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80年代我国最大贪污犯,为何审判时拒不认罪?

如题所述


此人是80年代我国最大贪污犯,为何审判时拒不认罪?
导语:历史上的贪官比比皆是,哪怕是富强繁华的当今社会也不可否认存在一些社会毒瘤,这些人时刻侵害着社会利益,有些甚至为了蝇头小利殃及无辜,今天小编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在新中国早期制度不完备时期诞生的一位最大的贪污犯。
才华横溢,但却鬼迷心窍误入歧途
她叫王守信,是一名普通的职场收银员,平时的工作就是收钱,所以会经手大笔资金,看着眼前的巨款,她慢慢萌生了邪念,一开始只是很少很少的拿,把工业用煤的双规价格截取一部分作为自己的利益,低风险高回报,这样的经济收入让她越发大胆起来。
凭借着自己优异的工作能力,步步升职,一度成为公司的经理,权力越大,她也就更加大胆,甚至还自己创造出了一条专门用来贪污的流水线,靠着这条线她贪了整整7年,总赃款超过了50亿,以至于成为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最大的贪污犯。
一家人“齐心协力”,纷纷锒铛入狱
在巨额赃款的背后,不仅仅是一个王守信在“作威作福”,其中参与的还有王守信的亲戚,在1979年被抓获之后,她的同伙自然也难逃法网,她的两个儿子分别被判刑4年及5年,儿媳妇7年,以及弟弟3年,妹妹2年。整个审判过程中最令人气愤的其实是王守信并没有供认不讳承认罪行,而是一口咬定自己并无贪污,甚至在庭审现场面对着严正的法官上蹿下跳,声称自己是被诬陷的,但确凿的证据摆在眼前,任何跳梁小丑都是个笑话。最终,王守信被判死刑。
寒风刺骨黄泉路,贪婪之路终无果
行刑当天,寒风凛凛,刺人脾肺,押送的警察见状,便将她的围巾缠到了她的头上挡风,算是给了这个贪污“大神”最后的人间温暖吧。
随着一声枪响,王守信在自己无力的辩护声中结束了自己肮脏的一生,自此,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最大的贪污案宣告结束。也正是自此之后,针对资金监控问题流动问题,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条例,完善制度,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人之初,性本善,有的人能做柳下惠面对诱惑不为所动,甚至和陶渊明一样能够不为五斗米折腰。人性中的贪婪是本性,但是正义却是选择!愿各位读者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恪守本心,做一个正义的人。
80年代我国最大贪污犯:法庭现场上蹦下跳拒不认罪,最后怎样了呢?
我们常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尤其是作为官员,更应该恪守本分,如果以权谋私做了贪官污吏,那将要受到历史的鞭笞。贪官犹如腐蚀社会的蛀虫,其危害不仅会对当下经济造成损失,还会诞生恶劣的风气影响,更是会动摇国家根基。唐朝《正乐府十篇·贪官怨》记载,"大者或宰邑,小者皆尉史。愚者若混沌,毒者如雄虺。"可见贪官之厉,如果不加以处置,势必会带来严重影响。
在我国80年代也有这样一个贪官,犯罪情节相当恶劣,被称为我国最大贪污犯,甚至在法庭现场上蹦下跳拒不认罪,至死不愿悔改。但法律是公正和严肃的,她最后依旧被判处死刑。这个人就是王守信。
01
王守信起初只是黑龙江省宾县燃料公司的一名收款员,虽然职位看似不起眼,但每天都要经受大额款项。即便如此,她前期却并没有私心,一直兢兢业业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单位的人事关系也相处较好,左右逢源,后来领导也看到了她的努力,于是将她提拔到公司经理一职,也算是跻身管理层了。
当上经理后的王守信由于周围环境影响,加上收入也有所提高,所以她一改往日朴素的作风,开始讲究吃穿用度,逐渐膨胀起来了。当然,在收入水平提高以后适当改善生活水平无可厚非,但王守信的用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她的收入承载水平,导致入不敷出。长此以往,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王守信开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02
一开始王守信只是一人作案,开设属于自己个人的小金库,将贪污受贿所得都放在这个小金库例里,在资金周转困难的时候就从小金库里调用,但由于王守信的用度日益加大,长此以往,小金库也无法满足她的野心。于是,王守信便联络单位内部人员,首先就是会计与营业部主任,俩人一起共同作案,与此同时还顺带拉拢了同单位的其他职工,间接架空了公司的财务。
