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你” 古文里怎么翻译

如题所述

汝、女、尔、若、而、乃、你、君、子

 一、第二人称代词,主要有“汝”、“女”、“尔”、“若”、“而”、“乃”。
1、汝:可译作“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2、女:用法同“汝”,可译作“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例: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尔:可译作“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例: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4、若:可译作“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例: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捕蛇者说》)
5、而:古同“尔”,可译作“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例: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
6、乃:可译作“你”、“你的”。
例:谁谓乃公勇者?(《史记·淮南衡山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7、你
例:你,亲人呼傍人之称。(《广韵·止韵》) 狐截尾,你欲除我我除你。(《隋书》)

注:女(汝)、尔、若可以作主语、定语、宾语。而、乃很少作主语,不能作宾语,一般只作定语。

8、君:尊称,可译作“你”、“您”。
例: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冬景》)君不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
9、子:可译作“你”、“您”。
例:富者曰:“子何恃而往?”(《为学》);子不闻藏书者乎?(《黄生借书说》);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故事两篇》)
注:“君”与“子”都是第二人称代词,而且含有敬意。“子”在古代专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相对而言,称“君”比较宽泛。

二、尊称代替第二人称,主要有“卿”、“公”、“足下”。但尊称不是代词,而是名词。

1、卿:可译作“你”、“您”。表示尊敬或爱意。
例: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除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宋定伯捉鬼》)
2、公:尊称,可译作“你们”,“公”后加“等”表示复数。

例: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陈涉世家》)
3、足下:可译作“你们”。
例: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02
古文的第一人称:朕、吾、我、予(余);都可以作主语、定语和宾语。
注意:朕----在先秦,一般人自称可用‘朕’/ 中古以前,‘吾’一般只能在否定句里作前置宾语 ,肯定句里一般用‘我’作宾语 / 中古时期“吾‘可作动词和介词的后置宾语。

古文的第二人称:女(汝)、尔、若、而、乃、
注意:女(汝)、尔、若 可以作 主语、定语、宾语。/ 而、乃 很少作主语,不能作宾语,一般只作定语。

古文的第三人称:上古汉语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而是用指示代词‘彼’、‘之’、‘其’来兼职。

注意: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没有数的分别,同一个词可用于单数,也可用于复数。第一、二人称代词后可加‘侪’‘属’‘曹’‘辈’,表示复数。
第2个回答  2012-12-01
尔、汝、若
第3个回答  2012-12-02
古文中:
有“尔”,如:“尔何人?”
有“汝”,如:“汝知之乎?”
第4个回答  2012-12-25
汝、女、尔、若、而、乃、你、君、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