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open(/www/wwwroot/www.wendadaohang.com/data/md5_content_title/44/4465afe064692874c4d57512b5212099.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www.wendadaohang.com/inc/function.php on line 2468

Warning: flock()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www/wwwroot/www.wendadaohang.com/inc/function.php on line 2469

Warning: fclose()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www/wwwroot/www.wendadaohang.com/inc/function.php on line 2475
宋词的发展脉络 - 44问答网

宋词的发展脉络

如题所述

宋代立国之初的半个世纪,词基本上是处于停滞状态。直到11世纪上半叶柳永等词人先后登上词坛之后,宋词才开始步入迅速发展的轨道。
词体进入晚唐五代以后,经文士的改造与加工而渐趋于成熟;又经“花间鼻祖”温庭筠的创造和南唐词人冯延巳、李煜的强化,进一步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和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
晏殊词写男女恋情已过滤了五代“花间”词所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而显得纯净雅致。如《浣溪沙[一曲新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与晏殊相比,欧阳修对词的新变成分要多些,主要体现在: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如其词《蝶恋花[庭院深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在此,晏殊、欧阳修提高和深化了词艺。范仲淹、张先等人则对词境的进行了开拓。范仲淹为词开辟了崭新的审美境界,也开启了宋词贴近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创作方向。
张先创造了不少脍灸人口的抒情写景名句,提高了词的艺术品位。用词应酬,扩大了词的使用功能;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加强了词的纪实性和现实感。使词像诗一样也具有表现创作主体自我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的功能。
到了宋初,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词至柳永,体制始备。柳词在词调的创用、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向的组合和题材的开拓上,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把词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学殿堂,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同时使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词世界,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
继元佑词人(苏轼,黄庭坚,秦观等一批人)而登上词坛的南渡词人在南渡以后空前地将词的抒情取向贴近了激烈变化的社会现实生活,从而扩大到社会化的民族心理、社会心声,加强了词的现实感和时代感,并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南渡词坛,以群体的力量和优势推动着宋词的发展。
12世纪下半叶,以辛弃疾、陆游、张孝祥等词坛主将为代表的“中兴”词人群把词的创作推倒高峰,空前地解放了词体,增强了词作的艺术表现力,最终确立了词体与五七言诗歌分庭抗礼的文学地位。多元化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规范并存共竞,是两宋词史上最辉煌的高峰期。中兴词坛,艺术成就最高、创造力最强劲并雄居词史艺术峰巅的词人,当数辛弃疾。他的词作,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独特完整的、丰富阔大的英雄的词世界,在词境上有着多方面的拓展,在词艺上也有多方面的创造和提高。
在此,张孝祥是南渡词人群与中兴词人群之间的过渡人物。他的名作《六州歌头》,把抒情、描写、议论兼行并施,其指陈时事的纵横开阖和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直接作了稼轩词的先导。
宋元之际的词坛,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创造活动的群体性,二是题材、风格的趋同性。
总体上看,宋末词坛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进展。只有吴文英在艺术(思维方式,章法结构)上有较大的突破;刘克庄在题材上有一定的拓展,在词中表现出一种及其可贵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类作品深化和提高了词的思想境界;其他词人主要是融合和深化。比较典型的是蒋捷,他融合了辛、姜二派的长处,而自成一家。宋末词坛是词史高峰状态的结束期,也是多种词风的融合期。宋亡以后,词坛上是一片苦调哀音,连刘辰翁词也是字字悲咽。唯有文天祥,以他那视死如归的崇高气魄、激越雄壮的歌喉,高昂地唱出了民族的尊严和志气,文天祥的高歌,给辉煌的两宋词史增添了最后一道辉煌。
词在宋以后并未完全衰退,到了清代,还呈中兴之势,但清词的各种流派都与宋词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清词的复兴,体现了宋词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1-28
宋词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

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

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非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错在一起的;就其发展演变的实际情况看,继承与创新也不是相互脱节的。

唐代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由于词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娱宾遣兴之作,故有“词为小道、艳科”、“诗庄词媚”之说。随着词的发展,经柳永、苏轼,逐渐扩大了词的题材,至辛弃疾达到高峰,成为和诗歌同等地位的文学体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1-28
三个阶段。
第一,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

第二,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

第三,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非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错在一起的;就其发展演变的实际情况看,继承与创新也不是相互脱节的。

唐代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由于词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娱宾遣兴之作,故有“词为小道、艳科”、“诗庄词媚”之说。随着词的发展,经柳永、苏轼,逐渐扩大了词的题材,至辛弃疾达到高峰,成为和诗歌同等地位的文学体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