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不是双关?

怎么个相关法?老师说是音的双关.可是我觉得是语意的双关.可以帮我解释以下吗?

是双关。

以蚕丝之“丝”暗喻思念之“思”,借助于谐音双关。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原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

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此诗即其中一首。

诗词赏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爱情诗,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全诗以句中的“别”字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极写凄怨之深、哀婉之痛,并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深切思念。诗中融入了诗人切身的人生感受。

作者简介

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1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双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这两句原来是说爱得很深。现用来表达一种伟大的奉献的精神.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7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今译〕春蚕临死才把丝吐尽;蜡烛烯成灰烬后,流下的烛泪才会干.
〔赏析〕这是李商隐诗中流传最广的写情名句.上句以蚕丝之“丝”暗喻思念之“思”,借助于谐音双关;下句以烛泪之“泪”来比方愁人之“泪”,形神极似.诗人巧妙地运这种高超的修辞手段,写出了人间的千古至情.春蚕吐丝,死后方尽,蜡烛流泪,泪干身灭,这种伴随着生命始终的缠绵之情,这种至死不渝的真诚执着的爱,的确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正因为如此,后人表示对某种事业或信仰的执着追求时,也常借用这两句诗.因而清人孙洙云:“一息尚存,志不稍懈:可以言情,可以喻道.”(《唐诗三百首》)
第3个回答  2008-04-05
是。“丝”与“思”谐音。这种以丝喻思的写法古诗中不胜枚举。泪既指蜡烛燃烧时融化后的蜡滴,也象征实际的眼泪。这两句诗巧用春蚕吐丝、蜡烛燃烧制造意境,表达了对爱情的坚贞不渝,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第4个回答  2008-04-05
是双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