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管理金融风险

如题所述

面对多种金融风险,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应提高警惕,做好相应的准备,应对和化解可能出现的风险。金融机构需要加快提升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通过适当地提高资产拨备率、资产充足率等方式来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
如何有效管理金融风险:
1. 时间控制
在金融市场中,不论交易品种风险大小,只要未进入交易,"空仓"便无风险。然而,一旦入场交易,便时刻面临不同程度的风险。因此,控制入场交易的时间尤为重要。例如,一分钟内,黄金价格上升或下降10美元的概率有多大?答案肯定是不大,除非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概率极低。但如果是在1小时内,上升或下降10美元呢?这可能是经常发生的事。因此,我们得出结论:持仓时间越短,面临的风险越小;持仓时间越长,面临的风险也越大。要减小风险,需要缩短持仓时间,同时获利目标也必须缩短。
2. 仓位控制
一旦发现方向错误,要严格执行止损;当趋势已经非常明朗时,短线可以重仓,以60%-70%的仓位进场,快进快出。常有人问:什么样的仓位才算是合理?很多专业人士给出的答案是三分之一。假设你的账户里总资金量是300万,那么运用100万的资金建仓,剩下的200万作为后备资金。特别是在保证金交易中,这是作为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实际交易中,由于各个投资者的资金量和交易情况不同,如果都按三分之一仓位,墨守成规,显然不太合理。对于有丰富交易经验的人,在趋势已经非常明朗,胜算比较高的时候,短线重仓以60%-70%的仓位进场,问题并不大,可能快速获利很多。但这个前提是,一旦发现方向错误,要严格执行止损。
3. 技术控制
技术控制指的是运用技术分析工具,对行情进行综合分析后,设置科学的止损来控制风险。止损的目标是将每次的最大亏损锁定在能接受的范围内,避免重大亏损。在交易市场中,任何专业的分析人士都可能会有判断错误的时候,因为人毕竟不是神,无法对未来进行百分百精确的预测。因此,一旦发现方向判断错误,应及时平掉原来下错的单,虽然这样是亏损出局,但至少不会继续亏损,避免大幅亏损。这个市场不怕犯错,最怕拖!断臂很痛,但命还在!特别是新手,下完单后一定要养成跟着下止损的习惯。
如何有效管理金融风险2:
1. 加强和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强化金融稳定机制建设。
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尽快完善国家层面的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协调配合、互为补充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相关管理手段,为基层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的建设提供参照和标准,以此来统一和规范各协调主体不同层级的履职行为,增强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的执行力,同时实现不同层级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的纵向协调。
2. 完善金融稳定法律制度,积极构建“防火墙”。
以维护金融稳定为体系单独立法,对我国金融稳定的内涵、组织领导、参与部门、职责分工、责任追究等进行总体设计,规范金融监督管理者、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客户之间的法律关系。在此基础上对相关部门的法律规章逐一修订,细化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并与金融稳定总体法律保持衔接;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预警和评估体系,强化跨行业、跨市场、跨境金融风险的监测评估。只有通过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才能防范实体经济部分地区、行业、企业风险及非正规金融风险向金融体系蔓延,实现各部门、各层级金融稳定工作的统一性、主动性、协调性和有效性。
3. 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做到及时跟踪,及时预警。
应继续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根据金融体系金融主要参数,如信贷增长、资产价格、杠杆率等的发展变化情况,分析、判断系统性风险状况,并采取相应政策,平抑风险波动。同时,也应从微观着手,从机构自身角度出发构建风险防范的“内力”,如监管部门要督促金融机构加强内控和风险管理。
4. 推进风险补偿制度建设。
要构建危机管理和风险处置框架,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建设,风险补偿机制是建立金融稳定长效机制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在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我国金融业发展趋势看,逐步建立市场化的风险补偿机制,有利于防止金融风险在全社会的传递和蔓延,减少风险的破坏性和冲击力。
分析形成金融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现状的原因:
形成我国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金融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
2. 金融企业内控文化尚未得到真正建立,风险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3. 没有形成良好的控制环境。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体制不顺、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激励机制、大部分内控制度流于形式。
4. 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长期以来,很少金融企业对内部控制进行综合考察。没有严格的评价体系和制约机制,约束性不强。
加强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及防范金融风险的对策:
根据金融企业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和经验,对加强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及风防范提出如下建议:
1.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为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我国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统一规划和指导;推动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以及内部控制标准规范和评价体系的研究制定。
2. 加强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重点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
1) 完善董事会的工作机制,控制决策风险。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当然也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目标。在优化董事会的前提下,建立比较有效的决策机制,完善董事会工作机制,主要是:请专家进董事会,帮助董事会提高其决策的科学性;建立有效的决策咨询机构;建立重大决策委员会制度等等。
2) 加强以监事会为中心的监控体系的建设。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组成。监事会的监督权是法定的,代表全体股东来行使,监事会既独立于董事会又独立于经理层。监事会有较广的职权范围,发挥好监事会的职责,在科学的监事会运作机制下完成的使命,提高公司法人运行的质量。
3)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激励机制。
4) 培养金融企业内部控制文化。要使金融企业的所有工作人员都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理解和掌握内控要点,努力发现问题和风险,并积极参加内部控制,使金融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和文化。一个高效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的主要特征是对风险很敏感和了解,并将风险意识贯穿在企业所有员工的言语和行为中。
3. 建立健全风险识别、鉴定和评估体系。
1) 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建立覆盖所有业务风险的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
2) 应用以风险价值(VAR)为基础的风险管理方法来进行日常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并进行持续的监控和定期评估。
3) 要及时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情况,适时修改有关内部控制制度,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要求。
4.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操作系统,建立业务经营管理的“三道监控防线”。
1) 第一道防线:业务一线岗位实行双人、双职、双责操作,对于因业务需要而单人单岗处理业务的,必须有后续监督机制。
2) 第二道防线:以各部门、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为主。
3) 第三道防线:内部监督部门对各部门、各岗位、各项业务全面实施监督,使风险管理体系与业务管理流程相匹配。
加强和完善我国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识。研究内部控制,对于改善我国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保证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
1) 不确定性:影响金融风险的因素难以事前完全把握。
2) 相关性:金融机构所经营的商品—货币的特殊性决定了金融机构同经济和社会是紧密相关的。
3) 高杠杆性:金融企业负债率偏高,财务杠杆大,导致负外部性大,另外金融工具创新,衍生金融工具等也伴随高度金融风险。
4) 传染性:金融机构承担着中介机构的职能,割裂了原始借贷的对应关系。处于这一中介网络的任何一方出现风险,都有可能对其他方面产生影响,甚至发生行业的、区域的金融风险,导致金融危机。
表现:
金融风险是什么?金融风险是一定量金融资产在未来时期内预期收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对于金融经营,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学好如何去控制风险,规制金融风险隐患。
金融风险可以分为市场风险、制度风险、机构风险等等,但在我国最大的风险来自于传统体制的影响以及监管失效导致的违规。由于长期以来积累的体制性、机制性因素,包括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有企业建设资金过分依赖银行贷款,银行信贷资金财政化;再加上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不善,造成庞大的不良债权,导致金融资产质量不高。我国证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