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第二次攻打金国

如题所述

成吉思汗攻打金国时,金国皇帝昏庸,朝廷腐朽不堪,但并没有到摧枯拉朽的地步。

成吉思汗第一次攻打金国时,比较顺利地攻到了金国都城中都(今北京)城下,但由于对中都高大的城墙无计可施,不得不退兵。

时隔一年后,成吉思汗于公元1212年秋,再次出兵,第二次攻打金国。

这一次,成吉思汗受到的阻碍比上一次更大,在金国的土地上,他甚至一度停滞不前,不过,成吉思汗是一个善于利用机会的人,他抓住金国增加兵力的一个时机,用了一个小小的战术,就消灭敌人三万人。

成吉思汗是如何做到的呢?

有了第一次攻打金国的经验后,成吉思汗第二次攻打金国时,信心更足,他分兵多路进入金国境内进行骚扰,其目的就是为了让金国疲于应对。成吉思汗本人则亲自率领二十个千户两万人马,直接奔袭金国西京(今山西大同)。

攻打西京,是成吉思汗消灭金国的重要部署。将西京攻下后,成吉思汗就可以以此为基地,一步步将战场推进到中都城下。

为了能顺利攻下西京,成吉思汗准备得非常充分:

一是除了两万铁骑外,还带着几千人的工程部队,负责在西京城下制造各种攻城器械;

二是派出一支部队攻打德兴县(今河北涿鹿县),以牵制敌人的兵力,让金国其他城池的兵力无暇顾及。

即使如此,成吉思汗对西京高大的城墙也是束手无策。西京的城墙有一个特点,就是墙面是外倾的,攻城用的云梯等器械,根本派不上用场。

成吉思汗虽然一连斩杀了无数工匠,但都无法改变现状。

在西京骑虎难下的成吉思汗,让金国朝廷看到了机会。宰相奥屯襄自幼熟读兵书,他认为此时的蒙古骑兵已经士气低落,只要一支精锐部队支援西京,就可以和西京的守军内外夹击,将成吉思汗活捉。

金国皇帝完颜永济听了奥屯襄的建议后,龙颜大悦,让他从中都带了三万精锐,星夜驰援西京。

正在西京一筹莫展的成吉思汗,得知奥屯襄前来攻打自己,他不仅没有丝毫恐惧之色,还认为此时是打击金国精锐的最佳时机。

成吉思汗仅仅用了一个小小的战术,就将敌人的三万人马干净利落地消灭。

成吉思汗的战术很普通,是打埋伏战,一共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不让西京城里的兵马出城。

成吉思汗要想不被内外夹击,他必须保证西京城里的兵马不出城。

对成吉思汗来说,攻不下西京,但能消灭奥屯襄,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如何才能让西京按兵不动?成吉思汗仅仅用了500名蒙古骑兵与一万匹马,就将西京城困住。

成吉思汗命人将每匹马的马背上,都安装一个穿上盔甲的假人,并拖着树枝,每天在西京城外游荡,尘土飞扬中,西京城里的金国将士,根本无法看出真假,自然不敢贸然出城攻击。

第二个步骤:围攻奥屯襄。

为了能将奥屯襄引到埋伏圈,成吉思汗命令一小股部队去拦截。

双方刚一交战,蒙古骑兵惊慌失措地逃走。蒙古骑兵的狼狈相,让奥屯襄十分得意,他认为,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也不过如此,并没有传说中的厉害。

奥屯襄命令自己的部队,追上这支蒙古骑兵,将其歼灭。

诈败,是成吉思汗常常采用的方法,与敌人交战的时候,他往往会先派出一支部队进行试探性地攻打,能攻打时就攻打,不能攻打就撤退,绝不硬拼,当敌人开始追击的时候,就会利用骑兵行动迅速的特点,找到有利地形埋伏起来,等待敌人进入埋伏圈。

奥屯襄的三万人马在追击蒙古人的过程中,不能摆开阵形,进入成吉思汗的埋伏圈后,蒙古人从四面八方卷杀过来。金国人惊慌失措,纷纷撤退,互相践踏,死伤不少。

蒙古人擅长野战,仅仅三个时辰,金国的三万精锐全部被歼灭。

这一战,成吉思汗虽然未能攻下西京,但给金国的打击非常沉重,士气低落。最终导致金国投降。

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常常打胜仗,就是他善于随机应变,只要抓住机会,就能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