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哪些写了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

如题所述

1、“五岭逶迤腾细浪”:五岭,即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

2、“乌蒙磅礴走泥丸”:乌蒙山。

3、“金沙水拍云崖暖”:金沙江

4、“大渡桥横铁索寒”中“大渡河”:大渡河。

5、”大渡桥横铁索寒“中“”铁索寒“:泸定桥

6、“更喜岷山千里雪”:岷山。

原诗:

《七律·长征》现代: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释义: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扩展资料:

众所周知,毛泽东长征中的许多著名诗篇都是在红军进军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触景生情而写成的。如《忆秦娥·娄山关》、《念奴娇·昆仑》以及《清平乐·六盘山》等等。《七律·长征》也是这样。

1935年9月17日凌晨6时左右,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同时从前方传来追击敌残部的红四团在岷县大草滩村取得战斗胜利的喜讯。在这样的情况下,毛泽东随一军团翻越大拉梁。大拉梁位于岷县、宕昌、迭部三县交界处,也是岷山山脉与秦岭的交界。

也许是因为它大部分位于岷县境内,自古以来人们就习惯地将大拉梁称为岷山。翻越岷山后,红军终于摆脱了雪山和草地,告别了风餐露宿、荒无人烟和吃草根树皮的原野生活。红军将士们就像将要回家一样,下山时像潮水般涌下去。在这样的情况下,毛泽东触景生情,诗兴大发,有可能开始对这两首诗词打腹稿。

1935年9月19日下午,毛泽东率领军委纵队和一、三军团到达岷县旋窝村。当晚,毛泽东住在村民韩启明家的草屋里。旋窝村位于甘肃省岷县城南20公里处,是岷县麻子川乡所属的一个自然村。毛泽东到达旋窝村之后,有了将《七律·长征》腹稿写下来的条件。

而在离开旋窝村后,毛泽东于20日到达哈达铺,即着手全军整编工作,23日后又昼夜行军,强渡渭水,召开榜罗镇会议,直至29日进驻通渭,一路时间和环境又相对倥偬。因此笔者以为, 《七律·长征》很有可能就是写作于岷县旋窝村,时间当为1935年9月19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律·长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史海回眸>>毛泽东《七律·长征》创作时间及地点考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14
经过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
2、乌蒙山
3、金沙江
4、大渡河
5、泸定桥
6、岷山
第2个回答  2012-12-21
1、五岭: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
2、乌蒙山
3、金沙江
4、大渡河
5、泸定桥
6、岷山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12-20
五岭,绵延(“逶迤”)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乌蒙山绵延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于四川、甘肃两省边境。岷山的南支和北支,有几十座山峰海拔超过四千五百米,山顶终年积雪,称为大雪山。
第4个回答  2012-12-20
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六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