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真的存在吗?

如题所述

“康乾盛世”是否存在其实是要看你是以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这件事了。如果和中国历史做纵向对比,康乾年间经济的确发达。但若和同时期欧洲各个国家做横向对比则差矣。

针对多年来对于“康乾盛世”的阵阵歌功颂德,有人反覆探索思考之后,提出一些实事求是的看法:所谓“康乾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止于乾隆退位(1796年)做“太上皇”,持续115年。某些学者作家们颂扬这百年辉煌的“康乾盛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将中国传统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创造了“历史奇迹”。经济增长,城镇繁荣,在当时世界上不失为一大国,但与世界的差距也正由此开始。我国著名的清史专家戴逸先生强调,“康雍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发展程度最高、最兴旺繁荣的盛世”,他认为这个时期“生产力高度发展”,理由是当时中国人口已有三亿,而西汉盛世时不过五千万;唐朝开元盛世也只有八千万左右。“

在马戛尼眼中的康乾盛世真相如此:“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人们衣善褴褛甚至裸体”,“象叫花子一样破破烂烂的军队。”“我们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抢着吃!”英使马戛尼当时就敏锐地察觉到了清朝的衰落,把满清政权看作“一艘破烂不堪的巨大船舰”,预言它将“不再有纪律和安全”。他形容满清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中国人”退化到了“半野蛮人”时代。

不但要在国内比较,还要到国际上比较。欧洲复兴以来,启蒙运动、体制改革、产业革命蓬勃发展,蒸汽机、纺织机、火车轮船、机械制造、现代工厂林立,就连相对落后的俄国也在彼得大帝时期向英法德学习,走向进步。而老朽的满清帝国却妄自尊大、闭关自守;在这“康乾盛世”几乎没有什么发明创造和技术更新。直到西方商船和兵舰前来敲开“满大人”锈蚀腐烂不堪的国关大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17
康乾盛世指的是清朝从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起,到嘉庆元年,白莲教起义爆发时止。其时间跨度110多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但只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即使如此,中国大陆、台湾等地的史学界及教科书中,仍然将康、雍、乾时期称为康乾盛世或康雍乾盛世。西方传统史学界亦提及这种说法,或称这段时期为"High Qing",即清朝高峰时期。康乾盛世由于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但却备受争议。史学家戴逸在肯定“康乾盛世”提法的同时,也曾指出其四方面消极因素:闭关锁国、重农轻商、禁锢思想、轻视科学,称之为「盛世的阴影」。。而到了乾隆后期,贪污腐化现象严重,有著名的贪官和珅。批评者认为,这期间,尤其是雍正、乾隆年间的「文字狱」压制了人民的思想,造成科学技术、思想与文学艺术的倒退。批评者提出的例子包括:科学技术方面:明清时期火器的使用以及接纳西方先进科技成果的态度天差地别;文化思想方面:明朝中后期蓬勃发展的人文主义思想被彻底扼杀,导致具有浓厚人文主义思想的中华文化逐步退化成为只会歌功颂德的奴性文化。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在《四库全书》的编纂中对古籍的大量篡改删除抽取销毁。吴晗曾经哀叹,“清人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 第一个对康乾盛世提出质疑的人大概是鲁迅,他看了外国人的一些记载,怀疑康乾盛世是文字狱吹嘘出来的。
第2个回答  2012-12-17
康乾盛世指的是清朝从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起,到嘉庆元年,白莲教起义爆发时止。其时间跨度110多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但只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即使如此,中国大陆、台湾等地的史学界及教科书中,仍然将康、雍、乾时期称为康乾盛世或康雍乾盛世。西方传统史学界亦提及这种说法,或称这段时期为"High Qing",即清朝高峰时期。

