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35岁以后招工单位就不要了,35岁无业人员以后何去何从?

如题所述

虽然不是绝对,但确实是普遍现象,分析一下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35岁左右的人相对刚出校门的年轻人,无论是体力和精力没有明显的优势,在技能水平要求不不高的流水线工作上,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年富力强的。

第二,35岁左右的人已经是接近中年,成家有儿有女的占多数,家庭开支,家庭琐事都要分散不少的精力,而且对于薪酬特别敏感,维权意识也强,再也不是招之而来,挥之而去的愣头青,已经是不好糊弄的主了,企业管理成本将增加。

第三,35岁左右的人一般自视甚高,认为自身能力强,技术好,有经验,对职务上的升迁愿望也更为迫切,一般不愿意久居人下,短时间达不到岗位提升预期,很可能会再度跳槽,工作稳定性不比年轻人高。

第四,35岁左右的人有一部分是创业失败者,做过高管或者老板,为了生计,才重新打工。这些人能力较强,野心不小,还有一定的资源,对一些小微企业的老板可能有潜在的威胁。意识到这点的老板往往把其视为威胁,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因为不好骗了

从25岁参加工作到35岁被嫌弃只有10年,从35岁到65岁能领养老金却还有30 年,然而 社会 似乎对一个人工龄的后30年看得远不如前10年重要,实在畸形。

因为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

35岁以后招工单位不要的人,多数是个无学历,无技能,无专长的"三无”人员。因此,这类人要有紧迫感,危机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紧自我学习,参加升大专或专升本的学历教育,参加适合自己的技能培训,以提升自己的学历,使自己掌握专业技能,为招工和自谋职业打好基础。一般35岁以后,体制内的工作是难找了,但体制外的单位还很多,还是有就业机会的,关键是看你的学历和能力。在市场经济时代,只要你肯学肯勤苦,还可以自谋职业,挣到辛苦钱,如果有专长技能,一碗饭也是很香的。现在 社会 上有很多的35岁以上的自由职业者,有的只有初高中学历,但靠聪明的头脑和自己的双手,挣到了不差于甚至高于体制内人的收入,生活过的有滋有味。所以,35岁以后的人不要妄自菲薄,而应有足够的自信心,度过自己可能遇到的艰难岁月,去迎接美好的未来。

这个 社会 真她妈 搞笑 !大部分技术设计岗位35岁才是技术纯熟创新的时候,智联一些企业居然把搞技术的招聘年龄限制在30岁以下?20多岁你能达到专家级?你招的是天才少年吧!你直接校招不就完了吗?这些企业不去也罢!

出生到自费硕士26毕业,花费精力身体不说,金钱少说花费100万+,如果到 社会 用上十年就报废。算下买车买房子女教育生活费,然后上有老下有小的全靠你。如果35岁就报废,请问10年间一年需要出少钱才能出本,经济学家如果不解决这实际问题,恐怕人民要么越来越穷,要么越来越宅,最后不生育导致国退民贫!

企业人员要求年轻化,国家要求延迟退休,中年危机的人们正事顶梁柱的年龄,上有老下有小的。这种 社会 矛盾不可调和,三十五岁以后没有跳槽的勇气,有能力有技术的毕竟少数,多数人员从事着中层或者基层工作,一旦失业意味着家庭担子的加重,经济的失衡,找不到工作就像天塌了一样。所以好好珍惜现在的工作,多学习,加强自身的建设,夯实现在的基础,提高实力吧。除非自己做个小生意,或者去学学月嫂,家政一类的,这个就业机会还是很多,不怕辛苦,对行业不挑肥拣瘦的就还会能有新工作。

今年换工作,文职类别的,不是35岁的门槛,而是28岁的门槛,很多要求就是18到28周岁,还有更过分的是18到25岁的年龄段。

找了半个多月,我领悟了一个道理,没有特别能耐的人还是早做打算,不然35岁以后我们只能在超市里重逢了,收银员和理货员欢迎我们。

职场对待女性好像格外不够友好,很多女性学校毕业都已经二十四五岁了,结婚生子后已经二十六七了,有了孩子和家庭,对于工作更多的是想照顾到家庭,所以文职工作工资低,但是依旧是已婚女性的首选。企业考虑到这类女性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家庭上,对待工作精力不足,所以不给予机会。

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那会儿生完孩子八个月去上班,孩子搞了肺炎,领导说不就是肺炎吗,还要请什么假,现在的人真是娇气,我家孩子小时候肺炎就在家挂了两天水就好了,你请假没事,反正该扣钱就扣钱。当时心里很难受,感觉到同是女人,讲话也太不好听了。还有一次,同事的爷爷死了,请了五天假,他们那边的习俗就是要在家最少陪五天,然后那段时间公司也并不忙碌,经理打电话给她说又不是直系亲属死了,请那么多天假干嘛。

职场就是这样,毫无人性化,套用网上那句话,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总有人正年轻,你拿着老板一块钱工资,也理当被他人尽其用。韭菜怎么割的,一波又一波,你逃离了这个坑,立马有人填你的坑。我今年32了,内心惶恐啊。

日本75岁还在工作,中国35岁就被辞退,所以说什么中国缺劳动力的都是屁话,中国再少十个亿人口都嫌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