的是,他们自以为很了解我们。

父母和那些关心我们、爱我们的近亲,总以为对子女很了解,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喜欢什么样的伴侣,其实,他们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换句话说,是他们自认为子女喜欢的样子,去为子女找另一半。可实际上,孩子成年后,与父母和亲戚的交流,就开始趋于程式化,也就是说表面很亲密,在一起生活,看起来经常见面,但是却很少进行有效沟通。说的话都是日常生活的简单沟通,有深度的,触及灵魂的那种思想沟通,和父母、亲戚,似乎很难达成。

首先,两代人之间有代沟,价值观不同,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不一样,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沟通起来容易产生矛盾,说不到一块去。因此年轻人很难向这些长辈打开心扉,真实的想法不会和他们倾诉。因为说了他们也不理解,很可能还会干预自己的生活。所以父母和长辈们对于孩子,总是一厢情愿的,以自己的想法去揣摩。对于感情上的事,也同样如此。而这种揣摩往往是和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实际需要不一致的。

也许你会说,父母也年轻过,对于孩子的感情观,怎么可能完全不了解呢?可事实上就是这么拧巴。很多时候,父母会觉得自己在年轻时候,在感情上走过的一些弯路,踩过的一些坑,不希望孩子掉进去。正因为自己年轻过那些错误的想法,要帮助孩子及时纠正,所以他很可能会按照自己当下年纪对感情的思路,觉得找一个什么样的人更适合婚姻,更适合生活,去硬塞给自己的子女,还希望子女完全接受自己的情感价值观。

再有,年轻人都比较个性独立,不希望自己的隐私被这些长辈知悉,尤其是不希望父母和长辈亲戚再像对待孩子一样,对自己过分关注。尤其是对于情感这方面,很可能口是心非,向他们透露的并非是自己的真实现状和真实想法。

最后,我觉得很多年轻人对于父母或长辈亲戚介绍给自己的相亲对象,天然就持有抵触情绪和否定态度,认为他们根本就不了解自己,硬塞过来的这种相亲,纯属就是为了找对象而找对象,不重视自己、不尊重自己,那么找来的也不可能是什么合适的人。带着这种情绪去相亲,自然成功率也会大打折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2-07
为什么越长大越不想回家。

一、没攒到钱,却需要大笔花钱

工作了才发现赚钱难,攒钱更难。一个月几千的工资,扣除租房、饮食、必要购物等已经所剩无几,愈发觉得现在的自己更像生存而不是生活。即使你好不容易攒点钱回家过年,面对过年必不可少的红包,七大姑八大姨一堆亲戚与小孩们每个人意思一下,总得下来,你发现这些钱够你心心念念想买却舍不得买的东西钱。更可怕的是大多喜事会集中在春节期间办,这也意味着你得随份子钱,请帖到了,又不好意思不拿,积蓄被二次洗劫。除了这两项大支出外,还需要买礼物、置办年货……有的是你花钱的地方。慢慢地开始对类似“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话语发出冷笑,因为你知道这很难做到。

二、大型催婚现场

在外工作时,每次亲戚在微信群里催婚,表情包是可以帮我们掩护着,可以苟延残喘一段时间。但回到家就不一样了,展开的面对面“审讯”,除非你有遁地的法术,否则,你可就乖乖接受他们的安排吧。如若没有谈恋爱,恭喜你!你将拥有不间断的相亲“机会”。遇到的各种奇葩男生和奇葩条件,怕是出一本“相亲之奇葩遭遇大合集”是没什么大问题。如若谈了恋爱,她们就会花式催你带回家好让他们“鉴定”,旁敲侧击查你对象“户口”。越来越多的催促,越发麻木的自己,只有乐此不彼的亲戚们在耳边呱唧。

三、责怪不光鲜的自己

春运人潮人海,好不容易收拾好自己、调整好心态准备回家。在熬过车里的拥挤、推搡、吵闹,在下车后发现自己攒钱买的新衣服上多了一道痕迹,终于忍不住眼眶红了。质问自己为什么活得累也没大出息,明明不想回家,却饱含无奈。你怀念办公室里的干净整洁;怀念小出租屋里安静祥和。抵达家里,重新换上自己觉得很酷的衣服,父母催促着自己走访亲戚,爷爷奶奶嫌你衣服宽大,不像样;亲戚觉得你像买不起好看衣物的样子。丧气回到家中换上舒适的睡衣窝在被窝里,这时候父母会说你懒,让你出门社交;亲戚们会觉得你邋遢,委婉数落着你单身的理由。很累,你只是想让自己活得舒服点而已。

四、家里氛围差,没有年味

现在的公益广告做得都很催泪,尤其是“常回家看看”系列里那些父母的特写——殷切的眼神,落寞的背影,欲言又止的情态。年轻人终于回家,却低头玩手机的场景,也令父母相顾无言,唯剩长叹。可他们不知,有多少在外奋斗的年轻人,受着来自社会、工作的强大压力,把家作为全部精神的寄托,苦了累了受委屈了,就偷偷抹把眼泪,告诉自己下一个假期,一定要回家。回到家之后,却突然发现,心更空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