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如题所述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严格遵守并落实教学常规。教学常规是学校推行教学的保障,是教学之本。
教学一定是一个循环,讲—学—练—考—补,从章节到单元到整本书,从小循环到大循环,这样,知识才能从老师的讲到学生的学,到最后的消化。任何老师都要遵循这一规律,我们都要严格遵守教学常规,一点都马虎不得。
教学一定是抓出来的——抓课堂,抓纪律,抓时间,抓落实。当老师,这是个基本道理,要想最后有好的教学结果,就必须要抓住这几个关键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02

1.教师的学术业务水平

如对教材内容的熟悉程度,对重点、难点掌握的准确程度,组织课堂讨论、选用编写教材、选习题及试题的水平等方面。

2.教师的教学方法

如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讲授方法是否恰当,是否结合学生实际,是否达到教学大纲要求及能否妥善组织各个教学环节,承前启后及启发式教学方式运用得如何,表达与板书是否清楚与有条理。

3.教师的教学态度

如是否认真备课,是否执行教学计划,能否不断改进教学、更新教学内容,能否既教书又育人。

4.教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整个教育的主旨,也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5.培养学生具有自我约束的能力。

自我约束能力,也就是要学生有自我教育的本领。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必须是一个具备足够的自学能力的人,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自我教育的人,否则,算不得是个优秀的学生。作为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自己去学习、去研究、去掌握,去掌握更多的知识。

人类的知识财富,其积累主要不是机械相加,而是发展演进的,由此,学生对于现代的知识,绝不可“光知守而不知变”,一定要多看书,在接受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有所发现、有所改革、有所创新才是。这种发现、改革、创新,是别人不能代替的,必须在自学过程中逐步达到这样的境地。

扩展资料:

教育质量是指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程度。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教育制度、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过程等的合理程度;教师的素养,学生的基础以及师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程度。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

衡量的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前者规定受培养者的一般质量要求,亦是教育的根本质量要求;后者规定受培养者的具体质量要求,是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

《教育大辞典》的解释:“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衡量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前者规定受培养者的一般质量要求,亦是教育的根本质量要求,后者规定受培养者的具体质量要求,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

教育质量有宏观与微观之分。从宏观层面看,教育质量即整个教育体系的质量,也可称之为“体系质量”。所谓体系质量实质上是指其与系统规模、结构和效益等之间协调问题。也就是说,它以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是否协调一致为标准。什么时候系统各要素之间协调一致,什么时候就表现出较高的体系质量。

微观教育质量“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是指“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程度”,其“衡量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前者规定受教育者一般的质量要求,亦教育的根本要求;后者规定受培养者的具体质量要求,是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

参考材料

百度百科-教育质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6-06
“谋教育科学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为进一步落实质量是核心的办学理念,我认为应从下列几方面下功夫。
  一、向课堂管理要质量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各科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45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提出实施“有效课堂”理念,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第一,把功夫下在课前。教师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仔细备课。坚持集体备课。备详细教案、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必须严格做到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资料、测验考试和教学目标的六统一。
  第二,把力量放在课内。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则:(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
  第三,把补困放在课后。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现实的,总会有一些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跟不上其他同学。教师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
  第四,精选课堂教学例题、习题、作业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例题、习题和学生作业题做到精选精改,有必要的评语,注重激励,提高效率。
  二、加强对年轻教师的管理。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学管理的生力军。
第3个回答  2018-03-19

一、教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整个教育的主旨,也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在语立、文教学方面,鉴于语文学科是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为特征的学科,我认为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须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养成习惯。现在的学生只去记知识,但是不会用知识。就拿这次模拟考试来说吧,其中有“我们学校这次举行了很多活动”一句,有绝大多数学生做错了,可我平时在词语搭配中讲过“活动”要和“开展”搭配,可才实际应用就不会了。所以在“知识”与“能力”之间,必须以“养成习惯”为桥梁,认真抓好“养成教育”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培养学生具有自我约束的能力。

