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体现的哲理

如题所述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体现的哲理是阐明了读书与高雅气质的必然联系,凝练概括,深得读者喜爱。今天人们引用它来说明读书求知可以培养人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气质。也用来赞美别人学问渊博、气度不凡。

一、原文:

和董传留别

北宋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二、译文:

虽然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但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虽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花,但却有机会被那“选婿车”包围,让自己眼花缭乱。

得意时才可以夸耀于世俗,诏书刚刚到黄纸黑字擢升董君。

作品赏析和创造背景:

一、作品赏析:

苏轼的这首《和董传留别》可能不为普通读者所熟知,而其中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却广为传诵,原因就在于它经典地阐述了读书与人的修养的关系。

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读书视为积累知识、增长学问的有效途径。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尤其是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

二、创造背景:

《和董传留别》这首诗是苏轼罢官凤翔签判赴汴京,途经长安时,与朋友董传话聚临别留赠董传的。公元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

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董传时与之相随。董传当时在凤翔穷困潦倒,正准备参加科举考试,次年苏轼回长安后作此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08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当一个人饱读诗书、掌握知识时,气质自然会变得高雅、脱俗。这体现了读书对个人修养和内在品质的积极影响。

这句诗的意思是,尽管一个人的穿着可能朴素简单,但如果有深厚的知识和学问,那么他的气质就会显得优雅而光彩。它强调了知识的力量和读书对个人修养的积极作用。通过积累知识、读书学习,人们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培养高雅的气质,从而在社会中更好地发展和展现自己。

因此,“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诗表达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鼓励人们不断地学习、积累知识,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