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推荐一部电影

帮忙推荐一部能反映中外文化差异的电影,不要记录片,最好能是比较搞笑的,谢谢啦
要英文的

老生推荐几部中美文化碰撞的电影……

刮痧

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圣路易斯。许大同来美八年,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在年度行业颁奖大会上,他激动地告诉大家:我爱美国,我的美国梦终于实现!但是随后降临的一件意外却使许大同梦中惊醒。五岁的丹尼斯闹肚发烧,在家的爷爷因为看不懂药品上的英文说明,便用中国民间流传的刮痧疗法给丹尼斯治病,而这就成了丹尼斯一次意外事故后许大同虐待孩子的证据。法庭上,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证人和证词,使许大同百口莫辩。而以解剖学为基础的西医理论又无法解释通过口耳相传的经验中医学。面对控方律师对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规范的“全新解释",许大同最后终于失去冷静和理智。法官当庭宣布剥夺许大同的监护权,不准他与儿子见面。恼怒的许大同与朋友昆兰之间产生误解和冲突;为让儿子能留在家里得到母亲的照顾,许大同搬出了家;父亲也决定回国,为了让老人临行再见一面孙子,许大同从儿童监护所偷出儿子丹尼斯到机场送别。受到通缉的许大同带着儿子逃逸,和大动干戈围追堵截的警察兜圈子,玩了一场追车游戏,“从容地"在逃亡中享受父子团聚的片刻快乐。父子分离,夫妻分居,朋友决裂,工作丢失。接连不断的灾难恶梦般降临,一个原来美好幸福的家庭转眼间变得支离破碎,努力多年、以为已经实现了的美国梦,被这场从天而降的官司彻底粉碎。贫民区的破旧公寓里,偷偷相聚的大同夫妇借酒浇愁,抱头痛哭。圣诞之夜,许大同思家团圆盼子心切,只有铤而走险,装扮成“圣诞老人",从公寓大厦楼外的水管向高高的十楼--自己家的窗户悄悄爬去,结果引来警车呼啸而至。
==================================
喜福会

剧情介绍:
足以感动铁石心肠的一流催泪电影,根据美藉华裔小说家谭恩美的畅销小说改编,也是华裔导演王颖首次成功打进好莱坞主流电影市场的代表作。全片以旅美的四对华裔母女为中心,分别描述她们几个家庭在近百年来的遭遇,从而对比出中国女性从受尽辛酸屈辱的祖母辈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人格和经济地位的新一代女性。主要情节是温明娜饰演的琼原来跟母亲有很深的误会,但当她代替已去世的母亲回中国大陆探望两个当年在抗战逃难时被遗弃的姊姊时,却深深感受到上一代的苦难和割断不了的亲情。一群亚裔的杰出女演员,包括:温明娜、邬君梅、卢燕、富田谭玲、阮兰丝、周采芹等都有精彩感人的演出,安德鲁.麦卡锡等美国演员反而成为配角。
==================================
★无聊老生搜集编辑,谢绝引用复制★
==================================
喜宴

剧情介绍:
本片是李安扬威国际影坛之作,曾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及金马奖最佳影片,其最大特色是以中国人特有的伦理观点来处理同性恋问题,令同志与非同志都能接受编导的说法,将一椿可能的悲剧变成喜剧,世故得来皆大欢喜。故事描述伟同远在美国跟男朋友赛门同居,但却不断受到台湾的父母亲在电话中催促他结婚,更想不到的是父母竟突然亲临美国逼婚,伟同只好跟租住他房子的大陆女画家崴崴协定假结婚。在大伙闹洞房的情况下,伟同跟崴崴发生了关系,而且令她怀了孕。而本来观念传统的父母后来也接受了儿子是同性恋的事实,赛门也同意当崴崴孩子的干爸爸。郎雄与归亚蕾依旧有老练动人的演出。
==================================
推手

剧情介绍:
朱晓生在美定居,娶洋女子玛莎为妻并育有一子。为尽中国孝道,他将老父亲从大陆接到美国共享天伦。朱老先生是北京太极拳总教头,因与玛莎不和而外出打工。一次偶然的机会,朱老先生不凡的太极功底一进成为美国的新闻。当朱晓生从警察局领回父亲时,玛莎也有愧疚之情,可朱老先生没有回独生子家,而是回到他自己的简陋住所度过寂寞晚年。
==================================
流星/暗物质

剧情介绍:
影片题材取材于真实故事,其蓝本是发生在1991年曾轰动国内外的留美学生卢刚枪杀导师一案。刘烨出演留美学生卢刚,梅丽尔·斯特里普出演被卢刚枪杀的衣阿华大学副校长安·柯莱瑞教授。
安·柯莱瑞是衣阿华大学最有权威的女性之一。她的父亲曾到中国传教,她出生在上海,对中国很有感情,并对中国留学生相当爱护。1991年11月1 日万圣节这天,中国留学生卢刚在刚刚获得衣阿华大学太空物理博士学位的时候,开枪射杀了3位教授和副校长安-柯莱瑞以及一位和卢刚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枪杀五人之后,卢刚随即当场饮弹自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4-03
大腕
第2个回答  2008-04-03
航站闹翻天(圣诞节)
第3个回答  2008-04-03
好像是禁片,有污蔑我们中国人的意味,但说明了一些问题:《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巴黎》。
相似回答