在处理好内部关系后,王守信又开始向外扩展人脉,为了处理好良好的人际关系,她经常请客送礼,帮助领导解决各种棘手问题,使得各路领导都对她颇为信任,就这样,王守信把内外关系都打通了,想要利用职权之便在公司敛财也就更加肆无忌惮了。在之后的审查中得知,自1972年来到1979的短短七年时间里,王守信等人共贪污53万余元!这对于当时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了,相当于整个企业两年的全部资产。
03
王守信在1979年时被抓捕,面对铁证如山,她却始终不肯承认自己的罪行,一再为自己叫屈,说自己是无辜的。在庭审现场,听到法官宣告她被判处死刑时,王守信犹如跳梁小丑,在现场上蹦下跳,引起场面一度混乱,至死不肯认罪。但法律是严肃的,也是公正的,不可能因为罪犯的激烈反抗就改变判处结果。
由于王守信的犯罪情节严重,并且拒绝认罪,最后只能判处死刑。《论语·泰伯》记载,“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是王守信这样临死之前还不悔改,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过错,实在是令人愤愤。后来在行刑之前,法官命令她跪下预备行刑,王守信仍然挣扎反抗,不愿服从,最后只能让法警将她按倒在地,随后在寒风凛冽的枪响声中,王守信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也算是得到了她应有的结局。
王守信一案在当时引起的极大的轰动,也为也警醒了许多行走在违法犯罪边缘的人,都应该以此为戒,永不再犯。众所周知,无论是哪个年代,贪官都是国家的蛀虫,他们会不断啃噬国家根基。面对这样的人,必须予以处决,以儆效尤,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生活和百姓安定。
王守信的人物简介
王守信,是文化大革命中投机起家的、钻进党内的坏分子,20世纪70年代,原任宾县燃料公司党支部书记兼经理。王守信乘文化大革命混乱之机,靠投机钻营,打击干部群众,“造反”上台,当上宾县燃料公司经理。一手抓权,一手抓钱,不择手段地大量鲸吞国家财富。
80年代贪污犯王守信,私藏50万赃款拒不认罪,死前还上蹦下跳吗?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王守信还是一家燃料公司的员工,当时,由于我国的各个领域内发展水平都相对落后,因此,人们的生活条件也相对较差。在当时的社会中,虽然我国人民普遍过着清贫的生活,但许多人仍然为了祖国的发展而不断努力着。
在刚进入燃料公司的时候,王守信也和其他朴实的工人一样,每天都任劳任怨的工作。由于她工作认真又乐于助人,因此,同事们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人。在这种情况下,王守信自然也就成为了领导的提拔对象,随着王守信的不断努力,她也从一名底层员工逐渐成长为了公司经理。
然而,随着身份和地位的变化,王守信也开始堕落了。当时,由于她的收入比之前增加了很多,因此,她就开始对生活质量有所追求。在奢靡无度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之下,王守信在工作方面也开始变得马虎大意。随着王守信的消费观念逐渐变化,从前攒下的存款很快就被她挥霍一空,而此时,早就习惯了大手大脚花钱的她也无法忍受贫穷的生活了,在这种情况下,王守信就将心思放到了公司的公有财产上。
随着国内经济环境开始变得动荡不安,王守信也趁乱敛财,当时,她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将公司的财务纳为己有,并建立起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金库。后来,她还用大笔资金来打点各路领导,通过一系列的投机行为,最终,王守信成功上台,不仅掌握着公司的主要权力,更掌握着公司的经济命脉。
此时,她将公司中部分国营矿场的煤炭冒充成小煤窑的煤炭出售,以获取更多的财富。为了能够让贪污行为顺利进行,王守信也发挥出了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天赋,通过她的努力,无论是公司内部员工还是当地政府官员,都成为了帮助她掩盖犯罪事实的“同伙”。
然而,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1979年4月23日,在黑龙江省公安局经过了长时间的调查取证后,王守信的犯罪事实也被充分掌握,而当执法人员来到王守信的办公室时,她才知道自己的罪行早就败露了。当王守信被逮捕时,她还拒不承认自己的错误,直到被处以死刑前,她仍然上蹿下跳、拒不认罪。那个时候,绑在她腿上的铁镣一直撞击着地板,直到被法警强行按在地上,她才安静下来。据统计,王守信贪污和侵占的国家资产足足有五十万元之多,最终,1980年2月8日,这位罪大恶极的贪污犯在一声枪响后,也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