        自我约束能力,也就是要学生有自我教育的本领。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必须是一个具备足够的自学能力的人,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自我教育的人,否则,算不得是个优秀的学生。作为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自己去学习、去研究、去掌握,去掌握更多的知识。人类的知识财富,其积累主要不是机械相加,而是发展演进的,由此,学生对于现代的知识,绝不可“光知守而不知变”,一定要多看书,在接受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有所发现、有所改革、有所创新才是。这种发现、改革、创新,是别人不能代替的,必须在自学过程中逐步达到这样的境地。但是现在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在老师面前还看看书,一旦老师离开教室,学生也就离开了书本,他们根本没有明确学习目的,玩心较重,再加上他们遗忘得快,造成了在这次模拟考试中许多我讲过的内容,而且是他们记过一遍又一遍的都失分,而对于有约束能力的学生,在考试中理所当然地取得了好成绩。所以我说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

 三、搞好课堂教学。

       教师的教学应以课堂教学为轴心,教师应使课堂教学富有知识性、趣味性,语言要有激发性,更要有激情,教师上课有精神,学生回答问题也有精神。教师要为课堂渲染一种气氛,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调,从而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上好每堂课。提高课堂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 教师应采用各种方式、手段,用较少的时间和较少的精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变得至关重要: 

  1、吃透教材,明确目标。古人云“不前深渊,不得其珠。”,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实现课程目标,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凭借和依据。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素材选择、教学要求和呈现方式等方面与原教材相比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材的变化促使教师必须走进新教材,必须认真研究、深刻理解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切实把握教学的总体目标与阶段性要求,只有如此,才能找对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2、从学生出发,做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对教学内容的深层理解和对学生学习情况认真分析的前提下,对课堂教学如何展开,提前进行思考与设计。只有很好地了解学生,才能作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生理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分析学生现有知识水平。
3、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把有意义接受学习和有意义探究学习相结合,防止机械接受学习和机械探究学习。 “学”与“导”相互结合,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顺利地达成学习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营造主动学习氛围。
《新课标》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课堂教学自始至终伴随着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因此,教学中,我们教师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逐步实现由“教师说”向“学生说”的转变。
4、运用多媒体辅助提高课堂效率。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由静态变成动态、将为抽象化具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较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全面、和谐、愉悦、高效地完成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困惑处采用恰当方法及时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又少走弯路,提高学生理解的能力。介入多媒体教学,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也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
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后进生之所以成绩欠佳,总是有各种原因的,比如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缺乏兴趣,主动性差;学习能力弱。 后进生是很多教师最头疼的一个群体,总是因为这一群体,影响整体的教学质量,所以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后进生,他们最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关爱。教师应转变自己的观念,对待学习上的后进生,要充满信心,满腔热忱地、科学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一旦他们体验到被爱的感觉,就会亲其师,信其道。
1、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转变后进生自卑心态。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之间拉大智力差距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智力本身,而是自身学习欲望、毅力、自信心等在内的非智力因素。因此在调动学习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工作中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教师应通过研究每个学习后进生的特点,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帮教计划。除了在学科知识点上及时进行补缺补差外,还需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后进生的意志和毅力。
2、赏识教育,点燃希望的火花。每个后进生的身上都会有闪光点,教师要善于捕捉,学会赏识。通过赏识教育,让后进生们看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希望所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有针对性的创造机会和条件。因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当后进生运用教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取成功时,内心会萌发一种快感和强烈的学习兴趣。
3、家校联动,携手并进。家庭教育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使学生在家中也能得到相应的帮助与督促。如:协助家长为孩子制定一份详细的学习时间表,提醒学生在家合理分配时间;
总之,我总认为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想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爱上学习,同时对于教师来说,上课也变成一件有趣的事;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才能调动大多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2-08

如何提高听课效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