我们应以客观实际的态度评价这一时期的功过是非。“康乾盛世”固然是封建社会的又一次太平盛世、繁华高峰,但又是一个不完美的盛世。首先“康乾盛世”在中国历史的纵向看,其盛世规模只有量的增加而没有质的改变;其次,从世界的横向看,康乾盛世时期的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当时的经济生产总量仍高于西方,但是生产技术却相对落后了)、文化科技已经落后于西方,这是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没有出现的情况。   还有,盛世下的清朝有很多弊端:第一,为了限制明末以来土地兼并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发展及恢复农业生产,清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使得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压制;第二,大兴文字狱,残害大量文人学士,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民的思想,被欧洲人称为“中国的中世纪”。相比之下,当清朝吹嘘所谓“康乾盛世”之时,整个社会发展缓慢,欧洲世界却爆发了工业革命,科技文明跨越式向前发展,大清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差距越拉越大。 盛世滋生图
此外,还有改土归流,加强了国家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但却加剧了中央与少数民族的矛盾,引起了边民起义,此外,改土归流亦只流于形式,仅是“换了官名,人还在,一姓土皇”。   对“康乾盛世”的强烈质疑,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鲁迅先生,他严肃的提出,所谓“康乾盛世”是用文字狱吹捧出来的。而当前很多学者及国外权威史料都认为“康乾盛世”只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在英国使臣的眼里,“盛世”之下清朝发展缓慢,科技逐渐落伍:①思想方面 ,政府对汉族知识分子采取防范政策,大兴文字狱,肆意杀害文士,流放关外(著名流放地如宁古塔)的士人数以百计,严重制约了社会思想的进步;②文化方面,清朝统治者编修《四库全书》,虽然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作出了贡献,但在编修《四库全书》的过程中,清朝统治者又趁机销毁、篡改了大量不符合统治阶级观念的书籍;③外交方面,闭关锁国,“贸易繁荣”自然也算不上;④科技方面,轻视热兵器与科技,“科技发达”显然不是。也有些学者指出康乾时期的缺陷,比如马克思曾表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摘自度娘,希望帮到你。
第3个回答  2012-12-17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是我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
历史评价
  我们应以客观实际的态度评价这一时期的功过是非。“康乾盛世”固然是封建社会的又一次太平盛世、繁华高峰,但又是一个不完美的盛世。首先“康乾盛世”在中国历史的纵向看,其盛世规模只有量的增加而没有质的改变;其次,从世界的横向看,康乾盛世时期的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当时的经济生产总量仍高于西方,但是生产技术却相对落后了)、文化科技已经落后于西方,这是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没有出现的情况。   还有,盛世下的清朝有很多弊端:第一,为了限制明末以来土地兼并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发展及恢复农业生产,清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使得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压制;第二,大兴文字狱,残害大量文人学士,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民的思想,被欧洲人称为“中国的中世纪”。相比之下,当清朝吹嘘所谓“康乾盛世”之时,整个社会发展缓慢,欧洲世界却爆发了工业革命,科技文明跨越式向前发展,大清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差距越拉越大。 此外,还有改土归流,加强了国家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但却加剧了中央与少数民族的矛盾,引起了边民起义,此外,改土归流亦只流于形式,仅是“换了官名,人还在,一姓土皇”。   对“康乾盛世”的强烈质疑,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鲁迅先生,他严肃的提出,所谓“康乾盛世”是用文字狱吹捧出来的。而当前很多学者及国外权威史料都认为“康乾盛世”只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在英国使臣的眼里,“盛世”之下清朝发展缓慢,科技逐渐落伍:①思想方面 ,政府对汉族知识分子采取防范政策,大兴文字狱,肆意杀害文士,流放关外(著名流放地如宁古塔)的士人数以百计,严重制约了社会思想的进步;②文化方面,清朝统治者编修《四库全书》,虽然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作出了贡献,但在编修《四库全书》的过程中,清朝统治者又趁机销毁、篡改了大量不符合统治阶级观念的书籍;③外交方面,闭关锁国,“贸易繁荣”自然也算不上;④科技方面,轻视热兵器与科技,“科技发达”显然不是。也有些学者指出康乾时期的缺陷,比如马克思曾表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第4个回答  2019-01-29

唐太宗从来没有说过自己创造了什么盛世,只有康熙自己就说自己创造了盛世,实在是十分可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