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年龄常识

如题所述

1. 古文中的年龄段分别是什么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耄耋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男孩8岁称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子12岁称金钗之年。 13岁称豆蔻年华, 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 至出嫁称梅之年, 至30岁称半老徐娘。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之年、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国之年、从心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90岁称鲐背之年, 80、90岁也合称耄耋之年 , 100岁称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属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2. 文言文中各个年龄阶段如何称呼 1.总角 古时幼儿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髻,称总角。 《诗经·齐风·甫田》:“总角卯兮。”角,小髻;卯,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 后人用“总角”代指童年。 2.垂髫 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 后因以“垂髫”指童年。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 豆蔻 十三四岁的少女。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4. 及笄 女子15岁。笄是古代妇女盘头发用的簪子燃源。 及笄,指女子至15岁时,把头发簪起,表示已成年。 5.破瓜 女子16岁。 古代文人把“瓜”字拆开,成为两个八字,因称16岁的女子为“破瓜之年”。谢词:“破瓜年纪小腰身”。 6.弱冠 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 《礼记·典礼上》:二十曰弱冠。晋左思《咏史》诗:“弱冠弄柔翰,卓荤观群书。” 7.而立 三十岁。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后因称30岁为“而立”之年。 8.不惑 《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言人到了40岁,社会经验较多,能辨是非。另外,强仕也指40岁。 《礼记·典礼上》。谓男子40 岁,智虑气力皆强盛,可以出仕。 9.天命50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10.艾 50岁。《礼记·典礼上》:“五十曰艾。” 孔颖达疏:“苍皮仿态白如艾也。”意谓老年头发苍白如艾的颜色。 11.花甲 60岁。以天干地支顺序组合为60个错综参互的名号而得名。 12.耳顺 60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 故称60岁为耳顺之年。 13.耆 60岁。 14.古稀 70岁。杜甫诗《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15.耄耋 老年。后来80、90岁为耄耋之年。 16.期颐指一百岁。《礼记·典礼上》:“百年曰期颐。” 期,需要;颐,调养、照顾。意为百岁老人需要后代养。 宋代17. 华诞 生日。华,光辉,光彩。 华诞即对人生日的美称。18. 悬弧之辰 男子生日。 古代诞生礼俗,生了男孩便在门的左侧挂一张弓——弧。后因称生男为悬弧,男子生日即称为悬弧之辰。 19.弄璋 男孩诞生。璋,一种玉器,为古代王侯所佩用。 《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司,载寝之裳,载弄之璋。”意谓希望所生的男子将来也能佩带玉饰,成为王侯。 后因称生男为:“弄璋”。 20.弄瓦 女孩诞生。 瓦,一种纺锤,妇女纺织的工具。《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衣之褐,载弄之瓦。” 意谓希望所生的女子将来能胜任女红。后因称生女为“弄瓦”。 3. 文言文如何说年龄 一.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岁至15岁——舞勺之年15岁至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 20岁(男)——弱冠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二.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 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不惑:指40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顺序组合为60个错综参互的名号而得名。计有功《唐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