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还有很多像钱学森一样的科学家,在外留学,不忘祖国,回国之后,呕心沥血

奉献着一生,课后查找相关资料。。写一篇简短的人物介绍。。。。200字左右

    钱学森

    钱三强

    邓稼先

    郭永怀

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21人是“海归”

1946年,22岁的朱光亚随师友赴美考察。美国的高科技水平强烈刺激了他,他决定留美攻读,并顺利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科研道路一帆风顺,没有让朱光亚忘记祖国,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更让他归心似箭。1950年初,朱光亚在返国途中联合51名旅美留学生起草了《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信中这样写道:“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

这是一群海外学子对祖国的炽热思念,更承载着一代知识分子强国富国的崇高理想。

胸怀同样的思念与理想,邓稼先回来了,钱学森回来了,郭永怀回来了,程开甲、王希季、吴自良、姚桐斌……一批各领域才华横溢的杰出科学家,回到了迫切需要他们的祖国。

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21人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的经历。他们中许多人舍弃了海外已有的优厚条件,义无反顾踏上归途。

钱学森为了回国,书籍和笔记本被没收,自己也被软禁数年;郭永怀在回国前当着众人的面,将十多年积累的未发表书稿统统付之一炬;姚桐斌、郭永怀、邓稼先等人回国后英年早逝,为祖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黄昆,物理学家,回国前在英国利物浦大学任职,已经在国际物理学界崭露头角。他与当代物理学大师玻恩合著的《晶格动力学理论》,是该学科领域的第一部权威专著和标准参考文献。1951年,黄昆回到北京大学,成为中国固体和半导体物理学奠基人之一。他荣获了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徐光宪,化学家,195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他创建的稀土分离理论和技术,使我国实现从稀土“资源大国”到“生产大国”的飞跃,提高了我国稀土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他是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师昌绪,材料科学家,回国前受聘于麻省理工学院。1955年,他冲破阻碍回到祖国,成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在鞍钢工作组的负责人,此后,他主持研制出多项国家急需的战略材料及部件。师昌绪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吴孟超,肝胆外科专家,他是马来西亚华侨,却成了新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他是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吴良镛,建筑学家,1950年从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毕业后,回国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他是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还有数学家吴文俊、气象学家叶笃正、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闵恩泽、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爆炸力学专家郑哲敏、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程开甲、我国化学激光的奠基人之一张存浩……

一个个名字,代表着一座座丰碑,祖国从来没有忘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05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他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邓稼先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3-23
钱三强
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毕业后,担任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严济慈所长的助理。翌年通过公费留学考试,进入巴黎大学居里试验室做研究生。

李政道
1946年赴美进入芝加哥大学,师从费米教授。1953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主要从事粒子物理和场论领域的研究。他开辟了弱作用中的对称破缺、高能中微子物理以及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物理等科学研究领域。

陈寅恪
有阅读、梵、英、法、德和巴利、波斯、突厥、西夏、等八种语文的能力。国学基础深厚,国史精熟,又大量吸取西方文化,故其见解,多为国内外学人所推重。

詹天佑
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他曾提出“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的口号,代表了炎黄子孙百折不挠、永不屈服的高尚的民族气节,永为后世楷模。
我前几天刚做呢!
第3个回答  2012-12-05
u追问

第4个回答  2012-12-05
发光追问

不知道,就别乱打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