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等渗性脱水的主要区别在于失水与失钠的比例、血清钠浓度和血浆渗透压。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高于150mmol/L,血浆渗透压超过310mOsm/L,常见于饮水不足、水源断绝或过度失水等情况。病理生理上,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引发口渴、尿量减少和可能的脱水热。防治原则是去除病因并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低渗性脱水则相反,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低于135mmol/L,血浆渗透压低于280mOsm/L,常见于消化道、皮肤或体腔大量失液后只补水未补钠。病理上,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可能导致细胞水肿和低血容量。防治时,需及时补充等渗或低渗氯化钠溶液,以恢复血容量。
等渗性脱水则是水和钠成比例丢失,血清钠浓度在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mOsm/L,常见于消化液丢失、大面积烧伤等。病理上,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但细胞内液变化不大。防治时,通常输注偏低渗氯化钠溶液以保持平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