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曾经的农村“双抢”让70后80后回想起来依旧不寒而栗?

如题所述


想起一年一度的“双抢”,往事讲真不堪回首,不要说70、80后回想起来不寒而栗,貌似劫后余生,就连一辈子干惯了农活的40、50、60后,都觉得举步维艰,不堪重负,那种日子简直难熬到了极限。
一,劳力少任务重
我们生产小队总共男女劳力才80人,还包括放了暑假的学生们。
没有收割机,没有旋耕机,没有任何运输工具,仅凭手工割稻,肩挑手扛,10天之内要将20多万斤稻谷收割完成,并且晒干过风车风净纰谷,颗粒归仓。
10天之内必须将200多亩水稻田移栽任务完成。因为在这段时间必须抓住农时,以确保二季晚稻的丰收。
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双抢”。
二,时间安排紧凑
“双抢”期间几乎没有多少休息时间,早晨4点多就起床,5点钟就上工,一直持续到晚上7点半下工,晚上还得干2小时的夜活。
在田间忙活的时间最少14个小时以上,休息时间包括吃饭午休洗澡,拉屎撒尿,实际剩余时间不会超过9个小时,晚上最多休息时间不会超过5小时。
三,出工地点令人生畏①
每天弯着腰、躬着背,顶着炎炎烈日,烤着燎人的热浪,左手拿稻杆,右手拿镰刀,“沙、沙、沙”,一个劲地割个不停,汗流浃背如淋热雨,糟心的稻杆还时不时地扎在膀子上,那种揪心的刺痛,不是现代人可以忍受得了的。
四,出工地点令人生畏②
经过了热浪的烘烤,接下来就要给插秧的人免费泡脚了,烈日之下,40多度的高温,稻田里的水温也不下40度,尽管人的体温只有36、7度,下到稻田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想必不要头顶烈日,也会大汗淋漓,这种上烤下烫、全身冒汗,还有脚踝烫起的小水泡,背上晒起的水脓包,随手一抹掉层皮的滋味,当代也没多少人体验过。
五,出工地点令人生畏③
下到稻田烫得难受不说,还有可恶的蚂蟥,它可是真正的吸血鬼,被蚊子叮过的地方都下得去嘴,不知不觉不疼不痒中就背走了一包袱,多的时候小腿上就象挂钥匙,没和它打过交道的见到它都惊慌失色,更别说它还会吸人的血。
六,雷阵雨中抢收稻谷
天有不测风云,最糟心、最难受的还在后头,稻谷正晒着太阳,人们辛苦了老半天,大家身心疲惫,也没有降温条件,倒竹板上就呼呼大睡,天公的脸,说变就变,乌云密布,瞬时间,一声惊雷,狂风暴雨即将来临。
只听“嘟嘟嘟嘟”急促的口哨声,队长一声令下“抢收谷了啦!”,这时候即便是比什么都金贵的东西都不想要,也不想抢,只想美美地睡一觉,但是,为了集体的粮食不让雨水冲跑,纵使一万个不情愿,也得加入到抢收粮食的队伍中去。此情此景当代人也是很难体验到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