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大米制作米线。

我不想到外边买米线,想在家里自己做着吃米线的那个面条怎么制作啊,希望能说的详细点。

手工米粉做法如下

1.准备当年、新鲜的大米作为主要材料。

2.准备水、 豆浆机。豆浆机为研磨大米使用。

3.新鲜大米浸泡3小时后。尽量泡透。

4.用豆浆机磨成米浆。尽量磨得细腻,口感更佳。

5.舀浆上笼,用旺火蒸熟。

6.压条晾凉,收存。

扩展资料:

米线贮藏方法:

酸浆米线的贮藏最不方便,且保质期非常短,一般情况下,民间用竹筐盛酸浆米线,同时用湿毛巾覆盖,在这个能通过竹筐“通风”,而又能用湿毛巾往下释放微量水分“保湿”的环境下,酸浆米线能保存18~24小时。超过时间则短碎,或者干硬难以下咽。取米线应该用温水润手,这样才不至于沾住手。

艺人张静初主演的电影《花腰新娘》中,有一个片段描述了米线的制作,一根老木头,上面有一个压制的把手,把发酵好的热的原料投入,用把手下压,米线就从老木头下的孔里面流出,经过漂水降温,就可以吃新鲜的米线了。

参考资料:米线简介(制作)—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8

主要过程是将大米捣碎并和成米团之后通过压榨机压制,得到米线。

具体原材料:大米,凉水。

工具:木桶,米线压榨机

1、将大米倒入木桶,用凉水浸泡半小时,放掉水,控干厂将米碾成面,或用粉碎机将米粉碎成面。

2、我们将米面和凉水一起弄成耙。我们将水和面的比例弄好和好之后,以面耙表面能自然聚成平面为好的,面不要成疙瘩,比和汤圆稍稀一点。

3、将和好的耙送入米线压榨机(旧法手工操作,使用十分笨重、庞大的压米线器械)。15分钟后即成熟米线。将米线晾24小时,使之回生,用水浸泡散开。

4、用时再将米线放进锅内煮,煮熟为止,再用凉水浸半小时泡散,捞出控干即可盛碗上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5-03
用大米制作米线加工简介:
米线加工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大米经过发酵后磨粉制成的,俗称“酸浆米线”,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其特点是:米线筋骨好,滑爽回甜,有大米的清香味,也是传统的制作方法。另一种是大米磨粉后直接放到机器中挤压成型,靠摩擦的热度使大米糊化成型,称为“干浆米线”。干浆米线晒干后即为“干米线”,方便携带和贮藏。食用时,再蒸煮发涨。干浆米线筋骨硬,咬口,线长,但缺乏大米的清香味。如今第一类的制作方法在云南等地还有保存,而第二类制作方法却因为简单实用,逐渐推广开来。

第一步是淘米。制作米线的稻米不是普通的杂交水稻,而是专门的“桂朝米”。普通的米无法满足米线柔长不断的特性,而桂朝米却能做到。选好的米全都倒进偌大的淘米池,用流动水不停地清洗。清洗好的米再转移到更大的铺上纱布的淘米篓,以去掉多余的水。淘好的米就可以等着进碎米机了。

第二步是用碎米机将米打成糊状。在粉碎过程中需要掺加适量的水,以保证打出来的米糊有足够的粘性。

第三步是整个加工过程中最关键。米糊直接放进米线机,经过机器的摩擦挤压加热以后,线状的米线就像蚕丝一样,源源不断地从机器口出来了。这时候不能袖手旁观,要用一个平底的簸箕接住米线,并慢慢旋转,将米线一圈一圈的盘起来,盘到一定大小的时候,用剪刀剪断米线,将盘好的米线放到一边,又重复刚才的过程。整个过程都需要有一台电扇在旁边散热,因为刚出来的米线散热不充分,就容易粘在一起。

第四步是保存。米线在夏天的保质期是一天左右,但可以低温保存一个月,冬天常温也可以放好几天。但是新鲜的米线最美味,所以客户一般都要求送鲜货。吴世华的成品保存库装了一台柜机空调,主要是夏天的时候给米线降温。

米线加工的过程看似简单,其实里面也有很多诀窍。个别环节的细节处理不当,就可能生产不出合格的产品,所以需要特别细心,总结经验即可制作出高品质米线。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8
  取大米60斤用净水浸泡1-2小时,用手一搓就烂就可磨成米浆(也可将大米浸泡30分钟,然后阴干表面水分磨成米粉,再用米粉调成米浆)。
  筋力源0.8斤与40斤淀粉干拌匀,加入米浆和匀,补充水分至总量50-150斤(根据机器适应加水量进行调整),和面糊至自然摊开为准。
  然后将和好的面糊放入自熟米线机挤丝、风扇降温,再放入凉棚熟化8-12小时、用水浸泡20-50分钟,然后搓散、阴干表面水分、包装、销售。
第4个回答  2017-05-03
大米 240g
藕粉 72g
自制大米米线的做法
大米,我用的东北大米,泡好,泡到一捏就碎就行。用料理机打碎,水放少一些,感觉干干的打不动,就添一点水,能发动就行。打好后加入藕粉,可以是淀粉,土豆的玉米的都行,只是我还没试过呢,搅拌均匀后放入裱花袋,开水后挤进去,水要一直滚,裱花袋离水面远米线就会变细,,宝宝吃的话多煮一会儿就会软,或者熟了后泡在热水里一会儿也会软些。淀粉会让米线变硬,所以加多少,要酌情处理。

加入藕粉后的干稀程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